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华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来华留学生在人数、国别等方面迅猛增加,如何更高质量完成培养工作?首当其冲应是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入我国后,在各教育领域进行了推广,来华留学生教学界也做了些许实践,但结果众说纷纭。本文结合调查问卷,通过对教學模式各构成要件在来华留学生教育运行机制的分析,探讨来华留学生教育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可能性和困难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来华留学生;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4.02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4-0090-03
教学模式古已有之,只是近代才形成系统。有关教学模式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系统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形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意无意地运用着某种或某些模式。从古代的“讲.听.记.练”到赫尔巴特传统的“五段教学法”,到杜威的“实用主义”,再到现代的“多样性”,教学模式中各个要件之间的关系日趋时代化。近几年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创建的“翻转课堂”模式,结合了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中“课堂”的角色,将它从“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内化知识”的舞台。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教学模式,自2011年引人中国后,经历了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渐进式推广。“翻转课堂”进高校的时间略晚,应用于来华留学生教育还要迟于前者。来华留学生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这是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历史较短,受生源制约,规模也相对较小。该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从最初借鉴西方的“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功能法”,到今天结合中国传统思想总结出来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中听说读写虽各有侧重,但主要学习场地具有从一性——课堂。一反常规的“翻转课堂”模式是否适用于留学生教学,虽然进行了一些实践,但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一、“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从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来说。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通用的,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来华留学生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翻转课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构建新知识。也就是说,“翻转课堂”和来华留学生教学的指向性趋于一致。
其次,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一下模式构成要件的客观条件。教育者方面:来华留学生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师队伍年轻化,具备开拓创新意识,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经济方面也能满足实施“翻转课堂”所需的硬件条件。受教育者方面:学生国际化,易于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基本都是成年人,学习的动机比较明确,不乏主动学习意识;另据调查,留学生家境一般较好,80%以上的学生拥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电脑,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电脑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教材方面:虽然汉语博大精深,但对普通留学生教学来说,汉字、词汇、语法点的数量是有限的、稳定的,适合微课视频制作。环境方面:留学生身处目的语国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请教、实践,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方法角度上,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接收信息环节生成于课外,技能培养和知识内化搬进课堂,教育者通过视频等手段向受教育者传递信息,受教育者在家或其他场所接受学习,知识复现率无时间、空间限制,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现代技术手段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学习地点随意,学习时间随性,没有刻意的束缚,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弊端。留学生不同于母语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圈,对世界的认知经验有异,此种模式更适宜留学生教学。
第三,“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要件——受教育者的客观实际。我们对黑河学院和佳木斯大学的留学生关于“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4份。调查数据显示之一,149名被调学生具备网上接受信息的硬件设施,占比91%,其他人表示如果需要可以达到要求。此项调查表明,实施“翻转课堂”模式过程中,接受信息环节不受硬件上的羁绊,即使个别同学现在不具备网络条件,一旦需要,他们会按需购置。之二,113名被调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好”,占比69%,50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不好”,占比31%;“喜欢‘翻转课堂模式”的有92人,占比56%,“不喜欢”的有62人,占比38%;认为“‘课上学习好”的学生有73人,约占44%,“‘课下学习好”的83人,约占51%,8人不确定,约为5%;145人自己课下学习新知识,占比88%,18人课下不学习新知识,占比11%,1人不确定。其中“喜欢‘翻转课堂”与“觉得‘课下学习好”的票数都占被调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88%的留学生课下自己能学习新知识,有主动学习意识,这组数据表明,“翻转课堂”模式在留学生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占据优势。
