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勇士》:华裔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建构

2018-06-04 03:00孟卓男李应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

孟卓男 李应雪

摘要: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先锋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女勇士》一经发布便在美国社会引起轰动。本文通过对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分析,探讨作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批判,探究作者的自我意识,即族裔意识和女性意识,应和了从自我迷茫到自我觉醒与建构的华裔美国女性,象征了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中获得独立地位,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从被边缘化到逐渐被接受。

关键词:《女勇士》;自我意识;华裔美国文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4.042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4-0148-03

一、《女勇士》的時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历了民权运动洗礼的美国社会,族裔意识不断增强,亚裔中的大多数,重新审视自身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属性,主张放弃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追求,确立亚裔美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的真正地位,唤醒了亚裔美国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努力求索自己的身份和声音,为亚裔美国作家及文学带来深远影响。同时,女性主义运动迎来第二次高潮,华裔美国女性作家在批判种族歧视的同时,也为女性发声,通过塑造在男权中心社会和封建传统观念束缚下遭受压迫的女性人物,反对性别歧视。其中,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在美国社会颇具影响力,处女作《女勇士》一经出版即引起社会轰动,并荣获当年国家评论家奖;《中国佬》获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界奖;《孙行者》获西部国际笔会奖。

本文通过对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分析,探讨作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批判,探究作者的自我意识,即族裔意识和女性意识,应和了从自我迷茫到自我觉醒与建构的华裔美国女性,象征了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中获得独立地位,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从被边缘化到逐渐被接受。

二、《女勇士》中的女性意识

(一)女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牺牲品

“你不能把我要给你讲的话,告诉任何人”,《女勇士》以妈妈的一句告诫开篇。作品以第一人称从童年时期的“我”的视角,叙述“我”童年时从妈妈那听到的故事,并在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象。作者称其为“母亲的书”,这也意味着母亲讲的故事带给了作者一定的影响。全书分五个部分,无名女子、白虎山学道、乡村医生、西宫门外、羌笛野曲,其中塑造的“无名女子姑姑”,“姨母月兰”,以她们的悲剧命运和“我”在童年时期的失语沉默,来印证女性在当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牺牲品。

“无名女子姑姑”因与他人私通生子,违反了封建传统中妇女应遵从的“三从四德”,引起众怒为人所不齿,在姑姑分娩当晚,人们毁了她的家,她走投无路无奈在猪圈中产子,悲痛绝望抱着婴儿跳井自杀。在世时生不如死,死后仍是人们不齿的“无名女子”。而“姨母月兰”是传统中国女性的典型,遵循“三从四德”,唯夫是从,软弱胆怯,遵从父母之命结婚,丈夫移民美国后又娶了别人,月兰被抛弃和遗忘在香港,在我母亲勇兰的鼓励下在她70岁之前终于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寻夫,而这位丈夫对她只有愤怒和冷漠,在这段虚有的婚姻中月兰始终卑微,她无法适应美国的生活,最终疯癫病死在美国的一家精神病院。“无名女子”姑姑和姨母月兰,都是饱受封建传统势力与男权中心思想意识和制度压迫的女性,她们由于没有自我又不敢去追求独立的自我,最后淹没在吃人的制度之下。

(二)女性——重塑自我的“女勇士”

而作品中“母亲勇兰”,或是“花木兰”,即是女性主义的代言人,是重塑自我的“女勇士”。“母亲勇兰”在父亲到美国淘金后,只身一人进城学医,意志坚定,异常努力地完成学业,成为一名职业医生,打破了只有男性才能成为学者的封建惯例。她坚持保留自己原本的名字,没有冠以夫姓,这就暗含了母亲独立的思想意识,坚持自己原本的身份,拒绝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几年后又勇敢来到美国与丈夫团聚,却因种族歧视空有学识,不得不与丈夫一同吃苦做工,但她依然保持了自己不怕吃苦的乐观勇敢精神,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下,勇兰坚持自我,努力生存,完成了从受压迫者到学者再到勇士的进阶。

