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动脑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8-06-04 00:00熊国念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开动脑筋创新精神素质教育

熊国念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可是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其含义,只是热衷于一些形式的东西,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是一种高效的做法。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开动脑筋。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开动脑筋;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80-0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关键是学生动脑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让学生的思想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的办法和途径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就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选准切口,精彩导入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精彩的导语必不可少。导入精彩往往可以收到“一石击起千层浪”“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目不斜视,耳不旁闻,沿着教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投入到思考问题中来。

导语设计关键在于选准切口,抓住学生听课的兴奋点,使之快速进入角色,在此略举一二例。

1、提取法。就是把课文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片断提到开头,让它成为一块磁铁牢牢吸住学生,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追根溯源“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强烈愿望。如讲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鸿门宴》时, 可将“樊哙闯帐”一幕提取出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现在一般酒宴上,鸡鸭鱼肉美味佳肴烹炸煮蒸通常都是色香味俱全、烂熟可口的。谁能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的一次正式酒宴上,竟有一位不速之客横冲直撞闯入宴会、怒目圆睁啃食生猪腿的情景? ”这一问无疑于劈柴火上撒把盐,顿时“噼噼叭叭”炸开了锅。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人是谁?为何不请自来?怎么吃生肉?于是自然引入课文。

2、求异法。就是把与众不同或是一反常态的特点归纳出来,进行设计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如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雨中登泰山》,可直接发问:“大家爬山时都喜欢在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的晴天,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是《雨中登泰山》,是作者有意要选择雨天吗? ”带着疑惑,学生会专注地“且听下文分解”。

二、抓住重点,巧妙设疑

古人云:“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所讲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多打“结”置疑,在解疑过程中开动学生的脑筋。

设疑贵巧,提高疑的质量,重视疑的效果,尤其要发挥出奇制胜的作用。设疑忌浅显直白,要力求学生解疑时开动脑筋,经过一番迂回思索的过程。正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只有经过努力探索,曲径通幽,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当学生解开疑难时就会由衷地产生抑制不住的喜悦。这样,长期训练,就会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小疑小解、大疑大解,疑难能自决”。

三、把握机缘,适时激励

激励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和表扬学生,为他们机智的回答喝彩,为他们出色的表演褒奖。尤其是后进生,当他们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后,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教师也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心里感到老师很在乎他们的发言。

激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肯定和保护,适时激励有利于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甚至超常地发挥想象能力和思辩能力。当然,教师的激励主要表现在评价性语言上,这种语言应当以正面鼓励为主。虽然历史上不乏“恨铁不成钢”采用激将法“激”出人才的范例,但是,作为我们广大的普通教师对待广大的普通学生,还是以正面激励为好。

四、利用条件,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历来被人们所称道。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日益丰富多彩,诸如放影碟、设投影、看电视、听录音、上网络、实物展示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教学内容,都要能起到激发学生想象的作用。如教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时,可用录音机播放《梁祝》小提琴曲,创设一种低沉哀婉、凄切悲凉的情境氛围,触发学生对万花丛中蝴蝶双双飞舞的画面的想象,并由此及彼地联想“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鸳鸯相向和鸣“夜夜达五更”的情形,从而激发他们对封建吃人礼教的强烈憎恨,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的精神的赞叹。

五、增加信息,注入生机

语文教学仅仅传授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旁征博引,纵横延伸,增加知识的信息量,以便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讲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课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往课本外联系《归去来兮辞》,三者在内容上是相通的,可以互为补充、互作参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通过自己的思想过滤,全面了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文艺术特色。

学生往往对流行时髦的词语特别感兴趣,能够立马挂在嘴边,随用随取。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从生活中,从学生自己的口语中提炼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在唇枪舌战中促其全力以赴开动脑筋。在学生中目前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酷”。究竟什么是“酷”,在什么情况下能用“酷”,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酷”,这些问题恐怕不是所有说“酷”的学生都明白的。如果就此引发争论,场面一定会很激烈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争论加以总结,最后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实“酷”在口语中常用来形容人的装扮随意而时髦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的外表形象与个性。

参考文献:

[1] 杨翾.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

[2] 刘宝军.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的优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

.

猜你喜欢
开动脑筋创新精神素质教育
开动脑筋,有办法——小兔子搬南瓜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开动脑筋,感悟一曲慈母心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开动脑筋想一想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