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与数学思维培养

2018-06-01 09:57石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思路兴趣

石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兴趣 思路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材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利因素,积极的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必要的环节,教师如果抓住了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去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大脑组织,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捷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其增长知识的关键因素。观察能力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展智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質所在,从而掌握一定的规律来获取新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够展开想象,得到正确的推理和概括,才能进行创造,这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认识知识、掌握知识,从而积累知识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才能得到的,学生有了观察能力才能发挥想象力,这也是增加学习趣味性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直观教学,攻克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使其对一些概念以及公式的理解不会太过深入,单纯的内容讲解很难让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更好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表达来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却可以通过形象的事物来进行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灵活的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看见”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性数学问题,而且还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不仅乐于参与,还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感知上升到一种抽象的理解,这是一种兴趣到思维的变化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新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当教师面对一个数学题目时会想用哪种表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会想尽办法找到学生的突破口,而多数教师善于使用的方式就是启发和举例,这两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用手势以及图形将繁琐的题目进行简化,激发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活跃自己的数学思维,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开动脑筋,对问题展开思考,会有一定的求知欲望,再加上教师的启发和举例,对题目产生很大的兴趣,从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

2.发现教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只有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够发现教材中隐含的重点知识,也会将这些知识进行着重的讲解,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可以将这种拓展教材意识的方式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种意识进行领悟,并逐渐的形成这种拓展的意识。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各个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将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达到自身对知识的需求,这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一种方法。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一道数学题目有多个解决方法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更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动力。下面就列举一道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展开具体说明。例如:‘有一辆汽车白天在公路上行驶5小时共计里程170公里,以这个速度晚上又行驶了4个小时,问这辆车总共行驶了多少公里?其中一种算法是用170除以5得出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再用平均速度乘以晚上的行驶时间,计算式为170+170÷5×4=306(公里),这是一种算法,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这道题目的不同算法展开讨论和探究,最后学生经过组内探讨和自主探究获得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激发学生潜在思维并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的立体性思维获得有效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万振玲.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与兴趣的一致性[J].教育科学,2016,(12).

[2]王新华.小学生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初探[J].读写算,2015,(24).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思路兴趣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