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本胜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例题,深入充分地探讨了重排句序型难题的解题技巧与具体步骤,并鲜明揭示了训练此类难题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排句序;理清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56-01
将一段话句子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出正确的顺序,是小学中高年级乃至中学语文考察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在学生解决这类考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科学正确的引导,不仅能够训练学生清晰而严密的思维习惯,还能有效提升他们连句成段乃至布局谋篇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实力奠定基础。很多重排句序的考题,学生不仅要理清句子内部的思路顺序,还要抓准某些句子中的细节之处,才能准确圆满地解决。请先看下面一例:
1.请重新排列下列句子,使之成为顺序合理的一段话。(5分)
()没过多久,下过几场秋雨,红彤彤的果实逗得柿子树笑弯了腰。
()到这时,孩子们知道,盼望已久的一年一度的"柿子节"就要来了。
()春天,柿子树边长叶子边挂果。
()叶子慢慢被秋风吹得老了,而果实红透的颜色倒像是年轻姑娘醉人的笑颜。
()到了夏天,叶子逐渐地变厚,从叶子后面探出来的果实结实而青涩。
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就要理清这几句话内部的思路顺序。显而易见,句中提及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先应当按照时间先后的思路顺序来排,即第三句写"春天"的排第一、第五句写"夏天"的排第二。问题在于第一句和第四句都是写秋季的,一句提到了"秋风",一句提到了"秋雨",而"秋风""秋雨"也很难说得清谁该在先、谁该在后,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到句中去寻找能够让我们判断先后的细节。细心的同学很快又会发现,在第一句中写的是"红彤彤的果实",第四句写到的是"果实红透的颜色"。再用心揣摩一番,"红彤彤"是说果实远远看上去大体上红了,而"红透"则说的是果实从里到外完全都红了。这样,谁排先谁排后就很明朗了——果实肯定是先变得"红彤彤"的,然后才能完全"红透",显然应当将第一句接着排第三,第四句排第四原位不动。最后第二句提到的"柿子节"只能等柿子完全成熟以后才能举行,正好排第五。这样,五句话再按照(3)(5)(1)(4)(2)的顺序重新排列,就可以组成顺序合理的一段话了。
既然上面一例已经圆满解决了,就请再看一例:
2.请重新整理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标出序号。(8分)
()假如见到陌生人,它马上会把尾巴竖起来,再发出"汪汪"的叫声。
()你知道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吗?
()狗的尾巴还能够表达感情呢!它一见到主人,尾巴就会摇个不停。
()先让我们看看鱼的尾巴,就像船上的舵。
()夏天,它总是不停地甩来甩去,牛就用它赶走叮在身上的苍蝇和蚊子。
()看来,动物尾巴的用处还真不少哩!
()鱼儿游动的时候,要靠尾巴掌握方向。
()牛的尾巴,好比是一条长鞭子。
这一例题更加复杂,同样需要先理清思路顺序。这段话总的是围绕动物尾巴的用处这一话题来谈的,具体又列举了鱼、狗、牛等几种动物尾巴的用处。总写动物尾巴用处的有第二句和第六句两句话,第二句是发问句,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应当排在前面;第六句中"看来"一词是总结上文的标志性词语,应当排在后面,这样就可以把全段总分总的思路顺序梳理清楚了,即第二句作开头排第一,第六句作结尾排第八,其余句子全排中间。
而这只算是解决了整个难题的一小半任务罢了,中间六句的排序更加艰巨,需要深入句子中去抓准细节进行判断。第四句中有一个"先"字,表明鱼的尾巴是放前面先说的,故而应当接着第二句排在第二的位置。第七句是接着鱼尾巴的用处谈的,而且"靠尾巴掌握方向"恰好也正解释了"就像船上的舵"的作用,显然应当放在第四句后面排第三。
剩下的"牛"和"狗"两种动物谁排前谁排后,仍需要进一步去抓句子中的细节。第三句中多了个副词"还",表明狗的尾巴还有其他别的动物尾巴所没有的特殊用处,有明显的补充强调意味,应当放后面。这样就只能先把谈牛尾巴用处的第五、第八两句接着谈鱼尾巴用处的第四、第七两句来排,再把谈狗尾巴用处的第一、第三两句接着排在第五、第八两句的后面。这样,整个难题的解决就接近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来解决第五、第八两句与第一、第三两句的谁排前谁排后的问题。先看谈牛尾巴用处的第五、第八两句。由于第五句是在第七句打比方的基础上进一步举例交待牛尾巴的实际用处,所以第八句应当在前面接第七句排第四,第五句在后面接第八句排第五。再來看谈狗尾巴用处的第一、第三两句。同样的道理,第一句是在第三句谈狗见到主人摇尾巴的基础上进一步交待狗见到陌生人就会竖起尾巴并"汪汪"叫的反应,因此第三句应当在前面接第八句排第六,第一句应当在后面接第三句排第七。至此,整个难题才算彻底大功告成——即以上排列错乱的八句话按照(7)(1)(6)(2)(4)(8)(3)(5)的顺序重新整理,就可以成为一段顺序合理的话了。
总之,重新排列句序,是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语文考查中开始出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型。解决这类难题,教师要科学正确地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抓准细节,遇到更加复杂的,还需要师生双方都得拿出足够的耐心,一步一步地深入分析,才能彻底而圆满地解决。而在解决这类难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训练与提高,还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