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众,张 静,纪道景
(1.山东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2.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1002)
陶瓷砖抛光废粉是陶瓷墙地砖在研磨抛光过程中排放的废粉.2010年中国墙地砖产量达70亿m2[1],每生产1m2抛光砖即可产生废粉1.9kg (干料)左右,大部分被堆存或填埋.优质粉煤灰虽然被充分利用,但大量经风选、电选后的粗粉煤灰大多被低值利用或堆存.
目前,在陶瓷废弃物用于混凝土方面,研究多集中于陶瓷烧成品、陶瓷半烧成品废物破碎或粉磨后,用作混凝土的粗、细骨料,或者用作水泥混合材、混凝土矿物掺加料[2];而将陶瓷砖抛光废粉直接用作混凝土矿物掺加料的研究极少[3],且掺量较低.由于粗粉煤灰更易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特别是质量控制造成影响,更多的研究集中于低水泥用量的砌体砌块,或者粗粉煤灰的机械、化学激化改性处理,以及分选加分级粉磨[4]等,以优化粗粉煤灰的粒径分布、含碳量、及粒形等物性指标.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应用面窄、掺量小、或者投入大,利用的费效比高等问题.研究发现,陶瓷虽经短时高温煅烧,仍具极好的火山灰活性[5].利用抛光砖粉比表面积大,颗粒形态不规则的特点,可获得兼具粘聚性、保水性和流动性的混凝土[6].对于相当数量的烧失量、碱含量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的粗灰,具有骨料和反应剂的双重特点[7],能提供较惰性微集料更好的物理及水化反应产物充填作用.
在矿物掺加料以大掺量用于混凝土方面,迄今已有大量研究.使用高效减水剂、矿物改性、或掺加纳米材料等,在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流变性、早期强度及耐久性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8- 9].研究表明,借助不同功能型高效减水剂、或表面活性剂的叠加作用,立足于具体矿物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检测,以降低水胶比,结合矿物掺加料的微集料效应和形态效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及工作性、降低水泥用量,是进一步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有效途径.大掺量复掺陶瓷抛光废粉和粗粉煤灰,优化配比后用作混凝土掺加料,可以降低水泥用量,有益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1)水泥:淄博中昌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HSR42.5级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2)砂:沂源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97.
(3)粗粉煤灰:华能辛店电厂,比表面积2.541 9 m2/g,需水量比114.7%,粒径分布中位数117 μm.
(4)陶瓷抛光粉:淄博某陶瓷厂抛光砖粉,比表面积15.41 m2/g,需水量比107.9%,粒径分布中位数28.3 μm.
(5)石子:碎石,粒径在5~20 mm,D(5~10 mm)∶D(10~20 mm)=1∶2.
(6)减水剂:巴斯夫SP8-CN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7)水:饮用水.
由原材料可见,陶瓷抛光粉虽然比表面积较大,但需水量并未大幅增加.此外,粗粉煤灰的需水量并未超出相关规范的上限,复掺陶瓷抛光粉和粗粉煤灰的粒径分布不同,复掺也易于发挥填充和解絮作用. 由表1可见,陶瓷抛光废粉中SiO2和Al2O3含量较高,较粗灰理论上具有更好的潜在活性{苏达根, 2009 #736;苏达根, 2009 #736}.同时,当量碱含量较高,用于有活性集料及有碱含量控制要求的混凝土时,存在导致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但在大掺量下,有利于混合材和掺合料中玻璃质中富钙相和富硅相的分解,增加颗粒表面的水化凝胶体,改善拌合物可能存在的泌水、板结、抓底现象[10].粗粉煤灰的含碳量不高,CaO含量(质量分数)>10%,具有更好的凝胶性,但较大掺量时可能存在安定性问题[11].
表1 矿物掺加料的化学特性(质量/%)Tab.1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ineral admixtures(mass/%)
按质量比7∶3掺入陶瓷抛光废粉和粗粉煤灰,使近似S.T级配的硅酸盐水泥复合掺加矿物掺加料时,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趋近于理论上更具适应性的Fuller级配.试配中,随掺量的增加,改变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及减水剂用量,综合考虑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及强度.配合比见表2.表2中试件编号b与编号a为同一掺量,只是通过变更配合比参数,以对工作性进行调整,b编号试件的工作性趋向预期.
