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发礼
又到开学季,但,我依然没能避开中途接班的“魔咒”。运行短短三天,已然发现不少问题。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便是问题之一。我深知以问题导向的重要,如今,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为什么会形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有效破解?与一位家长的短暂交流,引发我以解决家庭作业问题为班级管理突破口的思考。
那一次交流,家长开门见山:“现在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很累。”同时给出了以下三个理由。其一,近期朋友圈在疯传“一位母亲陪娃娃做作业得了心肌梗塞”的帖子。其二,自己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家,却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又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关注和关心孩子的学习之中,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到这里,他反问我,老师,您说说,这活儿(陪孩子作业)是不是比上班还恼火?其三,满以为成绩优秀的别家孩子与家长都很“潇洒”,原来也是子虚乌有。
他告诉我,最近与一位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的家长交谈,那位家长也坦言,每天检查娃娃的作业,自己也快急成“心脏病”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为了孩子能“鹤立鸡群”,为了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我不纠结那位家长所给出的论点与论据的匹配度,也不纠结其观点的立足点和正确度,但,可以管窥,诸如此类的家长,其实比自家的孩子更累!于是,我萌生了“抱团累不如抱团温暖”的念想。抱团累?是的,关于学习这件事儿,特别是跟不上趟的,不仅仅是学生累,从某种程度上讲,家长与老师更累!抱团温暖?是的,彼此进行心灵对话,释放压力的同时达成互助共进!
萌生“抱团温暖”念想的瞬间,一则寓言故事中“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拼尽全力拉车,但大车依然一动不动的场景图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那天下班回家,我打开电脑,登录微信和QQ,微信朋友圈刷屏一如既往,QQ空间好友动态刷屏一如既往。晒自拍照的、晒美食的、拉票的、求点赞的、晒抢红包的……然而,与孩子学习有关的“晒”依然鲜有。我不想探究刷屏者的动机,但,在此刻,却有了利用微信和QQ助推“抱团温暖”的设想。
晚餐后,我在班级微信群发了一段文字:各位家长,建议建立学生家庭作业成长档案,方法很简单,每天将家庭作业拍照传自己的QQ空间,形成日志。所传的作业设置成家长、学生本人和该学科老师可见就行,这样既可以保护隐私,又可以将每次家庭作业情况完整地记录下来,每天作业的点滴进步更是找寻自信、拾起信心的途径之一。与之对应,我当天晚餐后便抽时间在“线上”检查作业,并留言指出错误之处供学生再思考和纠错,学生及时纠错后再拍照传空间日志,老师再点评。如此互动,还可有效化解部分学生不敢当面请教老师的窘况,进而让学生养成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的良好学习习惯。接着,我又补充了一段文字:家长需要配合的就是提醒和监督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完成后及时拍照传空间日志,待我检查并指出错误后,家长再提醒和监督孩子思考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传空间日志中,我再查看和点评……
沉寂的微信群一下子活跃起来,部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限制而无力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家长,在微信群里直抒胸臆,千恩万谢;部分有能力辅导家庭作业的家长,也顿觉一身轻松;特别是长年在外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的,这部分家长不可能有时间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也无法知晓孩子的真实学习状况,但,此举一出,这部分家长每天下班后便可以抽时间利用“线上”渠道查阅孩子的作业、知晓孩子的学习状况……微信群热闹好一阵子后,便复归平静。接下来,我发现,我的QQ空间“好友动态”更新速度迅速加快。我逐一点击进入对方空间查看作业、点评作业、指出错误之处……当晚,一直忙碌近三个小时,虽然累,但,心里暖暖的。
