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8-06-04 03:00蔺旭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互动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蔺旭鹏

摘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把握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树立大数据理念并强化数据意识,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工作内容从而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依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規律创新教育互动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创新;融合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4.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4-0014-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校应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一系列问题。Ⅲ近年来,云端技术、人工智能、社交网络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数据技术革命。大数据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然而,大数据技术又将如何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李怀杰等基于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践,提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新理念:量化集成、精准预判、个性化,并探索出三个实践新原则:可视化、个性化、即时性。刘春波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教育途径层面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整合”“途径整合”,建构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崔建西等认为,把握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思维变革,抓住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信息化、可视化、灵活化新特点,是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关键。梁家峰等提出以大数据为抓手,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技术优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对大数据本身的内涵、特征有清晰的认识,但一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就变得生涩甚至割裂,缺乏一个动态的融合过程。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进行剖析,以准确把握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为契机,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大数据从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二、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社交网络快速崛起,视频、音频、图片信息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量迅速增加,使得数据总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积、增加,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特点进行分析,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一)个性化特征

目前,大数据技术在政务服务、公共交通、电子商务、医疗领域等已开始逐步应用。例如,商家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如消费时间、购买商品种类、以往浏览记录、网页浏览时长等行为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刻画出消费者详细的喜好模型,根据用户的爱好和需求进行推荐。一方面,依靠大数据的分析,商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商品,增加商品销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用户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得更具个性化的定制和推荐服务,提高了情感客户体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个体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活动,“现实的个人”是其立足点和出发点,诸多内外因素制约其有效性,其中个性化培育日益成为重要的价值诉求。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灌输式和大众化教育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引领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如今学生的独立意识、多元化倾向不断增强,对教育模式转变的诉求不断增加。应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思政工作者通过对学生的社交媒体参与情况、生活作息时间、图书馆借阅记录等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喜好、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信息,建立学生“个人数据档案”。高校可以根据学生不相同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有的放矢地处理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问题,使教育对象更加理解、认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二)动态性特征

信息的生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信息的迅速更新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性格迥异的大学生,而大学生的思想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并不由外界物质所决定,一般的行为规律难以窥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此外,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中思想最活跃、自主意识最强的群体,他们也最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伪装自己的言行,思政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很难通过表面行为推测其真实意图。因此,仅仅通过传统的样本抽查等方式难以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然而,大数据技术为思政工作者获取其思想行为轨迹提供了有利工具。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思想动态的因素有很多,不同时间点的不同因子发生变化,都可能引发大学生个人思想系统变化,如果不实时跟踪并分析与学生思想、情绪、情感相关的各项数据,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那么数据分析的优势就大打折扣,尤其可能错失将一些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的机会。因此,思政工作者通过智能设备对大学生的社交平台、智能手机、电脑浏览记录等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其关联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分析,可以快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轨迹,从而最大限度地推测其真实想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全面性特征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数据存储、采集和处理分析技术限制,高校思政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方法是依靠样本抽查和抽样分析。然而,由于样本设计者考虑问题的局限性,以及被调查学生因了解调查目的而产生的多样化心理大大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和所有的思想动态变化情况。通过高校校园大数据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体育运动情况、生活作息情况、饮食情况等全部校园活动信息,转变过去单一小数据定性分析模式为全体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模式,体现了大数据技术帮助高校思政工作者获得全面的大学生思想动态信息的优势。

三、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大数据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链

