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研究

2018-06-05 10:15高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培养农村

高宁

摘 要 农村小学教师全科培养工作是完善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农村教育亟需有献身农村教育事业意愿、能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学任务,且能适应农村学校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综合能力的教师。文章主要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探讨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 农村 小学全科教师 培养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国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农村小学是我国覆盖面积最广的基层教学单位,加强和发展农村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小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研究对于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

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素质论,即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指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的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价值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必须能够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并且能胜任农村小学的所有课程的教学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综合培养方面;三是辩证论,即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并非指全才式、掌握各科教学技能及知识的全能型教师,而是有一定的才学限制的,是指在培养类别上不分学科,掌握多学科知识、通识性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等,教师的知识体系具有广博性、综合性,以便在日后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能够开发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

2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意义

2.1解决高校小学教育招生困难的问题的关键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生源。自1997年高校实施收费并轨之后,对师范类招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通过调配录取的学生对小学教育事业没有深厚的感情,专业认知基础不牢,专业精神缺失,可塑性较差。如今,通过自愿选择专业和定向区县并提前批录取,进校后免费学习并补贴生活费的政策实施,“录取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类专业”成为可能。这就能鼓励那些愿意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同时也为有志成为农村教育家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2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紧缺的问题

当前阶段很多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回乡任教,这使得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师资短缺的困境,结构不合理问题严重。另外就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性缺编情况严重,乡镇小学需要能够同时承担多学科教学的高素质教师,特别需要同时具有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教学技能的教师。从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可以将那些愿意从事小学教育的学生定向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并解决农村教师结构和素质问题。

2.3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

很多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方面多数是采取不分科的培养模式,比如美国就是采用“2+2”模式,即前两年是通识教育,主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后两年是教育教学知识和一学期的实习。这种全科的培养模式可以让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发现不同学生在不同学科中所存在的潜能,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就会让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在我国,近年来乡村小学的学生人数逐步减少,为在农村开展全科教师小班化教学改革带来机会和条件。所以,全科教师培养正是促进农村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要求

3.1具有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首先他必须要能够正确认识其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性质以及价值,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学生具有责任感。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的农村小学以及教学点都是分布在县城以下的乡镇、行政村以及自然村等,这些学校大都规模不大,办学条件也非常简陋,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教师的发展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这对当代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生长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的年轻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不具备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不具有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精神,将难以完成全科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因此,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首先是能够立足于农村,扎根于农村,要热爱农村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并愿意将其作为人生理想职业,以从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工作为荣,具有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心愿。

3.2具备全科知识结构

农村小学本身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因此在教师数量以及质量上都明显不足。农村小学教师不仅仅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能够完成日常的教育以及管理工作,具有全面而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胜任全科教师的岗位职责。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往往只有所谓的“主科”老师,即语文和数学老师,缺乏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其他学科教师。农村小学教师学科失衡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农村小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的顺利成长。因此,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还应该是“教得好”,这也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基础。首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次是自然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最后是掌握工具性知识,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文献检索知识等;第二,要具有执教小学各学科的专业知识。首先是具备小学主干课程如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及其教学技能;其次是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小学课程需要选择并承担部分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及其教学技能。不要求全部课程都能承担,只要求能发挥其所长为学生服务,为学校发展助力;第三,要掌握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的乡土知识。乡土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关于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小学教师作为农村中少有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发展乡土文化,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小学教师也是一名普通人,需要掌握当地生产和生活知識,才能融入农村、立足农村,更好地服务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3.3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

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为能够适应农村小学教育实际而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多种能力。农村小学的规模偏小,但其职能与一般小学一样,教师都是兼具多项职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要能够解决农村小学结构性缺编现状下的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胜任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以及沟通协调等多项管理工作;能够开展适宜农村小学生特点的班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能够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更新教育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农村教育发展理念。教育部提出“支持农村名师名校长专业发展,造就一批乡村教育家。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就需要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注重自身专业成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由高校和定向区县共同培养,坚持在培养、入职和在职过程中,由优秀农村小学教师和高校专家共同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需要综合的能力素质,以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

4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分析

4.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农村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上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教育经验,大力发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的培养模式。相关人员需要针对我国农村小学阶段办学对教师的特殊需求,探索和制定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体现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一定要根据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予以明确定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突出培养模式的“乡村属性”。胜任农村小学教育的“针对性”能力,具体包括包班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传承农村乡土文化的能力、了解农村教育政策法规、协调沟通农村社区成员的能力等,从而对接新型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要求,全面提升农村和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4.2构建全新的培养课程体系

在进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时,为保证学科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农村小学教育的适应性,必须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强化和拓宽教师教育课程,完善与农村小学的联系渠道,提高教师从教技能。在后期的工作中,农村小学教师在入职以前首先都必须要接受先进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进而掌握小学各学科专业知识,这也是成为小学全科教师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小学教育和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及特殊性,对未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有其特别的要求,比如形成适应农村教育的工作理念、熟知和研究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等,这是成为一名能教学生并教好学生的“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的必备前提;其次,突出“全程+全员+全面”的特点,搭建实践平台,强化教育实践类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着力增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的农村小学教育适应能力,培养“高能力”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着眼于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全面的实践活动,包括书写、诵读、演讲、说课、演课、实践能力竞赛活动、实习和实训等。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能够对应农村小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感受农村小学教育环境,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真正地进入农村教育情境中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培养模式就是将实践教学的比例提到最高。在现实中,师范生都是自由选择实习的学校或统一安排到城市内的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实训,存在着实习“走不出、走不进、走不远、走不长”的现象,师范生缺乏对农村教育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未能完成职前教师培养的目标。因此,师范院校应统筹安排,改革目前的教育实习制度,合理安排“接地气”的教育实习和实训,科学规划和延长教育实践、实训时间,加强监督和监管,确保所有师范生都参与到教育实践类课程中去,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并胜任农村小學教学工作。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培养模式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实践过程中到农村小学进行实地教学实习、实训,利用农村天然的地域优势,师范生将以一名正式老师的身份融入小学进行实地“工作”。实习内容包括:熟悉农村小学的教育与生活环境;了解农村小学各学科教材的设计及内容,听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并做好记录。在实习过程中,把每天所见、所感、所想以教育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回并进行整理分析后保存。

5结束语

农村小学全科教育是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有效改善农村教育现状和实现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必须要具备坚强的教育情怀,广博的文化知识,全面的综合能力。对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必须要仅仅围绕实践性以及全面性展开,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不断健全和完善培养体制与机制,加快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加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促进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深度融合的研究。项目编号:RW-65-141。

参考文献

[1] 马文起.论高校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模式的优化[J].教育评论,2017(01):119-122.

[2] 高葵芬,徐莉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核心素养及培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2):115-118.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培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