另一个“女勇士”“花木兰”,在汤亭亭的作品中不同于在中国脍炙人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作者对其进行了自己的想象加工,使“花木兰”更突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实现国仇家恨的宏大抱负的同时,也达成了她个人生活的完满。这个“花木兰”是穿越时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的一个有效结合,她既是一个超时空的,也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有“花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但其对“女英雄”的界定是从属于男权中心的,“替父从军”即是服从父权,同时她一直隐藏自己的女儿身,也说明女性处于完全是由男性主导的战场上,或者是处在被漠视的,甚至是被排斥的,处在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人身危险的弱势当中。这都说明女性是被排斥在历史书写之外的,女性是被排斥在历史建构和文明建构之外的被边缘化的存在。因此当我们提到“花木兰”,我们首先说到的是她是“替父从军”,她仍是封建传统制度的牺牲品,或追随者,她并不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但是在《女勇士》中,“花木兰”却是一个重新构造的新的女英雄形象,她完全内化了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既完成了对于国仇家恨的远大抱负,同时她又勇敢追求自我,实现了个人生活的完满。甚至她没有掩盖自己的女性身份,这便是女性主义思想的呈现,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塑造。结婚生子,爱情美满,事业成功,衣锦还乡,实现父亲的夙愿,从任一角度看,她是一个比男性更成功的女性,暗含了当时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她是“花木兰”“母亲勇兰”也一样,她们都是“女勇士”。书中所有的女英雄形象都是摒弃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又吸纳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在塑造这些女性英雄的过程当中,汤亭亭也实现了中美文化更深层次上的对话与交流。“无名女子姑姑”“姨母月兰”“母亲勇兰”“花木兰”,她们在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糟粕的同时也点名了主题: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三、《女勇士》中的族裔意识——“我”的自我成就与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立足

最后一章“羌笛野曲”,是“我”回忆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成长经历,即是汤亭亭的个人自传,是她作为一个华裔女性作家自我成长,成就自身的过程。“羌笛”即美国,她自幼远离祖国母体文化,离开本民族,来到美国这样一个荒野地带,通过写作自己和周边女性的故事,来成就一个华裔美国女性作家的作品和身份。将自己的故事放在最后,作为总结,也是结论。汤亭亭的自传也恰好说明当时的华裔女性作家们自我成就的过程代表了华裔文化在美国社会从被边缘化到逐渐被接受的过程。从小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大家庭,虽然她的母亲有很多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意识,但母亲仍内化了很多传统女性道德观。尤其她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异常严苛,家中依然遵循着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家规严酷,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男权中心对她的震慑和压迫。作为家中的女孩,从小不被重视,沉默寡言,起初在英文学校读书,英文不好更让她被边缘化,她愈发沉默。根据权力话语理论,话语的缺失是权力缺失的表现。“我”童年时期的失语也象征了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发声,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这也导致了她抑郁厌学,母亲为她转人一所中文学校之后,她的人生开始转变,但她一直在强调她的根,她心里的归属一直是中国,虽然她用英文写作,但是她的思想和她血脉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她在学校写作取得的成就,一直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在父亲看来嫁人才是女孩应有的且是唯一的归宿,而这全部都是女性主义所批判的。有一天她向家人宣布她是很有能力的,参加的很多写作比赛她都力拔头筹,她向家人宣布她要重新做人,靠写作养活自己,并且她也实现了,成功了。她自身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象征的故事,汤亭亭在家庭中获得独立地位,和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中获得独立地位,这两点是同构的。小说末尾以“蔡琰”的故事作为结尾,“蔡琰”被发配边疆但仍然在秉持自己的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浴血奋战。也是在表明作者自己虽然远在美国但仍有一颗赤子之心,她也要为弘扬中国文化做出贡献。

但仍有很多人诟病《女勇士》在批判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比如描写夫权和父权对于女性的压抑时刻画的一些女性形象和较负面的男性形象,有些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应和了某些东方主义的论辩,称她包裹在异国情调下的中国故事的书写实际上是暗合了东方主义对中国人的丑化和妖魔化,是靠出卖中国文化来博得美国人的接受,这种评价并不客观。相反,作者从华裔女性角度,首先批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对华裔的排斥,这是作品真正的范畴和背景,作者一切的批判和建构都是建立在她对于种族歧视的深恶痛绝地揭示基础之上,这是作品的前提和基础,而因作品的女性主义特色太过于鲜明,读者和评论界忽略了她对于种族歧视的批判,仅仅定位这部作品是女性主义的文本,这是一个不公正的评价。若没有对于美国文化当中的种族主义的批判,此文本是不成立的,因而这个批判一定是双重的。

四、结语

《女勇士》中结局各异的女性人物,都展现了作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深恶痛绝,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美国白人社会的压迫这两种“鬼”的批判,体现了作者的族裔意识和女性意识。因私通他人并产子而被逼跳井自尽的“无名女子姑姑”和被丈夫抛弃最终客死异乡疯人院的“姨妈月兰”,以及被家族男权传统震慑压迫的沉默小女孩“我”都是深受男权中心传统思想禁锢迫害的例证;追求并实现个人完满的“花木兰”,勇敢走出小镇到美国寻夫并成功立足的“母亲勇兰”和曾经的沉默小女孩“我”到独立成功的华裔女性作家,体现了女性从被震慑压迫而沉默到勇敢追求和实现自我,而“我”的独立与成功更应和了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中获得独立地位,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从边缘化到逐渐被接受。同时,湯亭亭的作品也推动了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动了中美文化的交流融合。

[责任编辑:盛暑寒]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传统女德与当代女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从《乌合之众》看群体中个体自我意识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