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学蕊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可见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出发,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教师应抓住儿童好奇心特别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科学有效地设计提问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好学、会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28
课堂提问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科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作用与价值,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科学有效地设计提问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好学、会学。然而,往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新课的导入、重难点的突破、学生的易错点上以及在学生练习中不注重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导致课堂提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没有给学生有效质疑的空间,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巧妙地利用“一只蛤蟆一张嘴”的儿歌向学生激疑。课件放映动画片《一只蛤蟆一张嘴》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儿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蛤蟆的只数与嘴巴的张数相等。
师:那么照这样下去,这首儿歌能说完吗?
生:不能。
师:你能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生1:很多蛤蟆很多张嘴。
生2:几只蛤蟆几张嘴。
师:同学们都是用文字来概括的,想一想,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
生:X只蛤蟆X张嘴。
师:以上几种说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X只蛤蟆X张嘴,因为这样更具有概括性。
师: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想法,用含有字母的一句话把一首说不完的儿歌给说完了,真神奇!而且这样的概括更简洁易懂,快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
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这样的激疑,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教师要把握住一节课的重难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地方设置疑难,促使积极主动地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出示(1)16÷12.5,38÷0.38;(2)20÷6,78.6÷11这样两组题。第一组题目,学生可以快速计算出得数,第二组题目,学生算了一会儿都停了下来,有的说:“老师,怎么除不完。”有的说:“怎么写商呢?”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和谐”,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在困惑处,急需得到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设疑更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教师试图收集一些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促使学生的思维和出现的错误之间产生矛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12-12÷4。学生往往爱这样做:12-12÷4=0÷4=0。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受强信息 “12-12=0” 的干扰,忽视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错误。而个别学生是这样计算的:12-12÷4=12-3=9。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于是,教师很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种计算过程,让学生想一想,这两种计算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结果汇报时有的说第一种计算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计算正确。顺势导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这节课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答案自然就明白了。”然后就进入新课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展示错误这一环节,故意制造悬念,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纠正以前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在学生易错处“示疑”,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肯定理解、记忆得都很深刻。
教师对教学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整理、归纳、总结,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方面理解和掌握同一类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和一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此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如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目:“李叔叔家养了一些兔子,其中黑兔36只,白兔28只,——?”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展示时,学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归纳如下:(1)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几倍?(2)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分之几?(3)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几分之几?(4)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几分之几?(5)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百分之几?(6)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百分之几?通过这样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始终感到有趣可探。这种练习中的求疑,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对新事物特别好奇,总喜欢追根问底。如果在新课结束时适当拓展延伸并留有疑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时,课后留下这样一个问题:“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米和厘米度量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你觉得怎么样?”学生马上反应:“哇,太长了,不好量。”“那么有没有一个更合适的计量单位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我们下一节课中来学习。”可见,数学中处处存在问题,只有我们精心设疑,并有效地把握设疑机会,合理采用设疑的技巧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科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作用与价值,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激疑、设疑、示疑、巧疑、求疑、留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落到实处。
[1] 高繁华.提问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2).
[2] 沈霞.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14).
[3] 游爱霞.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6).
[责任编辑 林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