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昱
摘要:少儿合唱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难度之大也令人忘而却步,尤其是在普及班级教学的过程中尤为难以实施。本文分析了教学难度的成因及种类,从音准、配合、操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方法,希望可以为解决班级合唱教学的瓶颈提供一些思路,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合唱意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关键词:少儿合唱;班级教学;音准概念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26-02
少儿合唱被誉为"天使的歌声",不但欣赏起来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对提高孩子的综合艺术素质、增强集体合作精神的好处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合唱教学的难度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班级合唱教学。不要说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师,就连许多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也不敢轻易触碰这个内容。课本上虽然有许多合唱歌曲,但老师们或者跳过不教,或者只教第一声部,不然就随便教一教,学不会就算了。
近年来,班级合唱教学的教研思潮逐渐兴起,许多老师都在研究如何做好这个课题。笔者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资深少儿合唱团指挥,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合唱教学难道只能对少部分艺术尖子生起效果?对于普通班级的学生,合唱教学的难度到底在哪里?瓶颈是什么?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难题加以突破?
1.班级合唱教学难度解析
大家都知道,班级合唱教学之所以难,就是因为教学面向的群体是普通班级的每一个孩子,不同于学校合唱社团每一个经过筛选的成员。他们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嗓音条件千差万别,接受能力高低不同。经过观察,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遇到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校音难。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对于音准的要求尤其高。在一线音乐教学中,音准的问题十分突出,唱一首歌许多学生从头到尾就没有唱准过音,老师竭尽全力去校音,收效甚微。再一加上多声部,和声效果怎一个惨字了得。单旋律都无法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就不用说了。音乐老师的音乐素质天生较好,唱准音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根本无法理解为何会有人唱不准音。不管如何示范都没有效果,教着教着心灰意冷,日久天长就干脆放弃了。
1.2配合难。合唱是一门合作的艺术。在一首歌里除了要唱不同的音,还要唱不同的节奏,乃至不同的音量、不同的歌唱方法、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演。音乐课时本来就少,这些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磨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操作难。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教学内容,班级管理,课堂掌控也是重要的方面。音乐老师往往一人兼多班教学,上课的课堂纪律掌控相当难,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上一节课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维持纪律是常有的事。合唱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经常需要做小组分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按下葫芦浮起瓢,给A组练习时B组捣乱,C组在旁边魂游天外,有时只是分组就可以分掉一节课。与此相比,同一内容同一进度的单声部教学显然更容易操作,老师们怎样选择也就可以理解了。
合唱教学的难点很多,但主要的表现就是以上三个方面。能突破这三个难关,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合唱艺术殿堂的大门。
2.难点与对策分析
2.1如何培养音准意识。
2.1.1音准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音准问题其实是有生理上的原因的,学生的声带与听觉系统有着自身的生理发育规律。一、二年级的学生是6、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并无固定的音准概念,唱歌以喊叫为主。上到三、四年级,声带发育与理解能力略为成熟了,在这个时候进行音准训练是最好的。到了五、六年级再测音准情况,能唱准的孩子已经大幅增多,这时他们也进入了童声歌唱的黄金时期, 训练时就更事半功倍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全都唱准音,显然是一件拔苗助长的事情。因此,在一二年级阶段不必急于进行和声训练,这个时期最好是用来做气息、母音、口型、节拍、音程等基础练习,教学里渗透进行简单的练声练习,再辅以形体、律动及器乐教学,为以后的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音准概念教学与练习。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唱不准的学生,发现声音唱不准,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有听觉和声带的发育原因,有超出音域而不知如何处理的原因,也有根本不知音准为何物的概念上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很多学生根本不明白什么才是准的音。
2.1.3呼吸与音准。由于气息导致音准不稳定的情况也比较多。具体体现在:唱长音时气息不够支撑,中途音准掉下来,换气以后再唱就找不回原来的调子了,或是干脆停下来等拍子。唱短跳音时气息不能灵敏地支撑声带而迟滞,为了跟上速度用力过猛而喊叫,音准就会发生较大的偏差。找出具体原因后就可以进行调整。
能把音基本唱准,就获得了歌唱艺术入门的钥匙。
2.2和声与合唱入门意识。
2.2.1抗干扰能力的培养。困扰合唱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能把各声部的不同旋律、节奏捏合在一起,也是合唱教学最大的瓶颈所在。经过多年的观察,笔者发现,学生觉得困难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抗干扰的能力。唱得好好的旋律,一旦加入其他的声部、音响立刻一塌糊涂。针对这个问题,每次在上课时都做抗干扰练习。唱好一个声部后,先鼓励他们脱离钢琴的带领,用自己的嗓音发出尽量准确的声音。
2.2.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合唱需要能够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刚刚接触到二声部的学生往往很兴奋,为了维持住自己声部的音准,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音量,最后全体变成大声的喊叫。还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听其他声部的同时忘了控制自己的声音,以至于自己声部的旋律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通过提醒他们能够很快地改正过来,逐渐感受到自我的内部听觉和外部听觉,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融合与差异,学会了互相倾听,互相配合。
2.2.3培养互相配合与互相促进。抗干扰能力与倾听能力都只是合唱的初級能力,合唱的最终目的是在倾听的基础上控制住自己,在集体的相同频率中进行表现和变化。进入高级练习阶段以后,各声部还要互相烘托,互相促进,最终得到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美好的艺术体验。
具有音准意识、抗干扰意识、多声部听觉意识的学生,就获得了初步的合唱学习的能力。
3.合唱教学课堂管理技巧
3.1明确分组、分声部概念。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容易发生管理上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分组概念不明确。合唱的分组主要是声部上的分组。按专业要求来说应该要按学生的音域、音色、音准及艺术素质能力来分组,在实际教学时受到课时及时间的限制,无法做到这么细致。为了抓紧时间,可以简便地按座位来分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哪一个声部,唱的是哪一行旋律,跟其他声部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3.2重视骨干引领。一百句讲解也比不上一次直观的示范。可这是合唱,老师怎么可能一人分饰多角去引领呢?专业的合唱团队里往往有声部老师,但课堂教学无法做到这一点。老师带领一声部唱,二声部就没声音;转带二声部,一声部就茫然不语。唱一声部弹二声部呢?且不说这个技巧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万一那是三声部的歌曲,又怎么办呢?
3.3语言运用适当,营造风趣幽默的合唱课堂。语音的发声器官深入在人的身体内部,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们学习时本来就会觉得很难掌握。这时,如果教师讲解的时候这样说:"撑起软口盖,气息向下运用于横膈膜,加强管道和额窦共鸣......."恐怕学生们更会不知所措了。换一种方式说:"现在我们保持打哈欠的嘴型,想象有一朵玫瑰花在你的面前,深深吸一口气,让声音穿过头顶,......"教学所用的语句要切合学生的认知年龄和理解能力,但又要表达准确到位。
合唱课堂还应该营造欢乐与规范相结合的学习氛围。一味玩闹游戏,欢乐是有了,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一直循规蹈矩,又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把握这个度,也是教师需要好好研究的内容。
"万事起头难",平时的点滴积累终能汇集成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班级合唱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有了良好的开头,必将能使合唱的大门向学生打开,引导他们一窥人声所能营造的最美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
[2]柯丽卿.小学班级合唱的五步教学法.
[3]吴西影.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4]姜丹.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