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 张树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窗口、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只有抓住核心引领、深化内涵建设,重视全面渗透,搭建脉络清晰、主次分明、严密可行的实践体系,才能确保收到实效。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深厚文化根基。学校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传播、发展的基地,既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又传播先进思想道德,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决定和要求必须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当前,世情、国情的多方面变化特别是社会转型期前所未有的思想激荡和价值多元的冲击,给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和挑战。受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和少数青年教师出现了道德失范,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
在多元价值的融合和冲突中以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主旋律,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学校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发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为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学校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主要是实现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师生群众的道德文化素质、民主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校园环境不断改善,校园文明、和谐、稳定;学校凝聚力与师生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形成一批精神文明创建优秀成果,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良好环境。
从总体来看,当前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只是基于形式主义而走过场;一些学校不能将教育教学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导致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制约学校发展;一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与其发展相适应,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符,使得学校的发展难以紧追时代的步伐。
党组织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担负着核心领导的任务,发挥着指引方向和模范引领的作用,要切实抓好党组织建设工作,奠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础。
一是抓领导班子建设。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与差,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在于班子成员自身的精神文明程度。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提高驾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定期组织研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发扬优良作风,争做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好公仆,为师生群众树立榜样。
二是抓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是思想先进、工作积极、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职工,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党员的热情和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抓制度建设。健全的制度是维护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应设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任务明确,持之以恒;学校党政工团组织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岗位责任制中,制定长远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定期检查评估,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使党员、群众和全体师生都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校”的氛围。
一是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要加强对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并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建立制度,规范要求,加强督察考核,引导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发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奉献精神,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市民、讲求职业道德的好教师、具有良好家庭美德的家庭成员。
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引导各科教师深入发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是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文明做事、礼貌待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以活动促育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典雅育人环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已经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要从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抓好宣传舆论文化建设,加强对校园宣传媒体的整合管理,积极宣传学校各项突出成就,创建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的文明校风。
二是推进依法治教与依法治校,定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将廉政建设、行风工作贯穿其中,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公开透明。
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教室”等创建活动加强养成教育,引导文明修身;以学生班级和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为重点,立足校内、立足身边,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创建文明校园。
四是构建社会成长环境,注重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要主动将触角伸入社会生活中,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写心得谈体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懂得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组织开展环保活动和公益活动,让师生的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积极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氛围,真正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流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学生能否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形成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形势、新国情、新条件下切实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