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瑞虎
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5.9万所,增长32.6%;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728.1万人,增长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73.7%的平均水平。
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学前教育发展的“阵痛”,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幼教机构四方联合发力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幼师发展整体存在短板。一方面,幼师大量缺口。“全面二孩”政策后,即将迎来入园潮,幼师紧缺问题日益呈现。2021年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幼儿将增加1500万人左右,幼儿园预计缺口近11万所,幼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人。若按师生比1:7计算,全国需新增幼教职工248.8万人。另一方面,幼师整体素质偏低。2016年+全国拥有幼教资格证的在职教师占比61%,持非幼教资格证的占比17%,无证教师占比则达22%。学历方面,园长和幼师有高中学历的513707人、专科学历的1408570人,占比50.4%,全国幼师有职级者也仅占27%。
当幼师紧缺、工作压力大、幼师准入门槛低,幼儿教育整体质量就会受影响。幼儿教育属基础教育,国家应当给承担培养幼师的高校以专门的政策支持,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报学前教育专业,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幼师素质和稳定幼师队伍。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公办幼儿园资源有限,民办占比高。2016年全国有15.42万所民办幼儿园,占比64.25%;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2437.6589万人,占比55.23%。
民间资本进入幼教事业,有助于解决幼教资源短缺问题。当下亟需健全学前教育准入制度,不仅提高幼儿园办学资质和幼师入职门槛,更要提高培养幼师的办学资格门槛。随着幼教事业迅猛发展,原有主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职高、中专、职业技术学院等都纷纷办起学前教育专业。扎堆跟上不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幼师毕业生上岗后难以适应要求,这种状况拉低了社会对幼师的认可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范化和科学化培养幼师,是解决幼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好方法。
我国幼师工资目前普遍偏低,社会对幼师尊重不够,对幼师关怀也不到位。据媒体报道,湖北、河南两省在对幼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评定中,发现有20.8%的幼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态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作为发展幼教事业的责任主体,政府除加强监管外,还要利用一切资源改善幼儿教育的硬件、软件,为幼儿的成长和幼师的发展创造“双利”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和幼教机构应当关怀幼师,要尽可能为幼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缓解幼师的心理压力,提升幼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业务上,为不同层次幼师成长提供不同的专业支持;生活上,提高幼师薪酬待遇、多嘘寒问暖。这些措施,会让幼师们感觉到从事这个行业不仅是谋生,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从中实现个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爱心是教师的职业底线,无论是从解疑释惑的教育本质解读,还是从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性考量,爱心都是教师行业入门首选资质。
幼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幼师的才能可以慢慢来培养,而品德出了问题则是灾难性的。为此,在加大幼师队伍数量建设的同时,不可放松对幼师质量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培育。对于培养幼师的高校来说,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两手”抓好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让每一个走出校门的幼师都真正成为“爱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