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纵情歌唱的策略研究

2018-06-05 02:49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
天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歌唱情感幼儿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 张 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重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反思“歌唱”活动中更多的是“我教你学”等指令性要求,以能完整演唱为目的,选材随意,教师缺少对歌曲内容情感的分析与把握,导致幼儿在演唱时经常出现“不愿唱歌”“大声嚷歌”“有声无情”“动作僵硬”等状况。如何引导幼儿声情并茂、纵情歌唱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营造宽松的歌唱环境

1.鼓励幼儿敢于歌唱。

“唱准”作为很久以来歌唱教学的第一追求,常常付诸于一遍遍带有浓厚纠正味道的重复演唱,幼儿对歌唱的疲惫感、乏味感、无能感在一次次的纠正中慢慢形成。“应该这样唱”“像我这样”“再来一遍”等等“温柔”的要求抹杀了幼儿对歌唱的激情和兴趣。尤其在歌唱的初期,教师的态度更为重要。唱得好坏不重要,唱得不准不重要,重要的是乐于、敢于开口歌唱。我们应相信大多数幼儿随着发声器官的不断成熟和经常性的歌唱练习,会慢慢地进行自我矫正,走音、跑调现象会越来越少。

2.一切皆可入歌。

我们应打破只有进行音乐活动才属于歌唱的思维定势,看见什么唱什么,本身就是一种灵动的创作。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事物唱出来、哼出来,甚至有些故事、诗歌也能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既轻松幽默,又会给幼儿一种“歌唱本身就是交流”的心理暗示,只是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快、有时慢而已。

3.总有一款适合他。

鼓励幼儿尝试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提供更多展示空间:既可以现场演唱,也可以“线下”录唱;既可以集体合唱、小组合唱,也可以个人独唱;既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清唱;既可以轮唱,也可以跟唱……在多样化的可选项里,幼儿们将更主动、更愉快地歌唱。

4.树立过程意识。

去除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不以会唱为目的,不要求所有幼儿都在一定的时间里会唱、唱准,教师应树立过程意识,做一个耐心的等待者,让幼儿有充分吸收和感受的空间。

5.不是所有歌曲都要规矩地唱。

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应该是多样和丰富的,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模式化”是很重要的,不要让固定的演唱模式束缚思路,不是所有歌曲都要按一个版本规矩地唱。比如,一首歌有多种演绎版本,可以是热烈欢快的摇滚风格、安静优美的乡村范儿,也可以是庄重有力的“刘欢版”、诙谐幽默的“小沈阳版”,这能够让幼儿从心里认为唱歌是件有趣的事,进而爱上歌唱。

二、提供丰盈的视听享受

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开阔幼儿的音乐眼界,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唤醒幼儿的音乐情感,为幼儿敏感地捕捉和理解作品的风格、情绪、性质和特点打下基础。

1.套餐式的欣赏与感受。

将情绪风格相似的歌曲做成小套餐并系列化欣赏,这将增强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为理解和把握歌曲情感起到独特的作用。如,欣赏《孤独的牧羊人》《小鼓响咚咚》等歌曲,幼儿会对欢快的情感有所感受;欣赏《粗心的小画家》《老鼠花猫》等歌曲,幼儿则会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诙谐与幽默。

2.对比式的欣赏与感受。

将风格迥异的歌曲比照欣赏,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作品内容的鉴赏。如,同时欣赏《小篱笆》《庆祝六一》,前者营造的画面恬静优美,后者营造的画面热烈欢快;同时欣赏《金孔雀》《哈达献给解放军》,能使幼儿感受傣族、藏族歌曲旋律风格上的差异;同时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报花名》等著名戏曲唱段,能使幼儿感受不同戏剧在演唱方式、旋律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而将美声、民族、流行歌曲等差异较大的歌曲放在一起对比欣赏,则能让幼儿感受乐曲表达的多样性。

3.陪伴式的欣赏与感受。

教师精心选择歌曲作为活动背景音乐在不同时段播放,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培养。如,做清洁时,让劳动歌曲《加油干》萦绕幼儿耳边,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曲中人”,对歌曲内容情感的理解尽在不言中。

4.现场式的欣赏与感受。

欣赏同伴及成人的演唱,感受别人是如何通过声音高低、速度快慢、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这是一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多创设条件和机会与幼儿共同欣赏歌曲,并鼓励家长多带幼儿去听音乐会、看演出,真实地感受优秀歌者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处理,这将为幼儿个性化的表达提供良好的范本。

三、利用多样的辅助手段

1.与内容适宜的角色扮演。

歌曲的感情和意境可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可使幼儿的思维与形象得到统一,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如,演唱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时可让幼儿扮演小鸡:唱到“小小蛋儿把门开,钻出一只小鸡来”时,幼儿从“蛋”里雀跃地“钻出来”,声音里洋溢着欢喜;唱到“毛绒绒啊胖乎乎”时,幼儿边抚摸“软软的毛”边唱,速度不由慢下来,语气也和缓下来;唱到“叽叽叽唱起来”时,幼儿声音再次欢快起来……短短一首歌,被幼儿唱得有滋有味,情绪由激动欢快到温柔和缓,再到欢快雀跃,情、景、歌融为一体。

2.表情图谱的有效使用。

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手段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我们将一些幼儿可以体会、理解并表现的力度、唱法、表情术语,用图谱、符号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用幼儿们喜欢的画面固定下来,在演唱时能起到很好的情感提示作用。

3.乐器的伴奏功效。

一段体现歌曲情感特点的伴奏,无疑为会演唱者情感的表达推波助澜。如,钢琴的琶音伴奏使《小篱笆》的演唱舒缓优美,四二拍的重音和弦伴奏使《我是小海军》的演唱雄赳赳、气昂昂,双响桶的节奏使《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演唱轻快欢畅……音量与情绪的和谐统一,节奏与呼吸的同步协调,伴奏的高、低、强、弱、快、慢,巧妙地帮助幼儿判断出歌曲的情感特点,在伴奏的陪伴下,幼儿们对歌曲的理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形体动作的暗示引导。

幼儿的心灵是敏感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帮幼儿在歌曲内容和情感之间搭一座桥,将教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通过形体的暗示传达给幼儿,以引导幼儿对歌曲进行判断、欣赏和感知,进而产生情绪情感上的体验与共鸣,使其在演唱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作品。如,教师边唱边用手在腿上做轻弹动作,暗示着欢快跳跃;手臂横向做波浪起伏状,暗示着优美舒缓;手臂上举,暗示着高潮;手臂慢慢收回,暗示着歌曲轻轻结束;收缩的肢体,暗示着孤独;微皱的双眉,暗示着忧伤……

此外,情景化的练习、游戏化的复习也能为有感情地歌唱提供技术支持。如,演唱歌曲《小花狗》时,幼儿们可以任意选择不同情感色彩进行演唱,尝试用或激动、或悲伤、或欢快的情绪,体验气息的断连、跳顿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情绪、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智慧引导下,幼儿们一定能纵情高歌,唱出来自心底的天籁之声。

猜你喜欢
歌唱情感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