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湿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β-内啡肽、SOD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06-04 04:20:51陈丽华金远林周凌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啡肽腰椎间盘细胞因子

陈丽华 金远林 周凌云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3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质退行性病变之一,患者发病与椎间盘退病后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导致局部神经根受压关系密切[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因下腰痛、肢体麻木及肌力异常就诊,如未早期及时干预可进展出现肢体活动功能受限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2]。西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无特效治疗手段,多以物理疗法、药物抗炎镇痛及手术为主,但总体病情控制效果欠佳,易反复发作[3];近年来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中医综合疗法可在提高症状缓解效果的同时,有效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临床疗效较西医单用具有优势[4]。笔者以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西医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湿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观察补肾祛湿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β-内啡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5]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诊断标准[6];年龄18~65 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 分;无手术指证,且自愿行保守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者;腰椎滑脱者;风湿性疾病者;腰椎结核及肿瘤者;既往腰椎手术史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妊娠哺乳期女性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 22 例;年龄 27~65 岁,平均(40.33±5.60)岁;病程1~8 年,平均(5.19±1.02)年;依据病变腰椎位置划分,L4~5共 31 例,L5~S1共 19 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30 例,女性 20 例;年龄 29~64 岁,平均为(40.17±5.57)岁;病程 1~7 年,平均(5.2±1.06)年;依据病变腰椎位置划分,L4~5共 33 例,L5~S1共 17 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对症干预治疗,包括牵引、康复训练及药物镇痛等,其中镇痛药物采用塞来昔布 (波多黎各Pfizer Limited生产,注册证号H20120355,规格 200 mg)口服,每次 400 mg,每日 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湿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1)补肾祛湿汤:熟地黄20 g,巴戟天15 g,牛膝15 g,白术 15 g,茯苓 15 g,桂枝 15 g,羌活 10 g,伸筋草 10 g,菟丝子 10 g,肉桂 10 g,甘草 8 g,每日 1 剂,加水300mL煎至150mL,早晚分服。2)刺络放血:选取腰1至腰5夹脊穴,进针深度4~5 cm,行平补平泻手法,可感酸麻后留针30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腰部重痛、活动受限、受寒加重及活动痛甚评分进行计算,每项分值0~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2)依据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肢体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5],分值越高提示肢体功能障碍越严重;3)采用瑞士Roche公司生产Cobas c31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β-内啡肽、SOD水平进行检测,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50%,且<75%。 无效:未达上述标准[7]。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标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部重痛、活动受限、受寒加重及活动痛甚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M-JOA和ODI评分比较 见表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JOA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腰部重痛 活动受限 受寒加重 活动痛甚观察组 治疗前(n=5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22±0.86 4.23±0.75 4.26±0.84 3.99±0.86 0.70±0.10*△ 0.78±0.10*△ 0.75±0.13*△ 0.75±0.13*△4.27±0.89 4.16±0.73 4.21±0.87 3.93±0.84(n=50) 治疗后1.34±0.26* 1.31±0.42* 1.24±0.48* 1.27±0.29*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JOA和OD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JOA和ODI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 M-JOA评分 ODI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14.90±3.46 28.83±4.28(n=50) 治疗后 4.25±0.98*△ 8.41±1.17*△对照组 治疗前 15.17±3.51 28.70±4.17(n=50) 治疗后 7.61±1.75* 13.93±2.75*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见表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TNF-α(μg/L)CRP(μmol/L) IL-1β(μg/L)观察组 治疗前 2.30±0.93(n=50) 治疗后 1.12±0.38*△对照组 治疗前 2.23±0.90 25.18±5.02 0.54±0.11 11.83±2.19*△ 0.18±0.03*△25.26±5.09 0.49±0.09(n=50) 治疗后 1.64±0.56*17.29±3.42* 0.31±0.06*

