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问题式园本教研制度建设

2018-06-05 10:15刘丽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指南问题

刘丽霞

摘 要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教师意识到自己保教活动出现了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不断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时,已经踏上了“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问题式”研究之旅。在当前我园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现实背景下,《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下问题式园本教研以解决保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为基本途径,通过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和教师教育行为的不断转变。

关键词 指南 园本教研 问题 体育 设计与组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概述

1.1研究背景

我园现有6个教学班,一线教师12人,其中市百优班主任一人,区骨干教师两人,2016年因工作需要,招聘和聘任刚刚毕业无工作经验的教师6人,面对一群充满热情却毫无经验的青年教师。我们要如何帮助青年快速成长。

幼儿园“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是教师交流教育感受、分享课堂经验的平台,也是改善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指南》不仅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而细化的目标,对幼儿教师实施《指南》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从侧面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引领教师认真领会《指南》基本理念?如何努力将《指南》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借助什么样的园本教研模式才能加快教师成长?带着这些困惑,我们踏上了探索之路。

自2016年我们迅速成立了园本教研工作小组,认真选配市百优班主任、区十佳课题负责人、区骨干教师作为园本教研主持人,以《指南》为导向,以解决青年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为依托,了解她们的发展现状和研训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研训的内容,确定研训方式,开展适合我园现状的《指南》指导下问题式园本教研制度建设。

1.2核心概念

问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是基于教师在实际保教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的一种研讨模式。问题式教研关注的是教师在保教常态下面对的真实的关键性教学问题。《指南》指导下问题式园本教研:重点引导教师贯彻领会《指南》的精神内涵,找准教研活动的开展在贯彻《指南》中的功能定位。在当前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现实背景下,以解决保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为基本途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和教师教育行为的不断转变。

1.3目的和意义

(1)挖掘教师教育实践中关注的问题和困惑,在《指南》指导下,用集体的智慧,在单位时间内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2)引发教师主动参与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让教师与幼儿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2实践与探索

《指南》首先强调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我们幼儿园成立1985年,和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一直是共建学校,一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运动员,其中不乏有省冠军、全国冠军。我们作为一所传统的体育特色幼儿园,搬迁到新园区后,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多方想办法利用二楼天台建了一个户外操场和一个风雨操场,虽然运动场地非常有限,但幼儿园始终坚持“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坚持以“體艺”办园为特色,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童年。幼儿园将“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纳入园本教研活动,并作为重点。

2.1制度完善、保障落实

通过教研制度的建立,形成平等合作的教研规范,灵活组织教研时间和形式。

2.1.1确实加强园本教研工作领导

我们实施由园长总负责,业务园长直接抓,教研组长集体实施,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研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园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按照教师所在的班组分成小班组、中班组、大班组3个教研小组。按照教师的教龄和工作经验,分成了骨干教师组、青年教师组。

2.1.2园本教研时间安排及活动形式

全园教研活动每月1次,小组教研活动每周1次。非正式(非集中同伴间自由讨论交流)不定期。 内容上,以贯穿落实《指南》为线索,结合教师成长的需要,在教研中重点抓两点:一是《指南》中各领域的学习。二是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组织形式上,为了调动人员参与小组教研的积极性,首先增加小组参与式为主。大组联动式为辅的教研形式,设临时主持人,配合保教的骨干教师发挥联动式参与的作用。大组每月参与小组指导一次。其次,每学期一次小组的教研相互交流观摩活动。此外我们不断完善领导机构。《指南》专题讲座(全员式培训),——以岗代训,观摩案例研讨——阶段交流(各年龄组每周交流一次)多层次开展研讨活动,并提出开展《指南》指导下各年龄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

2.2《指南》指导下“问题式”园本教研的步骤

基本流程是: “梳理真问题”—“确定内容”—“发布公告”—“协同教研”—“提炼提升”的循环不断、螺旋上升的良性互动。

2.2.1梳理“真”问题、明确任务

收集问题。一是收集“草根性”的问题。每学期预备周每位老师在问题清单上列出5个草根问题。这些问题来自教师在保教工作遇到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了解教师真需求,问题很小,很多,要先解决哪个问题呢?这就必须了解教师当前最迫切的需要,于是我们在问题清单中要求老师将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排在最前面,其后依次排序。同时每位教师每学期开学初列出至少三个新需求。从情感上支持、关心、理解教师,教师积极地参与园本教研活动。三是除了来自教师自我反思获得的问题外,我们还通过观摩、教师笔记等洞察被老师自我忽视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隐形问题。四是教改中的问题。例如每年学期教育宣传月关注的焦点问题。

