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走心”的文化

2018-06-05 16:54李长江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走心校门口公约

李长江

“走心”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走心”的文化就是带着童心和爱心、设计感和故事感、创造力和共情力,温暖每个孩子,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从而使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敞亮的、丰盈的。

一、“走心”:让细节引领生命成长

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在我校校门口,有一面正衣冠的大镜子,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每天,做最好的自己。”每个清晨,我与值日老师一起来到校门口,在镜子前,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精神饱满地迎接一天的工作。孩子们进入校园,与我们相互问候,空气中氤氲着浓浓的师生情。一切是那么偶然,又是那么必然,一个孩子停下脚步,在大镜子面前把脖子上的红领巾理正,向另一个“自己”露出微笑。然后是两个、三个,后来基本变成了每个孩子入校的第一件事。“每天,做最好的自己”,就这样,每天我和老师们、孩子们一起,张扬自己的活力,昂扬自己的姿态,亮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走心”的文化,不是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宣讲和灌输,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

二、“走心”:让孩子获得价值认同

斯宾塞说:“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俊翔,你不记得‘不损环境要环保了吗?”一个女孩子对一个男孩子说。小男孩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把丢在地上的纸团捡了起来,这是我校二(5)班课间的一个小插曲。其中小女孩说的“不损环境要环保”是他们班制定的《班级公约》中的一句话。“遵纪守时要做好,见面问候有礼貌。珍惜时间每一秒,上课专心勤动脑……”《班级公约》是二(5)班孩子们每天晨读开始时的统一背诵内容。在全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公民教育的大背景下,我校组织班级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充分征求建议和意见,制定班级公约,强调公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立法者”,人人又是“守法者”,人人还是“护法者”,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培育了公民意识和共情能力,又提高了规范品行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走心”:让家长放心、舒心

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始终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

远在深圳打工的爸爸妈妈,终于不再为家里的儿子家晟放学后没人看管而担心了,因为现在每天放学后,家晟都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在学校参加篮球训练。家晟所在的向陽小学位于我区城郊结合部,有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弟和留守儿童,放学后很多孩子没人管,要么在外闲逛,要么出入黑网吧,令人堪忧。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课后资源,招募在校教师、退休教师、家长组成志愿者队伍,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儿童之家,无偿开设篮球、合唱、舞蹈、模型、手工等艺体科项目,开放学校“绿色网吧”,组织这些孩子参与其中,给孩子们家的温暖,既保障了安全,又提升了综合素养,赢得多方赞誉。

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走心”的文化,是我们不懈的追寻与坚守!

(作者系长沙市开福区第一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走心校门口公约
我爱青松的校门口
图书借阅公约
三道考题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做一名“走心”班主任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李安:拍片靠科技更靠“走心”
从“听”音乐
舌尖上的校门口
扭扭棒小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