2.5 两组治疗前后β-内啡肽和SOD水平比较 见表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β-内啡肽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β-内啡肽、SOD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β-内啡肽、SOD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β-内啡肽(pg/mL) SOD(U/L)观察组 治疗前 147.10±31.07 71.25±9.12(n=50) 治疗后 220.64±63.92*△ 95.46±15.34*△对照组 治疗前 145.72±30.86 70.91±9.04(n=50) 治疗后 189.16±41.80* 82.93±12.0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其主要病变腰椎节段为L4/5和L5/S1节段,发病后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8]。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机制国内外医学界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认为炎性细胞因子、β-内啡肽及SOD水平异常广泛参与到该病病情进展过程中;其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可有效提高白细胞合成吞噬功能,刺激肝脏急性期蛋白分泌[9];同时其水平与巨噬细胞含量和功能呈明显正相关[10];β-内啡肽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高效拮抗P物质合成释放降低机体疼痛反应;而随着血清水平下降还能够诱发机体痛觉过敏,增加局部疼痛感受[11]。而SOD已被证实可加重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其水平亦可敏感反映机体组织炎性和非炎性损伤程度[12]。

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干预,大量临床报道显示,手术方案往往易造成严重创伤,术后恢复缓慢,且远期复发风险亦居高不下;而塞来昔布则是一种高效非甾体抗炎镇痛类药物,可通过高效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合成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后疗效逐渐下降,停药后复发和不良反应居高不下问题较为严重[13]。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 “痹证”“腰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风寒湿邪内困,血气瘀滞脉络滞及肝肾脾气亏虚所致[14];同时肾气营卫虚损,风寒之邪内易袭太阳经脉,日久则致经脉闭塞而发为腰痛之证;此外风寒湿邪凝于经络更使腰腑无以濡养,进一步加重病情[15];故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当以补肾散寒、祛湿通络为主。本研究所用补肾祛湿汤组分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巴戟天温经散寒,牛膝活血通经,白术理气祛湿,茯苓燥湿利水,桂枝温阳通脉,羌活祛湿止痛,伸筋草除湿消肿,菟丝子补肾固精,肉桂补阳益脾,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补肾虚、祛湿邪及通经络之功。已有针刺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刺络放血可有效调节模型动物触觉和步态,下调血浆PGE2与髓核PLA2水平,从而拮抗炎症反应发生进展[16];同时其在改善腰椎神经根周围微循环状态,加快炎性渗出物吸收进程,降低局部血管通透性等方面作用已被广泛证实[17]。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部重痛、活动受限、受寒加重及活动痛甚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JOA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β-内啡肽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

综上所述,补肾祛湿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并有助于上调β-内啡肽和SOD水平。

[1]Adams MA,Dolan P.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evidence for two distinct phenotypes[J].JAnat,2012,221(6):497-506.

[2]Lee KH,Yue WM,Yea W,et a1.Clinical and radiotogical outcomes of open versus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bodyfusion[J].Eur Spine J,2012,21(11):2265-2270.

[3]赵鹏飞,宋永伟,李志强,等.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增生症(寒湿瘀阻证)临床观察[J].中草药,2016,47(5):799-802.

[4]席涛.内服中药配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353.

[5]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6-2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29.

[8]Gibson JN,Cowie JG,IprenburgM.Transforaminalendoscopic spinal surgery:the future'gold standard'for discectomy-A review [J].Surgeon,2012,10(5):290-296.

[9]Kogias E,Pamela FJ,Klingle JH,et al.Minimally invasive redo discectom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s[J].J CliniNeurosci,2015,22(9):1382-1386.

[10]唐朝辉,曹亮,丁岗,等.腰痹通胶囊对大鼠腰椎神经根压迫致腰椎间盘突出模型药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5):155-158.

[11]Linda MP,Elina S,Line MJ,et al.Serum levels of the proinflammatory interleukins 6(IL-6) and-8(IL-8)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radicular pain due to disc herniation:a 12-month prospectivestudy[J].Brain Beha Immun,2015,46(5):132-136.

[12]汪代东,杨大志,刘宏建,等.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10):115-116.

[13]张燕,杨会生,姜国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2,29(3):132-135.

[14]吴国林,何元诚.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5):70-72.

[15]曹林忠,秦大平,张晓刚,等.脊柱调衡手法配合中药薰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8):20-21.

[16]陈水金,洪昆达,龚德贵,等.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2):1034-1037.

[17]常小荣,封迎帅,易受乡,等.点刺“委中”放血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髓核组织白细胞介素-1α 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7,32(5):319-322.

猜你喜欢
内啡肽腰椎间盘细胞因子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什么是“高级的”欲望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内啡肽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08:48:0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温和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