整理问题:“草根的问题”不一定全是真问题,有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的。收集教师的问题和需求后教研组对问题进行整理。一是将问题进行整体分类,归纳来自“生活教育”“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自主活动”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内容,建立本园学期的问题资源库。二是邀请专家来园和骨干教师对幼儿园保教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工作发展趋势和教师需求度、问题的重要性,确定本学期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顺序。

例如本学期我们通过问题的归纳筛选确定了以下几个专题的聚焦问题:幼儿园体艺特色课程专题之问题“青年教师如何驾驭体育课堂”;生活活动专题之问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课题专题《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之问题“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幼小衔接专题之问题“孩子害怕上小学怎么办”

2.2.2确定内容 、形式,制定方案

我们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为基本形式的园本教研制度,并通过观摩、开放、QQ空间、活动美篇点赞、评比等形式为教师参与园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问题梳理后,选择怎样的教研活动形式,又如何为教研服务?我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二是根据需求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三是策略更能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教研组长先行制定预方案;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围绕问题交流观点。寻找和形成初步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共同交流探讨过程中,筛选提炼后形成可行性的研究预方案。

2.2.3发布公告 积极筹划

根据问题的梳理,开学初教研活动的主题和时间会在教研园地进行公布,同时小组研讨也会以小组形式提前一周发出公告。大组活动提前3天再次公告。有相關问题需求的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2.2.4协同教研 解决问题

(1)前期准备。教师根据相关问题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查找理论支撑。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地将自己对问题的见解。(2)分组讨论。小组在周教研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集中小组观点;在小组活动中进行认知冲突的辨析,和思想、经验的交流分享,获得对问题认识的提升。(3)集体教研。只要是对该问题相关的教师、保育员、家长、协同体单位都可以参与其中,在参与人员较多的情况下,组建核心成员和外围成员。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收获,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2.2.5提炼提升 、回归实践

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实施教研过程的动态管理,将每项教研专题进行多次研讨,不断扩展何延伸,层层深入。在“一研”,活动设计上更多考虑游戏的多样性来吸引幼儿,但是游戏环节多,变化快,没有考虑到《指南》指出的“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走流程,每个环节的目标未能有效达成。造成活动乱而没有达到发展目标。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寻找问题的症结,设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次设计方案,进行观摩教学活动,又作反思,最终碰撞出火花,逐渐理清思路。在“二研”的教学观摩中,执教者的教学思路已经较为清晰,组织过程也体现了一种由浅入深的递进感,教学的重难点也得到了较好的突破。然而,此时又提出了新的思考: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我们是否侧重了纠正幼儿动作的规范性,而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影响了幼儿运动量,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持续性也相继被影响。带着问题和思考,教师重新设计调整活动方案,进入“三研”阶段。去年我们园聘用教师梁英,就是在集体的力量下,以《指南》为向导不断反思教育问题,改进教育行为,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成功驾驭了体育课堂,在去年体育优质活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帮助教师将研讨成果内化,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验证有效性。“实践”—“再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再实践尝试验证”—“再提炼”的循环不断、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互动,形成一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思路模式,举一反三。提高教师的运用能力。

2.3实践运用监督管理,评价激励

2.3.1制度跟踪制度

研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研是为了更好地教,而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以后,我们建立跟踪制度。例如:我们在开学初收集问题中,列举了一栏问题是否解决。解决的方式:自学理论、同伴互助、观摩研讨等。学期末教师将自己提出的问题,一一对应自查。园部也会进行他评,这样教师督促了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对也督促有同类问题教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完善,使日常保教活动与研讨成为相辅相成的螺旋向上的一个整体。

2.3.2量化评价表格

教研活动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是要看教师的保教工作和专业意识专业行为是否向着积极的方向,在通过问题开展的专题研究中,教师的认识和行为都是一个不断更新,螺旋上升的,因此,我们幼儿园在每次教研活动后进行了教研活动量化评价,促进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质量。

3反思与展望

教育问题需要长期的探索研究,因此问题式教研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验证结论---再研究的良性循环的过程。每一次教研得出的结论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反馈,可以说每次活动都是下次活动的起点。

在我们前行的脚步中我们不难发现《指南》正不断引领着我们园本教研的理念、内容与方式的改变,园本教研从显性来看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但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幼儿才是园本教研中更重要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霍力岩.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崔岚.如何当好教研组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指南问题
指南数读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