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育的诗和远方

2018-06-03 06:29朱任辉徐光明
江西教育B 2018年4期
关键词:象山校本教研

朱任辉 徐光明

2018年1月20日,对于贵溪市象山学校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对象山学校校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孙锦明来说,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他勤耕八年,探索的“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构建与协同实验”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孙锦明本人也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这意味着“三层九维”学科建设模型受到了全国层面的初步认可。

博士校长,为理论寻一处“扎根的土壤”

说起“三层九维”,孙锦明滔滔不绝。他感叹当下有太多“象牙塔”中的学者,他们生产的理论常常因缺乏实践基础而“片面的深刻”。孙锦明不甘如此,立志走出理论的樊篱,把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春天营造一份光和热。2010年2月,孙锦明在单位支持下,兼任了贵溪市象山学校校长。这为他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块宝贵的“实验田”。

自2010年以来,孙锦明不辞辛劳,无数次往返于南昌和贵溪之间,年平均行程5万公里。出国进修向来是大学教师晋升职称的捷径,他却因没有时间而多次放弃念头,他也没有遗憾。经过多年努力,象山学校由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基础薄弱的学校快速发展为鹰潭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排头兵和佼佼者。孙锦明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深切地认识到学科育人、教书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象山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暑假,在象山学校全体教师研修班上,孙锦明首次提及“中小学学科建设”这一概念,并提出要用“学科建设”这条红线把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教师发展、教研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串联起来,形成象山学校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文化。孙锦明的理念得到了象山学校大多数人的支持,象山学校领导班子一致决定选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科率先开展协同实验,探索中小学学科建设的理想范式。

经过两年的协同实验,孙锦明在总结象山学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性构建出了中小学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即目标层,学科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过程层,校本教研、教师发展、科组建设;驱动层,行政支持、专家引领、校际协作。

在“三层九维”学科建设模型的引领下,象山学校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不仅在语文、英语、艺术、体育四科的学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理论主张,还与全省30多所学校结成协作联盟,围绕学科建设联合开展协同实验,为江西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学科定位,让教师清醒地认识“为什么教”

在孙锦明看来,“三层九维”模型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作为一个顶层设计,它首先应当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这是学科建设的方向和基石。

长期一线的教育管理实践,让孙锦明博士对教育的现状忧虑重重。“应试与素质两张皮,教书与育人不统一。”孙锦明认为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学校课改行为的碎片化、浅表化和失重化。国内长期提倡课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效却不十分明显。孙锦明认为部分学校今天搞校本课程开发,明天实施高效课堂改革,后天要求做校本教研,各项工作都在做,但为什么做,朝哪个方向做,各自有各自的要求。与此相伴的是,校本课程形式化开发,只为应付检查,不管育人效果;从众式嫁接课改模式,不顾学科特性;校本教研看似热闹实则并无知识更新和科学重建;教师培养只有形式上的师徒结对,少有潜力的激发、内驱的调动。

如何在迷雾中探寻一个清晰的世界?首先要让教师清醒地认识为什么教,象山学校的教师们对這个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2014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经过多轮头脑风暴式的研讨,逐步意识到建设好国家课程规定的各个学科最为关键。孙锦明和象山学校的同仁们一方面广泛收集、研读、剖析大量有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文章和实践资料,另一方面也顺着文献提供的线索前往南昌、徐州、温州等省内外兄弟学校调研,探索中小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范畴与行动逻辑。

通过深入研究,孙锦明认为学科建设首先要确定学科功能定位,它回答和解决的就是每个学科“为什么教”的问题。国家课程标准虽然对每一科的课程本质、功能定位,都有详细的论述和规定,但相关论述和规定较为综合全面,一线教师未必能准确把握,更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与主张。经过深度讨论,象山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四科的校本化功能定位,并提炼出耳目一新的学科宣言,将其以对联的样式张贴于每个教研组的门口,让全校师生共享共识。“读写语文:有滋有味阅读 ,绘声绘色表达”“智趣数学:一二三里生乐趣,点线面中显智慧”“体验英语:巧创多彩情境课堂,营造听说英语校园”“阳光体育:乐在其中人人爱运动,因材施教个个有所长”,这样简洁生动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宣言,不仅易于识记,更方便掌握,便于普通教师以此为方向,有效实施教学。

课程优化,让教师清醒地认识“教什么”

当学科定位完成并达成共识后,需要做的便是课程优化,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孙锦明认为这是一项需要整体筹划的基础性工作,是要让教师从课程层面清醒地认识“教什么”。

语文学科建设方面,象山学校特聘赣南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后王从华为学科发展顾问。王博士将国内知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的理论引入了象山学校。他本着“读写相对分离”的原则,对国家现行语文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校本化重构,提出语文学科要侧重建设好两大块:一块是阅读,包括单篇课文阅读、专题化阅读、整本书阅读三个层面;另一块是写作,包括功能写作、创意写作和随笔写作三种。为落实校本化重构的国家课程,王从华又以一门必修和多门选修的形式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既照顾了全体又注重了差异。

实践证明,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对于教师的教学是有利的,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显著的。李兰思是一位教学能力较强的语文教师,多次在省市语文教学比赛中获奖。而她原本是一位生物课教师,两年前转行当了语文教师,是语文学科建设帮助她快速成长起来。她说:“自从我们开展了学科建设实验后,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和方向特别清晰,单篇文章阅读教学注意文体意识,依照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点,让我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清晰了。”而“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影响也很大,初三学生汪紫涵原本并不喜爱阅读,特别是大本的古典名著,现在由老师带着一块阅读《水浒传》,不仅能读懂了,还渐渐地喜欢上了阅读。

