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摘要】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却小错不断,常常因为计算错误,导致大题出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笔者也曾经因为某些学生的计算错误屡教不改,深受困惑,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做好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小学生更是对老师充满了崇敬,模仿。小学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一定要严谨、标准。比如“=”,我在板书时一定要写平,两横平行,且两横一般长。无论在黑板上板书什么内容,我书写标准、规范,以引领学生书写规范。
另外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也注重字迹和批改符号的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 讲清算理
计算的关键在于理解,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在学习三位数的进位乘法时,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再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了,并且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路,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
三、 加强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如,设定每天的五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时间。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轮流出20道口算题,出得好的评为“口算达人”。我还进行“口算比赛”加强口算训练。分组训练,四个学生一组,一各自分工进行口算比赛,并统计比赛情况,加星,累计后,换奖品,发奖状。使学生乐于口算,爱上口算。
四、注重笔算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特别是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每天发一张笔算纸。训练时间为20分钟。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10次,将给予学生加星一颗,累计到5颗星,可兑换奖品。坚持了一个月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提高了很多,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班里的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满分了。这样出人意料的结果,让我感到欣慰。
五、及时订正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广泛存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我想“作业订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批改,没能让学生及时订正好,那么同样的题目,学生还会发生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学生在自己订正时,没有进行反思,只是为了这道错题而订正。更有甚者,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可能方法还没有掌握,就从其他地方抄来了订正的答案。而当面批改,当面订正,学生的思想会高度集中,知道了为什么错,下次也就能减少相似的错误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六、培养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本专门的草稿本,所有题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课上课下在教室里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督促学生落实打草稿,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了打草稿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查题,二查式,三查果,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7+7 ×(3-0.5),错误地算成17×(3-0.5)。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主要是要通过长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训练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