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泽江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揭示出所谓“以人为本”的教学误区。并通过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关于“人文性”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69-01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竞艳,然而,由于我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谨严的影响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使我们仍然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从而忽视了对人的本体性的理性认识,作文教学领域仍是山重水复,春光不现,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以人为本”的误区。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性的泯灭。当前,作文教学仍然是坚持“以人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之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作文教学无疑作茧自缚,缘木求鱼。学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这恰恰正是在这个关键之外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病根所在。
2、创造性的扼杀。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们创造性的扼杀。著名青年作家晓苏先生曾在一次写作的学术报告上讲述过一个扼杀创造性的典型例案:有一个学生写了一题为《犯错误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了自己去班主任的办公室路上,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踢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力一踢,将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飞起来的弧度和姿势很好看。文中就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但后来语文老师改作文时以“无关主题”为由,把这段话完全删去。晓苏先生则提醒我们:这就是对创造性的扼杀,因为这一段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一名学生犯错误后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它不仅与主题有关,而且关系密切,怎么能够随意删去呢?
二、对策的研究
1、进行人文性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1)追求人性之美。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吐真言、抒真情,就必须让学生懂得人性之美。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我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通过广泛阅读适合于中学生接受的文学性强的文学作品,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在八年级作文教学时,则引导学生看一些名家经典散文,如余秋雨、冰心、老舍……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作文的布局构思有了明显改善。在九年级作文教学时,改为引导学生读一些外国名著,如《鲁滨逊漂流记》、《雾的孤儿》、《童年》、《昆虫记》……学生作文的逻辑性大有增强,对生活的凝练与提升能力也跟着增强了。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因此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2)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它的特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作品,尤其鼓励学生有“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想象。如在教学《关雎》、《蒹葭》时,引导学生在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和小说,使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学生的思维穿梭在时光的隧道中,一个个为淑女而痴迷的君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一幅幅秋天朦胧唯美的求索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为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感悟而折服。真是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将给你满眼的精彩。
(3)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讲评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吐真言、抒真情的自觉性。
2、培养创造能力。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培养创新意识。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调查表明: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肯定和鼓励学生们点滴的发现,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有个性的人和事,有选择地、有目的地记录下来,向日记吐露心声,表达情感。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自己去创作。学生有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他们可以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