教学改革,让教师清醒地知道“怎么教”

“三层九维”学科建设模型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有相应调整,要能清醒地知道“怎么教”。孙锦明认为“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新型教学方式,但仍需改善。不能仅仅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外在形式,还要赋予它实际的内容,要赋予它更高层次的价值。

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及其内部规律,通过探索具体学科的有效教学路径,实现各个学科的育人价值。这就是孙锦明提出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型(以下简称“自合+”)。

为便于普通教师掌握和运用,孙锦明具体提出了“持续建设小组”“革新教学设计”“重建教学流程”“指导学习行为”“用好辅助工具”“更新评课指标”六点“自合+”教学操作要点,有效指引教师深刻理解、快速掌握。

孙锦明认为实施“自合+”教学,小组建设是基础。“持续建设小组”就是要以“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来建设学习小组。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都要有“小组建设”的意识,要能充分利用好各种辅助工作,更新评价指标,以达到指导学习行为的最终目的。

“辅助工具”是孙锦明搞“自合+”教学的一项特色做法。红绿两色信息沟通牌就是辅助工具之一。绿色代表心情舒畅和任务完成,红色代表心情不佳和疑难求助。六年级语文教师颜玉珍说:“这样一个小小的革新,就能有效而快速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对于教师了解学情意义重大。”

“自合+”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九年级学生徐杨刚来象山学校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学校推行“自合+”教改之后,他担任了小组长。小组长的使命感令他不由得对自己严格要求起来,开始自我加压,先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之后又带动其他同学也来回答问题。如今,徐杨同学变得更阳光了,学习态度积极了。他说:“‘自合+学习模式改变了我。”

真实教研,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如何发展”

孙锦明发现,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凭借常识判断、经验摸索和榜样模仿,缺乏理论素养、科学依据和专业判断,他认为这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孙锦明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本教研的桥梁作用未能真正发挥,未能有效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尽管各个中小学校都越来越重视校本教研,但在校本教研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重视行政管理、忽略专业引领、缺乏实质内容、活动难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孙锦明将校本教研引入学科建设的范畴,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在各个学科建设层面的桥梁纽带作用,让校本教研助推学科建设,有效地改变了教研的无序状态,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探索,“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教师自我的清醒发展得以实现。

每周三、周四下午,是象山学校的固定教研时间。每当其时,各教研组组长就会依据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目标拟定出一个个具体的教研项目,教师们围绕教研项目拟定教研主题,或协同备课,或诊断课堂,或重构课例。教師们都说这是在“做有真实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

孙锦明认为,做“真实教研”,还要突出知识引领和专家指导。在语文学科方面,孙锦明从语文学科基础理论、语文教学技能等方面为教师推荐了30多本书。为了大家能读懂,他带着大家一块读,一边读一边交流,希望以此更新教师们语文教学的知识基础,以适应语文学科建设目标实现的需要。

魏净是象山学校新近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担任语文教师才一年多的时间。对象山学校的校本教研,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在象山学校跟着大家一块搞校本教研,读了许多与语文学科建设有关的专业书籍,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帮助,这样富有内在逻辑引领的校本教研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变得更加清醒自信。”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相对崭新的综合性领域。要切实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问题,孙锦明认为还需要校长领着教师形成做事业的价值共识。校长要能把握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探索教学革新的热情和愿望,让一部分有价值共识的教师先动起来,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成长其中。

象山学校无疑是幸运的。这所原本师资平平、生源普通的县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因为孙锦明的“三层九维”学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名师、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香港教育大学何文胜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江西师范大学胡新建博士、张同柏博士、钟彩顺博士、杭州名师王小莹、特级教师熊晓珑、黄金声等,都先后来学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学。王从华博士作为语文学科建设顾问,更是履行诺言,坚持每两周来校一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做学科建设,受益的不仅是象山学校的教师们,还有近2000名象山学子们。他们大多是乡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大多性格内向比较羞涩。而在象山学校,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采访时,记者邀了几个孩子来交流。与记者攀谈时,孩子们侃侃而谈,毫不怯场,哪怕问及比较难答的问题,他们也没有露出丝毫难色,令在场的老师和记者无不为他们感到高兴。

孙锦明说:“孩子能有这样不俗的表现,还得益于体育和艺术课程的优化建设,是它们让孩子更加阳光更加自信了。”象山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功能定位就是“阳光体育”,人人参与、各有所长就是这门课开设的方向。足球、篮球是这里的特长项目,尤其是足球,几乎人人都要上足球课,也几乎人人都能踢足球。“让孩子拥有一项运动技能,才能确保孩子养成运动习惯”,这是孙锦明常说的一句话。运动场上,孩子们笑得最真实,也最自信。在这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最近。分管德育工作的张雳副校长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我们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感觉难度特别大,现在我们搞学科建设,强调学科育人,德育工作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还乐于接受,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能够亲近的朋友。”

孙锦明说,象山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无法拥有个别精英学校那样雄厚的教育资源,但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却是最广泛的,影响着大多数中小学生。他期待能为这样一些学校的长远发展谋一个方向,为大多数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营造更宽广的绿洲。

暮日西垂,寒风冽冽,采访即将结束时,大家这才感到冬日的寒冷。可象山学校运动场的气氛却依然热烈欢快,几名孩童追逐着足球,传球、过人、射门,动作娴熟而流畅。人们不由得感慨,这里仿佛是个巨大的磁场,不仅吸引着象山百余名普通教师和千余名中小学生,也在牵动着全省成百上千的中小学校关注的目光。这目光不仅仅是倾慕,更有审视、深思。它正在从育人价值层面,引发江西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又一次有力的跃动。

猜你喜欢
象山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象山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桂林象山景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