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生命课堂的构建研究

2018-06-04 09:41王瑞博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教育

【摘要】中學地理生命课堂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关注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然而,当前中学生命教育无法广泛推行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对地理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 生命教育 地理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14-02

一、地理生命课堂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地理生命课堂的起源。对生命教育的概念,各研究学者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笔者认为:它就是关怀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是一种直面生命和人的发展教育。那么对地理生命课堂的概念,教育界阐述并不多,也无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它就是运用地理学科的方法,学习地理学科知识、培养地理专业能力、塑造地理观念,从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两个角度构建的师生教学活动、生命发展的课堂场所。

二、地理生命课堂的价值追求

1.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地理生命课堂要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地理教育实践、野外考察,既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体质,又发现了美丽山河,形成了景观审美观;地理学中的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要求培养学生的环保、节约、绿色观念,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塑造和道德培育。因此,构建地理生命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真正完整的人。

2.追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

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明确提出: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有机结合。掌握其结合的 “度”至关重要,地理生命课堂就是避免孤立的知识教学,体现三个维度的有机教学。选取核心教学内容和贴切生活的素材,启发、探讨、问题、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三观。总之,地理生命课堂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解决了课时紧、内容多的实际问题。

3.求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地理生命课堂是一个孕育、保护、发展生命的人性殿堂,在这个殿堂里生命能汲取到充足的养分,有广阔地空间自由飞翔,没有人或规定有权力限制生命的成长。在人口、生态、资源观等地理观的影响下,中学生的三观应是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生命教育就是帮助课堂回到正确的道路。

三、地理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

1.合理选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构建生命化的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的案例选择要贴切生活,将知识扩展到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首先,教材案例不具备时效性与热点性,要选择性的利用一些生活事实、社会、自然界生动实例。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第二,教材案例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要将知识的广度扩展到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第三,教材案例需要增添生活性和趣味性因素,需要教师合理运用风趣的言语、新奇的笑话、创设情境互动等方式辅助课堂教学。例如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支付宝有个“蚂蚁森林”的公益活动?每一位参加这个活动的用户可以在网络上领养一颗虚拟的树,当你选择步行、地铁出行、网络购票、网络挂号、网上缴费时,会在24小时后产生不等值的能量供给小树的成长。在小树长成大树后,公益组织和环保企业会以你的名义在沙漠中种下一颗真实的树,老师已经在武威种下了一棵梭梭树,并且正在为第二棵树而奋斗,大家也可以参与到这个活动。

这样的导入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对新知识的兴趣。教师以身作则还能鼓舞学生共同参与,在达成目标后还会产生一种为环保事业添砖建瓦的自豪感,从而树立积极、绿色的价值观念。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

我国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生活中师生共同交流、合作,知识在师生之间传递,生命在课堂中成长。环境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上踊跃发言,增加自信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这节教学中,有这样一组对话:

教师: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不断恶化到底是受自然因素、还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学生甲想了想说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以干旱的气候特征为主。

学生乙跳起来说:自然条件的改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程度加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更大。

学生丙紧接着说道:人类的过渡放牧、滥砍滥伐致使地表植被破坏,民众不清楚环保的重要性,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那种情况更准确?

此时,课堂氛围活跃,交流、争论声相互交织,每个人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听取他人新奇的、不同角度的意见,师生的平等对话,构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发挥着榜样引领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朋友、亲人,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蕴含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地理生命课堂中学生之间也要建立平等、亲密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既可以说是同窗苦读的合作者,同时也是同台较量的竞争者。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合作竞争关系,使得同学之间在学业上相互帮助、相互影响。

3.选择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我国新课改提出强调地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基本素养的养成。这些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从教学方法的转变为切入点,对地理教学进行改革。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进行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的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地理教学的理念教育和人才培养。如自主型地理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独立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一选择课题,明确目标。教师根据各小组学生的能力、特长、爱好等学情与学生共同协商拟定自主学习活动方案,为学生讲解活动中应该会用到的方法、技能、步骤、环节,将复杂的方案分解成简单的模块;

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这一环节是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需要学生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展现学生的智慧、能力、个性、创新的过程。

三展示成果,进行反思。以汇报、展览等形式反馈小组活动成果,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只需把握课堂的流程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教学成果,还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推动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四、总结

在构建地理生命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时,具体的操作目标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情感塑造为核心,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生成观念。在构建生命课堂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传统课堂理念的根深蒂固、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性等。这就要求在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命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应对其进行专业的生命教育和其他知识技能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教育的发展。目前对地理生命课堂的内涵、价值追求、构建策略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生命课堂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

作者简介:王瑞博(1994.10-),男,汉族,吉林四平,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学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科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