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炯炯
摘 要:随着新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机械行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模具行业技术不断的进步,对模具专业学生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模具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教学存在教与产脱节,教学项目与区域产业脱节,教学任务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学校只有与企业需求接轨,围绕项目安排教学课程,和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才能在中职院校中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脱节;方法;课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11
一、行业与学校脱节问题
余姚素有“塑料王国”“模具之乡”的美誉,塑料模具产业是余姚经济的支柱产业。模具行业历经40余年发展,现有各类模具制造加工及相关企业1300余家,拥有技工3万余人。全市塑料模具行业的经济比重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模具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从事模具设计、生产、销售的技术和技能人才。据调查,目前我市对单一的初中级数控操作工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而对模具人才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模具人才成为余姚模具产业的紧缺型人才,企业对能熟练使用CAD/CAM软件,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但传统教学存在着教与产的严重脱节现象,教学项目设计与区域特色产业相脱节,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相脱节,教学任务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培养的人才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人才成长周期较长。
二、解决方法措施
(一)围绕项目安排教学课程
职高生来到中职院校的目的是学习技能。我的好多同学目前都是从事与机械有关的行业,所以在学校里学习好专业知识对就业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那么在学校里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专业课?教师主要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角度去吸引学生。
1.环式教学。在进入职高后,第一课是模具介绍课,通过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模具结构、加工和相关企业等内容,让学生觉得模具专业涉及的方面很多,很神秘。以校本教材《十副模具助你成功》为中心,教师可以安排四五个学生为一组,按组分发一个塑料产品。这个产品就是职高三年后,要用模具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所以三年的学习要以自己的模具为中心,学习制图、AutoCAD、UG和模具设计与加工等内容,每门课的最终要求是为模具加工出产品左基础。毕业时,学生上交各类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做好的模具在注塑机上加工产品。
2.团队合作。因为以小组为团队来完成,所以在每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可以通过讨论来获得最理想的方案。如UG三维软件课程中,对产品分型面设计在什么位置比较合理,浇口的设置以什么形式;制图和AutoCAD二维软件课程中,总装图和零件图布局和绘制的方式哪种比较好等。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这样既可以适度地减少教师教学时间,又可以使学生有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新教法。传统的课程,一星期里差不多有一半课程是学习语数英。对于职高生来说,特别是这种3+2或五年一贯制班级,没有高考的压力下,可以把文化课减少。因为职高生主要是在学校学习技能,专业技能课要占大部分时间,甚至更多。而在各种专业课中,也要进行筛选,如数控铣床课中,在学生学习它的坐标和简单的程序认识后,教师不用过多的讲手工编程,重点放在计算机自动编程上。在专业课筛选后,学生还应重点围绕自己拿到的产品来学习,如学生在学习完AutoCAD后,考核的其中一项就是绘制出产品模具图和若干张零件图。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再是拿着教材教,可根据学生产品,在设计和加工中对用到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3.仿真实训。在学生实践操作前,安排仿真实训。我校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了一款以《十副模具助你成功》为主体,把书上的十副模具植入到仿真系统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本款仿真软件以自主拆装、考核、仿真运动等内容,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有更好的认识,在软件上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也弥补了实物条件不足,教学资源缺少的问题。
从最初的机械制图到UG软件,从钳工到线切割电火花,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不能说与企业对接,至少能和企业加工流程一样。学习的内容结合现在企业流行的软件和加工方法,课程也会变得灵活。
(二)校企合作
学生没有企业的帮助,在学校里学得再多,也是徒劳。在模具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门也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工作。但是,学生在企业学习,学习周期长,也会影响在校学习时间。如果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模具的制作,有了实践经验就可以直接上手完成企业工作。
我校先后与美灵塑模有限公司、三力模具有限公司、羽丰汽配有限公司、四同连杆厂合作建立产学研中心。特别是三力模具有限公司,它把企业搬进学校进行生产加工,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有了这样的条件,实行校企合作就方便多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生之间联系,促进学生更快发展。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主要学习内容有四个方面。
1.经验。企业工人在模具生产中都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在校企合作中通过工人的言传身教,把各种查询表和公式转化成为经验值,把复杂变简单。
2.资料。每个企业都有企业要求,模具制造质量标准等等资料。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学习这些内容,有利于自己融入模具制造的环境中,利用企业资源生产出合格产品。
3.方法。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企业工人掌握的主要是加工方法。为了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学生需要学习企业加工生产的方法。
4.管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与工厂对工人的管理是不一样的。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校企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参与教学管理。
学生学习有了方向和目标,不断去尝试探索企业流行的加工技术,与企业保持联系。教师在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能够为学生打好基础,能真正與企业同步对接。
参考文献:
[1] 何应林.“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主体、项目与程序[J].职教通讯,2015(34).
[2] 唐倩倩,赵先锋,王东东,等.铣削用量对铝合金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J].现代机械,2016(1).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