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五步导学稿”在备写和使用中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2018-06-04 09:41田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关系

田华

【摘要】导学稿是指以导学为方式,以学案为抓手,通过不断反思与调整,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文稿。其备写和使用受诸多关系的影响与制约,理顺这些关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三段五步导学稿” 备写和使用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2

学案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堂教学改革以来产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全国各地都有成功使用的案例。我校从2006年秋季起开始模仿“讲学稿”教学模式,2012年开始推行“三段五步导学稿”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历经六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稿的备写和使用受制于诸多因素,如:学生学情、教师教学风格、教材挖掘、教辅资料的整合、课堂应变、评价反馈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就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简要论述。

一、导学稿与教材的关系

导学稿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但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未能与教材有效结合,深挖教材的编写意图,导学稿是空中楼阁,或者只是浅显的照搬教材,导学稿备写缺少创意与新意,导学稿是教材的“小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只关注导学稿上的问题,做导学稿上的题目,丢弃了教材,舍本逐末。教师在使用导学稿上课时把教材丢到了一边,舍弃经典例题和原文阅读,架空分析,断章取义。为了处理好导学稿与教材的关系,我们对“三段五步导学稿”的编写要求是:通过“会课会”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对教材解读的精准度,让教师在贯彻课程要求的前提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到最合理的导学路径及解决办法,以期实现导学稿“源于教材、活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设计和使用理念。

二、导学稿备写中“主备”与“二备”的关系

导学稿的备写历经个人到集体再到个人的备写环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个人特色的体现。要实现即具共性又有个性的导学稿,关键在于处理好“主备” 和“ 二备”的关系,明确责任、发扬民主,合作共享的原則。我校的基本做法是:主备人提前钻研教材,依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手段、方法,设计教学预案,形成初稿,再通过“会课会”,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对主备稿进行讨论、优化,经主备人整理形成师生共用的“三段五步导学稿”。再具体到班级教学时每个科任教师又要根据班级学情、自己教学特色进行个人“二备”,这时的导学稿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所以“主备”“集体备”是基础,是研读教材、把教材变成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过程,“二备”是个性化的备写,是在前两个备写基础上的微调,是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适配于自己的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导学稿设计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导学稿上的问题设计采取的是分层设计,目的就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难度较大的题目,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挑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题目是为全体学生达标要求而设计的。所以,导学稿应该为不同学生提供“自选式”的问题和达标训练,学生只要能够完成相应层次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这是导学稿设计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尊重差异的具体体现。设计和使用导学稿要坚决摒弃“一刀切”的思想,设计时要尊重课标、尊重教材体现其统一性,实际应用时要尊重学生学习现状体现其差异性,在还不能真正实现 “一生一稿”的情况下,只有把统一性和差异性认识清楚,才能实现教学的实效化。同时在组织管理和评价评估上要体现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分层评价、多元评价,学会用多把尺子来衡量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状况。

四、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三段五步导学稿”教学模式是一种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生态性和生成性特征,因此导学稿不是一个单一性、封闭性的学习文稿,而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过程性、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使用导学稿的过程中,往往受传统教案观念的影响,不考虑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很少给学生发言权,按部就班,由之前的照本宣科到现在的“照稿宣科”,学生思维受阻,学习不深入,自主学习意识逐渐淡漠,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三段五步导学稿”的课堂教学,教师都会面临如何处理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问题,所以在导学案的二次备课和使用中, 要充分预设那些开放性的题目应答,以便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教师要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瞬时性生成,这些往往是“不按牌路出牌”,教师要辨识清生成是否有效,并机智处理。总之,生成是有有效课堂活动的必然产物,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恰恰是课堂上有了生成,课堂才显得更加精彩而丰满,才充满挑战和魅力。

五、课堂教学中“收”和“放”的关系

“三段五步导学稿”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极容易产生两个极端现象:重“讲”轻“学”和重“学”轻“导”。这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凸显的问题。做到“收”“放”自如,就能看到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又能看到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教师主导性过强,就成了传统课堂的包办替,导学稿就成了习题集,本应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題代之以教师的精讲。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教师不放心学生,感觉只有自己讲了学生才能学好、学会,忽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过分依靠学生,教师引导、指导少,甚至不作为,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处于放任状态,自主迷失方向、合作缺乏目的、探究不能深入、拓展偏离主题、生成没有价值、日标难以达成。这种“收”与“放”的尺度,一时难以形成统一标准,但只要我们教师在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的教学原则,按照我校导学稿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去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调整,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S[2016]GHB0761。

猜你喜欢
关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