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摘 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比两组用药后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以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73.17%理想(P<0.05);两组治疗前LVEF与LVId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及同组治疗前后对比此两项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予以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多巴胺;呋塞米;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7)11-03-0-01
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常见疾病,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进展至终末阶段的表现,患者常伴随肝、肾及肺等器官功能不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1~2]。水肿、体液潴留是其临床主要病症表现。利尿剂是临床当前唯一对心力衰竭伴液体潴留患者的可控药物,但由于患者通常伴有肾功能受阻而导致疗效受到影响。《指南》建议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后可予以增加利尿剂种类同时采取小剂量的多巴胺方式促进利尿效果。我院本次对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予以了不同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1月至次年1月期间接收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其中41例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设为对照组,本组中男、女性例数分别为23、18例,年龄范围在58~75岁,(63.4±4.2)岁为年龄平均数; NYHA心功能分级Ⅲ和Ⅳ级分别为26、15例。其余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设为观察组,本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24、21例,年龄范围在56~77岁,(63.1±5.2)岁为年龄平均数, NYHA心功能分级Ⅲ和Ⅳ级分别为28、17例。两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酒精性心肌病分别为29、23、21、9、4例。两组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3]。两组上述各项差异并不具统计学检测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多巴胺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应用0.5~2.0?g;呋塞米由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每小时持续静脉泵入5~20mg,每天坚持4~8小时。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病征基本消除且心功能好转2级为显效;病征明显好转且心功能好转1级为有效;患者病征无好转甚至恶化为无效。②心功能指标:应用超声心电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IDd)。
1.4 统计学 SPSS16.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与()构成,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以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73.17%理想(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LVEF与LVId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及同组治疗前后对比此两项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患者常有液体潴留现象发生,是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之一。治疗关键为降低患者体液潴留与改善心功能,临床主要通过应用利尿剂及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呋塞米又叫呋喃苯胺酸、速尿,该药在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慢性心衰,但由于患者临床肾功能多存在程度不一的受阻。多巴胺可正性肌力,增强心肌收缩与心排出量,对利尿剂的疗效具加强巩固作用,同时该药还可防治肾血流对肾功能的损伤。临床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相互协同与补充,既可强心利尿,又可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其心脏的排出量。本次观察发现:观察组以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73.17%理想(P<0.05);两组治疗前LVEF与LVId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及同组治疗前后此两项对比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可见:临床予以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疗效确切,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李明,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4):3278~3279.
卢坚,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療小儿肺炎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2):2259~2260.
张创良,登毅,李光杰,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1):5271~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