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8-06-04 09:41彭雨苏继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高考

彭雨 苏继红

【摘要】2017年全国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部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并在提高试题质量的同时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察,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代相结合。本文以2017年高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为例,分析试题为以后指导历史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考 历史试题 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44-02

高考,是指中国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每年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作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分析高考试题对于辅助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7年高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为例,分析试题为以后指导历史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一、试题特点

2017年全国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部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并在提高试题质量的同时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察,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代相结合。并将学科基础知识与知识的内在相联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

1.注重试题细节

本次试题的知识点大多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并且在孰知知识的同时,对于细节的考察,不能单方面的分析题干,要仔细的揣摩题意。从选择题上来说,主要有24题春秋商贸的分析、26题唐朝经济的发展、27题明后期的政治、28题洋务运动、30题山东根据地的发展、32题雅典民主政治、34题美国政体的考察。

2.注重学生能力

从试题的表述上来看,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都是依托材料或者是图表进行表述,这就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首先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答题首先要具备的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是在历史考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其次是进行材料分析的能力,在选择题24、25、26、28、29等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点进行分析并回答。

3.注重情感态度

在历史高考试题考察的不只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更注重的是学生情感态度的升华。在选择题30题中,材料提供的是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党依靠群众和全面抗战的正确性。在分析题第41题中,以雍正年间、洋务运动时期、一五计划三个时间节点的矿业发展为主线,反应出国家巨变的同时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试卷情况

1.2017年历史试题题型、题量及分值

本次历史试题主要是由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选修选择题三部分构成。其中选择题是48分,非选题是52分,其中包括两道必答题和一道选做题。必答题共37分,选做题15分,总计100分。范圍由必修I政治、必修II经济、必修III和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III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IV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构成。

2.考察内容范围

(1)中外史对比

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分别有4个,没有差别。从非选择题上分析,中国史与世界史相比,本次高考题更偏重中国史内容;在中国史当中,分值比重较大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在对于选修模块的考察中,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各一道,分配比较合理。

(2)各模块对比

在今年的高考题中,必修三所占比重较低,必修一比重最高,这就代表今年的试题中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比重不平衡的现象,这个问题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存在,但是政治文化一直是考试中的重点部分。

(3)知识点对比

在题面所涉及的知识点中,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所占比重较大,现代史所占比重小。

三、考题解析

1.知识点分析

中国古代史中涉及的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明朝制度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史中涉及的知识点:洋务运动、近代工商业的的发展、新文化运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抗日战争、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根据距地的发展、一五计划、我国教育制度改革。

世界史中涉及的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人文主义、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联邦政体、苏联经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2.备考建议

首先,教师应仔细解读考试大纲,从而把握考试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在考试之前仔细分析它,有助于我们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并且把握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加强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针对性。教师仔细研读考核目标,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一落实,师生共同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重视课程标准和教材,高考的中心始终是对于学科基础知识的考察,无论试题以什么形式出现,都不会脱离基础知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之间的关系挖掘出来,在理解教材的同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相关知识和形成内在认识。

最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当下的高考题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知识点,想要得出正确答案需要学生在孰知知识点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历史解题技巧进行解答。要认真的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关注实事热点,把握时代发展的动态。

综上所述,历史高考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更要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高考试题具有选题典型性、内容合理性、难易分配适中等特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知识中的精华。本文对2017年历史高考题的分析并发现规律,总结出教师和学生在面对考试的备考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为对于以后的历史试题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在了解试题的同时,加强对于学生规范性作答的训练,按照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在作答的过程中查缺补漏,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宋慧敏.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历史部分试题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8).

[2]许斌.高中历史试题中的史料应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温丽冬.2011新课标高考历史学科试题分析及2012年备考方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6(1).

[4]罗洪琪.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方旭,潘攀桂.2013年全国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与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12).

作者简介:彭雨(1993-),女,内蒙古呼伦贝尔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苏继红(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高考
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2016年“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
从“徽风皖韵”到融入全国卷——兼评2015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