混凝土拌合时,考虑聚羧酸减水剂性能对用水量及掺量较高的敏感性[12],严格量测材料的含水率,同时满足复合掺加料的含水量要求.先投入石子、砂、水泥、陶瓷废粉、粗粉煤灰,搅拌(约0.5 min),再均匀加入半数拌合水继续搅拌约1 min,之后投入掺加减水剂的剩余水,搅拌约2~3 min.出料后将拌合物人工翻拌2~3次,综合目测评定后浇筑试件,试件的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
表2 PFC混凝土的配合比Tab.2 Mix ratios of PFC concrete
矿物掺合料的微集料效应通常随掺量增加而增强,而活性效应一般随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为此,优化配比时,在增加矿物掺加料掺量时,随矿物掺量的增加,降低水胶比并改变胶凝材料用量或减水剂用量,以达成各龄期强度的改善,以及预期一致的工作性.试件制备时,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观测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及抹面性能,对不同掺量下拌合物的工作性进行综合目测评判.
在各掺量的设计配合比下,在0~60%的掺量范围内,调整后的PFC混凝土,塌落度保持在14~17 cm范围内.用捣棒在做完塌落度的试样的一侧轻打,试样均可保持原状周边均匀逐渐下沉,没有剪切塌落现象,粘聚性较好.但50%掺量时,C-50a存在石子离析现象,塌落度偏小,C-50b仅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后,粘聚性得以较好的改善,塌落度提升为14 mm.
随着复合掺量的增加,PFC混凝土的易插捣性变化明显,是需进行配合比调整的主要原因.0%掺量时,极易插捣,棍度为上.在40%掺量下,C-40a较不易插捣,倒塌落度筒时,混凝土有部分粘在筒壁上,塑性粘度较大,棍度为中.C-40b提高水胶比0.3后,混凝土易铲易插捣,大幅改善了混凝土的塑性粘度,棍度为上.50%及60%掺量时,C-50a和C-60a混凝土呈现板结僵化的形态,插捣阻滞感强,棍度为下.而C-50b在C-50a的基础上增加了胶凝材料用量,C-60b在C-60a的基础上降低水胶比0.1,同时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后,拌合物的僵硬现象明显改善,棍度为中.可见,采用较大矿物掺量后,拌合物的屈服强度和塑性黏度易随配合比参数变化,出现一定的板结、僵硬现象.
除60%掺量,其他各掺量下修正配合比后,用镘刀抹面4~5次,则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可抹面性为中,满足预期.但在50%掺量下的C-50a配比及60%的配比下,用镘刀抹面7~8次,仍难使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可抹面性为下.C-50b增加胶凝材料后,可抹面性得到改善.对于60%掺量时的拌合物,可抹面性差,表明拌合物内聚力低,也可能是因为砂率稍低的缘故.
在保水性方面,0掺量时,当坍落度筒提起后有较多稀浆从底部析出,保水性多量,内聚力低.其他各掺量下,仅有少量水从底部析出,保水性满足预期.
双掺矿物掺加料总量从0增加至60%时,水胶比从0.57降低至0.24,水泥用量从286.24 kg/m3降低至217.5 kg/m3,并总体上保持了拌合物一致的工作性.
试验表明,随着矿物掺加量的增加,在首先以降低水胶比以控制混凝土强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变化配合比参数达到可接受的混凝土的工作性目标.总体对于混凝土工作性而言,胶凝材料用量、浆骨比、减水剂的减水率、减水剂用量是其中具有交互作用的重要的配合比参数.
剔除工作性不满足预期的配合比后,胶凝材料用量及水胶比随掺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随着掺量的增加,水胶比约呈线性下降,以保证预期的各龄期强度,此时胶凝材料用量随之增加,但在掺量大于40%后,为保证工作性满足要求,胶凝材料用量增加的幅度增大.在0~40%掺量之间,胶凝材料用量仅增加28%,但在掺量40%~50%及50%~60%之间,增加幅度分别达21%和23%.