上述论述可以断定,两种新兴事物的指向性高度吻合,来华留学生教学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材等方面均具备“翻转课堂”实施的客观条件。“翻转课堂”模式在来华留学生教学中运行具有较大可能性。教学法方面显示出的优越性加强了这种可能性的实施条件。
二、“翻转课堂”实施存在的困难
调研发现,目前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案、讲稿基本都是依据“五段教学法”模式撰写。上课时多数教师使用多媒体,常见于PPT形式,基本以字频为主,音频、视频主要应用于听力、影视等有关课程或文化教学中,且多为教材配套产品或网络下载。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虽均贯彻精讲多练原则,但仍为传统的“课上讲,课下练”。学校的各项常规教学检查也以该模式依据的理论对教师进行评价。128名被调学生认为,现行课堂模式为“传统课堂模式”,占比78%,32人认为不是“传统课堂模式”,占比20%,4人不确定。被调数据也印证了传统课堂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调查数据显示肯定一面的同时,也传出否定的声音:一是“不喜欢‘翻转课堂‘课上学习好”的占比与“喜欢‘翻转课堂”“‘课下学习好”的占比相差无几,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翻转课堂”不认可;二是“认为‘翻转课堂好/不好”与“喜欢/不喜欢‘翻转课堂”两项数据对比,“喜欢”的人比“认为好”的占比少,“不喜欢”占比亦多于“认为不好”,也就是说,“认为好”不代表“喜欢”,虽然“不喜欢”,但不并不意味着“不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些留学生没准备接受这种新鲜事物。三是有11%的学生课下没有学习新知识的习惯,这也为该模式的实施添加了阻力。
教育者客观上具备“翻转课堂”所需的创新意识,但实际操作中,教师对新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不适。首先要拓展自己的新技能——制作视频。作为“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制作的精细方面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网络制作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分工理论相悖。其次要改变思维定势,因为颠覆性重新设计学习环境与老师接受过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三要帮助学生过渡新模式的不适。要为母语非汉语且文化背景各异的留学生调整思维定势,难度远大于其它二语学习者。四要在相关资料匮乏的情况下重新编撰规范的教学文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各种教学模式和技能、观摩(15~20次)以及根据良好反馈所进行的一打练习来获得技能,然而,在学习新方法的教师中,只有5%~10%的教师能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应对不适。
近些年,汉语成为世界炙手可热的语言,学习汉语的浪潮风靡世界,顺应教学需求,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被开发问世。孔子学院/国家汉办在制作《国际汉语教材编写使用手册》过程中,对5000多套通行的教材进行过统计分析,实际上出版的教材远多于这个数据。目前国内外使用比較广泛的教材有《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发展汉语》《成功之路》《博雅汉语》《汉语纵横》《当代中文》《体验汉语》等等。国际汉语教材初始只有单一文本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开发出DVD、CD等配套音像产品,但这些音频、视频多以课文为基础,着眼整体设计。以综合课为例,配套音像产品基本是生词、课文的范读,与“翻转课堂”所需“碎片化”视频差距甚远。从另一方面讲,由于受教者的个性、经验、背景等不同,千篇一律的视频也不适用于留学生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针对性制作。
教学环境方面。客观上,留学生处于目的语国家,课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更多地接触目的语,在语境中习得。调查问卷关于“遇到问题怎么办(可多选)”显示,“问老师/朋友等”被选92次,“上网查”被选99次(有10人同时选了这两项),11人选“置之不理”。除了说明大多数留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外,同时也能反映出目的语环境与“翻转课堂”的实施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学生选择上网解决问题的比较多。关于“不喜欢‘翻转课堂原因(可多选)”时,“和老师没有互动”被选51次,“遇到困难不知道问谁”被选38次,“占用休息时间”被选25次,“提不出问题”被选20次,“不喜欢自学”被选14次,“不知道怎么学”被选14次。这说明留学生很在意和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希望切身体会教学过程。其中“遇到困难不知道问谁”和“遇到问题怎么办”两项数据有出入,也间接表明有的同学在必须的情况下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否定方阵营人数有减少的可能性。
上述情况表明,多数教育者需要更长时间应对新模式的不适,一部分留学生主观上不认可“翻转课堂”模式,现行通用教材的配套音视频不适合“翻转课堂”模式,目的语环境对该模式的实施促进作用不大。凡此种种,说明来华留学生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存在主客观上的困难。
理论上,留学生教学适用“翻转课堂”模式,而实践教学中遇冷,其中有教育者对新模式的不适应,有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有实施该模式教材的匮乏,其中,受教育者的主动学习意识首当其冲。“翻转课堂”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课下学,课上练”,这一原则一方面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依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环节基础不扎实,其他要件的施展将会很困难。根据学生规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同一年级的学生按意愿分班授课,以使“翻转课堂”模式得以切实有效地运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