在信息收集和存储不发达的年代,全面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小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信息的途径是样本抽查,以小批量数据推测总体的情况。进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信念等都会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思政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大学生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相关现象,深入挖掘大学生在微信、QQ、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浏览记录、留言等信息,实时关注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关联管理,完善学生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学习情况、社交活动、恋爱交友、心理健康等综合信息的数据链,随时随地掌握大学生的个人行为,从而准确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于人本身具有主观性,人的思想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造成了人的思想很难被数据化。因此,对于人的思想、精神世界,以往的研究都是进行定性研究,难以转化为定量研究。而定量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强,能够更深层次地揭示人的思想内部的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而预测大学生行为的一门学科,预测结果用来指导社会实践。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思想极为丰富、行为情况难以捉摸,内心世界更是鲜于向外界透露。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成为了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经验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受制于技术的原因,研究结果与大学生实际思想动态还有较大距离,研究内容也有待于深入发掘。大数据的兴起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行为、习惯等精神意识问题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转化为数据,只要找到记录数据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形式多样的分析,帮助思政工作者科学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大数据有利于创新思政工作者的教育模式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数据收集、处理的能力大幅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面可以实现两点创新:一是精准化模式。有学者提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在高校的任何行为、思想表达进行记录,实施全时间、全空间、全领域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时间。换句话说,借助大数据技术随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精准锁定学生需求,帮助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精准做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开展何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个性化模式。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主要组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的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很难确保这种教育模式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同样,高校辅导员因为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加上辅导员了解的学生信息并不都是全面的、客观的、深入的。因此,尽管高校教师会进行答疑,但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大数据相关性分析,思政工作者可以跟进每一个学生的任何时间点的思想变化,以便准确把握每一个个体的实时思想动态,这对高校思政工作者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个性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四、融合大数据技术。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新路徑

(一)树立大数据理念,强化思政工作者的数据意识

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引领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从个体推测总体、由抽象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结合的经验判断,某种程度上缺乏一定的科学化和技术化水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原本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有了用武之地,高校可以实时收集学生思想活动产生的动态信息,比如数据的总量变化、数据形式的变化、数据载体的变化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的规律,为教育主体间关系提供科学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精准化、教育个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将迎来快速变革。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提高数据意识,以大数据思维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个体的某一种行为并不能表达当下的思想动态,但是运用大数据可以调用个体的所有思想行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信息。例如,高校可以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大数据研究中心,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家庭情况、去图书馆次数、吃饭时间、消费记录、游戏时间、睡眠情况、获奖情况、志愿服务等信息进行整合,并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将学生信息进行可视化描述,建立一套完备的、可随时提取的“个人数据档案”,一旦发现某个数据出现波动,可以快速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预警信息,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前置化。这不仅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富有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实现因材施教,还可以改善高校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创新工作内容,保持高校思政工作先进性

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关键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据“可视化”和“前置化”,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跟进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关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法治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言、留言以及互动等,发挥大数据“前置化”预警优势,对思想行为异常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将可能的冲突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保证校园的和谐稳定。此外,针对现在网络缺思想、思想难入网的客观现实,高校应利用自身学科优势、理论研究优势,利用好科学理论、讲好科学理论,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底气,大学生才会相信党的理论,树立理论自信,坚定政治立场,才有能力辨别是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作家频频在社交平台发布作品,利用网络吸引大量粉丝和青年学生,其中不乏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高校要正视网络作家应时而生的现实,客观评价其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青年学生关注的突发事件、时政热点的认识和态度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挖掘,采取措施吸引关注率较高、教育性强的网络作家为我所用,通过多种渠道鼓励他们创作时代感强、教育内容丰富的作品,在网络世界创造更多正能量。

(三)创新互动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第一,创新教师与学生主体互动。由于以往受信息存储、记录、分析等技术所限,人力资源相对匮乏,思政工作者与学生主体互动的时间和形式受到极大限制,往往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而思政工作者还未得到信息反馈,更不用说采取相应的措施,主体间的互动明显滞后。大数据时代,学生作为“信息输出者”,其数据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日常管理信息、生活信息、社交网络平台等信息,这些随机事件客观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运用大数据对这些随机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并开展相关性分析,为“信息输入者”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可以随时随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与学生互动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

第二,创新线上与线下交流互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是线下交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第一课堂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高校辅导员以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方式开展服务育人工作。通过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传统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绩。进入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在不断变化,以单一教学模式为特征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因时而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拓展工作途径、创新工作形式,积极主动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做到学生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思政工作者就跟进到哪里。大数据的应用为思政工作者开展线上教育提供了“千里眼”“顺风耳”,其深度挖掘技术所得到的预测价值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置性带来了无限可能。高校思政工作者惟有不断创新思路,找准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结合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大数据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广度、挖掘了深度,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由注重宏观整体转向关注微观个体,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粗放化向精准化、共性化向个性化转变。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积极把握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的新契机,树立大数据意识、强化大数据思维,积极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互动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互动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