图1 PFC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随掺量的变化Fig.1 Changes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 contents and ratios of water to cementitious material with mixed contents of PFC concrete
结合表3的塌落度可见,一定掺量下,胶凝材料用量和水胶比对塌落度的交叉影响非常显著.复合掺量为40%时,C-40a的胶凝材料用量虽较C-40b多9%,但由于水胶比低0.3,塌落度未随胶凝材料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大幅降低了60%.可见,为改善PFC混凝土的强度而降低水胶比时,易导致混凝土工作性的劣化.但在合理的水胶比及减水剂用量下,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可明显改善PFC混凝土的工作性.
双掺矿物掺加量从0增至60%,在设定的能够满足强度目标的水胶比下,随掺量的增大而按一定规律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可以满足塌落度的设计目标;而且根据目测综合评定,总体上拌合物在工作性的其他方面也可达成预期目标.
通常随矿物掺量的增加,减水剂的复合减水率会随之变化,对减水剂的用量产生影响[13]. 此外,矿物掺加料的不同种类、粒径范围分布和颗粒形态也会影响减水率.由表2可见,对于类似工作性的混凝土拌合物,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减水剂用量也大幅增加.在配合比设计中,表现为随着掺量的增加、水胶比的降低,减水剂用量的大幅增加. 去除塌落度不符合预期的试验数据后,不同矿物掺量下,PFC混凝土的减水剂用量及水胶比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2中减水剂用量为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图2 PFC混凝土减水剂用量、水胶比随掺量的变化Fig.2 Changes of water reducing admixture contents and ratios of water to cementitious material with mixed contents of PFC concrete
由图2可见,聚羧酸减水剂用量随复合掺量的增加非线性增长,掺量大于40%后,增速加大,变化趋势类似于胶凝材料用量.在0~40%掺量之间,减水剂用量较0掺量仅增加140%,但在掺量40%~50%及50%~60%之间,较40%和50%掺量增加幅度分别达39%和48%.60%掺量时,较0掺量增加了393%.
对于减水剂用量的大幅增加,一方面是由于陶瓷抛光废粉的粒径小,比表面积较大,减水剂会优先被吸附于较小的陶瓷粉颗粒[14],因此需要更多减水剂分子提供位阻斥力,分解浆体中颗粒的絮凝结构,排出其中的自由水.另一方面,粗粉煤灰较差的形态效应不利于拌合物的流动性,同时,相对较高含量的碳粒,对减水剂及水分的吸附作用也会随掺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
相对大掺量单掺粉煤灰而言,胶凝材料中陶瓷抛光废粉的掺入提高了浆体的碱含量,促进了诱导前期的水化,降低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延迟作用;从而增加了浆体的塑性粘度,不易失去浆体对粗细集料的包裹性.由于部分水化物对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从而易于保持减水性能.此外,陶瓷粉及粗粉煤灰超细及较粗颗粒的掺入,必然改善了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增加了拌合物的体积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不稳定大气泡生成的数量.因此,随着胶凝材料的增加,尽管减水剂用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但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减水剂用量下拌合物易出现的板结泌水现象.
总体而言,变化减水剂用量,可以达成大掺量掺加、混凝土工作性、以及强度预期的多目标控制.但由图2可见,单独使用某种乙烯基共聚物聚羧酸减水剂时,可能存在减水剂用量高的问题.
双掺陶瓷抛光粉及粗粉煤灰混凝土(PFC)的各龄期强度见表3.
表3 各龄期PFC混凝土的强度Tab.3 The strength of PFC concrete at various ages
表中编号意义同表2.结合表3、表2可见,C-40b与C-40a的单位用水量不变,均为掺量40%的PFC混凝土,但将水胶比由0.32增为0.35.虽然C-40b的3 d及7 d强度C-40a混凝土略有下降,但28 d强度基本相同,并未因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此外,C-40b配比下不仅水泥用量较前者降低了约8.6%,而且结合前述工作性的比较可知,C-40b的工作性获得了大幅改善.对比掺量为50%的两种配合比可见,二者水胶比相同,但C-50b的胶凝材料用量(或水泥)增加了约5.7%,尽管各龄期强度较前者略有下降,但工作性同样获得很大改善.C-60b较C-60a降低了水胶比,提高了胶凝材料用量,各龄期强度变化不大.可见,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对于PFC混凝土的强度有交互性影响.