我深知,“抱团温暖”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而是不同角色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充分担当起、履行好自己承担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和老师就是围绕培养孩子这一共同目标的不同角色定位。在与众多家长的交流对话中,我发现,有部分家长为了知道孩子家庭作业的对错,自己也每天跟着孩子逐题作答,很累;还有部分家长自己没能力解答,也很焦急;更有放任自流的,学生究竟是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家长根本不过问……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协同配合,不是也不能成为家长或老师的单边舞。家庭作业成长档案建立的初衷,就是奔着家校协同配合这个目标而来的。要让所有家长都行动起来,都扎扎实实关注、关心孩子的点滴,让孩子在温暖中进步,在进步中点亮智慧的火花,激活发展潜力的沉睡因子。家庭作业成长档案的建立,只要角色定位准确,任务明确,协同配合,就算水到渠成了。
试问,家长只需履行提醒与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责任和义务,然后及时拍照上传空间日志,等待信息反馈……这样的任务完成起来还不会感觉到轻松愉快?如此抱团温暖,是实实在在为家长减轻负担。这样坚持下去,家长、孩子每天都可以比对、分析,发现不足,利于及时弥补;家长(孩子)可以直观感受到孩子(自己)的点滴进步,利于拾起信心。这样的历程,是成长的印记,是美好的记忆,也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原本,拍照建立家庭作业档案的活动,不要求人人参与,是针对觉得此项活动有意义、自己也比较感兴趣且有时间参加这项活动的家长而言的。没想到,得到了众多家长的青睐。更没想到,这个举措成了“线上”“线下”互动的催化剂。
一般情况,晚上七点左右是家长上传家庭作业的高峰期,也是我必须集中精力批阅和点评家庭作业的高峰时段。信息反馈后,很快便会接二连三地收到纠错的作业。再反馈、再纠错、再上传、再点评……那个时段,也是我的QQ和微信最繁忙的时段,学生独立纠错有困难且家长无法辅导的,便通过QQ或微信呼叫我。如果通过QQ或微信达不到精准求解的目的,我的手机便成了热线,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线上”活动频率倍增,有些时候的“线上”活动,还真只能用“应接不暇”来进行描述了。我深知,这种应接不暇的那端,是一束束渴求的目光和一个个焦急的等待。我深信,我的耐心会成为孩子们自信的基石。于我而言,这种应接不暇的累是快乐的,也是温暖的。
最初,我是利用QQ截图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反馈的。为了让反馈更简洁明了,很多家长也在探索。一位家长告诉我,可以用“涂鸦”的方式进行反馈。说实在的,那之前,“涂鸦”的方式我还真不会呢!那次,我成了那位家长的学生,学会了“涂鸦”。当用手机QQ小窗接收作业照片时,单击照片,照片放大后在手机屏幕的右下角会出现“涂鸦笔”图标按钮,点击“涂鸦笔”按钮,就会出现颜色选项图标,点击红色图标,就可以在照片作业正确或错误之处画红色的“√”或“×”了,然后,点击手机屏幕右下方的发送按钮,已经“涂鸦”的照片就通过QQ小窗反馈给对方了。另有家长告诉我,QQ空间日志中的照片作业也可以用手机处理,进入QQ空间→点击照片→保存到手机→编辑→标记→勾画,然后QQ小窗反馈给对方……反馈方式的不断优化,让我可以离开电脑,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也不会再因停电电脑无法工作而受困扰了。如此“众人拾柴”,不也是抱团“温暖”的一种方式吗?
有了“线上”活动成功的铺垫,“线下”活动也迎来了春天,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课堂作业有了很大改观。一次次点评,一次次QQ或微信交流,一次次电话指点,加之见缝插针的一次次鼓励,老师、学生、家长三者间的心理距离更近了。宇同学的家长告诉我:“谭老师,我们娃娃说很喜欢您上课,他说谭老师讲课不但风趣幽默,而且很亲切,这样学习起来没有压力!”他的家长满脸喜悦地告诉我,这之前,还从来没有听到自己的娃娃说过喜欢上课呢!力同学的家长与我交流时说:“我们娃娃说谭老师处理问题时跟刑警办案一样,不但会还原问题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且会让问题学生心服口服……”昱同学的家长说:“谭老师,你是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家庭作业成长档案的建立,见证的是成长,收获的是喜悦。更为关键的是,促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认知内化与习惯养成。不让问题积压,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没有问题积压,便是态度、责任、能力等要素高度融合的结晶。一旦没有问题积压,孩子轻松前行、愉悦前进便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