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际协商民主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成就

2018-06-04 00:00刘颖裴暮雪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

刘颖 裴暮雪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在发展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全面把握好统一战线的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党际协商民主建设的新探索新成就。

关键词:党际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思想

1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新概括

(一)科学定位协商民主的概念

在党中央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其中提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方式及独特优势,展现出党在政治方面的的群众思想路线,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科学内涵的这一概括,不仅把“改革”、“稳定”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一起纳入为协商的内容,而且指出协商民主具有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实现形式这一特点。这一科学概括,说明我们的协商民主制度不仅仅具有雄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还是通过大量社会实践和体制设计形成的。”

(二)关于发挥统一战线推动协商民主的作用

2015年5月,习近平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安排规划当前统战工作,务必结合实际规律,拿出实际可行的办法,按原则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规划当前的统战工作,势必要科学解决同一性与多元化的联系,持续思想政治的先进性,还要全面倡导民主,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统一战线就是要做思想工作,从而让全民族浴血奋战,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习近平主席的这一番话,科学的回答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问题,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推进协商民主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的地位更加重要。

2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新探索和新成就

(一)协商民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主席表示:“坚持将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当成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社会经济问题以及人民利益问题作为核心,全面进行协商工作,确保协商工作即时、高效地展开。”通过加强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可以确保人民能够全面参与国家政治,实现还权于民,可以确保执政党能够科学、高效、民主的组织工作,维护社会公正和谐,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只要是关系到人民利益的任何决策均要求吸取人民意见,依靠该种方式积极同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协商。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联系群众机制,提高政府协商议事能力,要实现民意畅通、政意畅通,确保群众能够依法合理解决问题。”习近平针对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做出的重要讲话,更好地促进我国协商民主事业的科学、稳定、健康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保障协商民主体制的程序规范、环节完善,全面深化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的协商形式;”强调要构建程序规范、环节完善的协商民主体系,从而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强调程序规范、环节完善构建了政治基石。重点要求“建立健全程序完善、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有效保障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建立程序完善、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对促进协商民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协商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操作环节不完善,那么协商民主体系肯定不能展现出协商民主的积极效用。通过确保协商前、中、后的任一环节、任一程序科学合理,才能实现高效、全面的协商民主体系,才可以展示出党际协商民主的优越性。

“首先要继承并发展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其次全面实施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最后要进一步开展社会组织协商。”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需要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程序化的协商民主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三)印发《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完善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

2015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其中着重说明我国协商民主的性质、历程及意义,规定了指导思想、原则、六大渠道及程序、探索社会组织协商的任务,建立了协商民主制度框架。“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体制策略与时事政务,采取政治协商制度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决策分析,属于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政党协商的主体就有: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相关重点文件;相关重点法律的设定、改善意见,宪法的改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家领导人选意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问题;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深化政党协商工作,可以加强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畅通意见表达渠道,有利于增进政治共识、广泛凝心聚力,可以进一步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现代化。其中,协商属于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一种沟通活动。政党协商活动,由执政党主持开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加。

六大协商渠道中的政党协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化政党协商,可以全面推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全面推动社会组织协商、人民团体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政府协商以及基层协商,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对于理顺各种社会关系、增进大团结大联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2月10日。

[2]李君如:《从政治体制改革大思路认识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人民政协报》2015年2月10日。

[3]习近平:《习近平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2015年5月20日。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2页。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09月22日。

[6]同4。

[7]同5。

[8]《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2月10日。

[9]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国政府网2015年12月10日。

作者简介

刘颖(1989-),女,湖北省宜昌市,硕士在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裴暮雪(1989-),女,湖北省宜昌市,硕士在读,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
提高政协协商民主实效性 大力促进社会共同治理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我国协商民主运作的文化路径
让政协成为探索“协商民主”的主角
凝心聚力:当代中国的“最美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