随着双掺掺量的增加,降低水胶比后,PFC混凝土的各龄期强度、水胶比与掺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图3中剔除了工作性不满足预期的配合比,强度比为各掺量下不同龄期强度与0掺量相应强度的比值.
图3 PFC混凝土各龄期强度、水胶比随掺量的变化Fig.3 Changes of strength of PFC concrete at various ages and ratios of water to cementitious material with mixed contents
优化配比后,在降低水胶比后,各掺量混凝土的不同龄期强度均可高于普通混凝土.此外在3种不同龄期的强度中,3 d强度的增幅在40%掺量范围内最大,在40%掺量下达到最大值.随着掺量的继续增加,增幅迅速下降.7 d强度的增幅在掺量超过40%后,继续缓慢增大,在50%掺量后,增幅才转为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小于3 d强度的增幅下降速度.28d强度的增幅在50%掺量时取得最大值,类似于7 d强度.在60%掺量时增幅转为小幅下跌,下跌的幅度远小于7 d强度下降的幅度.
图3中水胶比与掺量的关系表明,随掺量的增加,可以按近似线性的关系降低水胶比,以改善PFC混凝土的各龄期强度.
研究表明,通过调整配合比参数,低水胶比下的PFC混凝土可达到预期较好的工作性.降低水胶比后,不仅能大幅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而且也能提高28d强度.陶瓷抛光废粉和粗粉煤灰灰双掺可以大掺量用于混凝土.应该指出,混凝土配比和工作性、强度的关系,必然和材料的粒径分布、物理化学成分、以及不同功能型高效减水剂的性能有较大的相关性.
(1) 双掺陶瓷抛光废粉和烧失量、需水量比适当的粗粉煤灰的混凝土,可以在较大的水胶比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工作性,但减水剂用量增加幅度大.
(2)以混合最大堆积密度确定粗细集料比例后,以近似线性趋势降低水胶比,可以大幅改善PFC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变化胶凝材料用量及减水剂用量,可以获得各龄期强度及工作性有较大程度改善的混凝土.
(3)双掺陶瓷抛光废粉和粗粉煤灰,在60%的掺量范围内,可以通过水胶比的大幅降低以降低水泥用量,并提高废粉的高效利用水平.
[1]夏光华, 赵晓东, 谢穗, 等. 陶瓷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现状[J]. 环境工程, 2012,30(增刊):302-305,416.
[2] NURAN A, MEVLÜT Ü. The use of waste ceramic tile in cement production[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0,30(3):497-499.
[3]王功勋, 谭琳, 聂忆华, 等. 陶瓷抛光砖粉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通报, 2012,31(6):1 564-1 570,1 575.
[4]张树青. 粉煤灰商品化技术途径的探讨[J]. 粉煤灰, 2004(4):32-33,38.
[5]苏达根, 赵一翔. 陶瓷废料的组成与火山灰活性研究[J]. 水泥技术, 2009(2):24-26.
[6]王功勋, 苏达根, 钟小敏. 陶瓷抛光砖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混凝土, 2008(10):64-66.
[7]乔秀臣, 林宗寿, 寇世聪, 等. 废弃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25(8):22-25.
[8] ZHENG D P, WANG D M, LI D L, et al. Study of high volum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cement pas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7,135:86-93.
[9]张希黔, 黄乐鹏, 康明. 现代混凝土新技术发展综述[J]. 施工技术, 2016(12):1-9.
[10]王健, 邬璐芳, 第李鹏. 商品混凝土泌水、板结、抓底的成因与对策[J]. 商品混凝土, 2016(8):52-5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T 50146-201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GBT 51003-20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13]王冲, 蒲心诚, 何辉波, 等. 超细矿物掺合料与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减水效应分析[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1(6):11-13.
[14]伍勇华, 周思思, 南峰, 等.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分选和磨细粉煤灰作用差异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5(5):1 210-1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