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带一路”是我国和周边国家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与倡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靠原有的多边合作与交流机制,借助原有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主动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共同打造一个政治互信、经济相融、文化包容、命运与责任的共同体。甘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为我国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下,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的机遇促进甘肃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务院和当地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
甘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是连接亚欧大陆,沟通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历史贡献,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甘肃能够起到保障“一带一路”顺利推进,保障人、财、物安全流通的作用,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1]。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甘肃省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而且资源也非常丰富,传统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储量和开采量都居于我国前列,在新能源方面如风能、太阳能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还有丰富的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等矿产资源(见表1),这些资源优势都决定了甘肃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表1 2016年甘肃主要矿产资源探明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在矿产资源开采和交通运输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基地和输送通道,此外,甘肃还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力地促进了甘肃省经济的健康发展。
甘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优势产业发展进行大力支持,逐渐形成了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形式,在甘肃的特色产业中,金昌的有色金属冶炼、平凉的煤化工产业、酒泉的风力发电产业、天水的装备制造业、张掖的现代化绿洲农业以及陇南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集聚,各种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甘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2016年,甘肃省特色产业生产总值超过了2 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1.2%,对甘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发展策略,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各种政策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2016年,甘肃在新材料的开发与制造、生物能源生产、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832.5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了12.7%,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甘肃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见图1)。
图1 2013—2016年甘肃省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为了促进甘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地政府积极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产业在省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省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2016年,甘肃省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 548.3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8.5%,在省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为37.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 543.3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0.6%,在省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为49.8%,由此可见,甘肃省第三产业在发展速度以及经济总量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
2009年,为了加快对甘肃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务院批准在甘肃省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并为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专项资金,建成了7大循环经济基地以及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对30多个园区进行了循环经济改造,培养起有实力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0多家,甘肃省对于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逐步建立起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格局,循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由于甘肃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甘肃省形成了以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见表2)。2016年,甘肃的重工业如石油化工行业、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火力发电行业、机械制造行业以及煤炭开采行业等的生产总值增加了1 526.4亿元,占甘肃工业生产增加值的71.6%,重工业的发展对甘肃的环境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甘肃生态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环境污染逐渐加重,沙尘暴也越来越频繁,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3]。此外,甘肃部分产业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现象,对于甘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比如甘肃省华亭煤业的煤炭开采量与库存量都非常大,但是经常遭遇滞销现象,对企业的发展和甘肃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表2 甘肃省2010—2016年重工业和轻工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甘肃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甘肃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相对来说还比较小,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产业的集群效应并不明显。存在着战略新兴产业需求量非常大,但是供应量不足的情况[4]。比如在新能源领域,酒泉地区风力发电装置的规模达到了2 000万千瓦,占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规模的20%以上,但是风力发电由于成本较高,所以面临滞销的情况,导致酒泉地区很多的风力发电装置被弃用,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不利于甘肃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甘肃省虽然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但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6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 238.5万吨,畜牧业也非常发达,有50多个牛羊养殖大县。但是受到各种自然因素、政策因素以及交通因素的影响,甘肃省的农业生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农业生产的基础非常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比较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非常低,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于甘肃省第一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在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在甘肃省建设了大量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策略,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5]。甘肃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比较滞后,对甘肃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2016年,甘肃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为352.4亿元,占甘肃省工业增加值的19.6%,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仅为26.3亿元,占甘肃省工业增加值的1.58%。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甘肃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活力,对于甘肃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甘肃是“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甘肃省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甘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甘肃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首先立足甘肃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发挥甘肃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比如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充分利用甘肃临近中亚的区位优势,加快与中亚、西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甘肃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甘肃的对外开放水平。为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甘肃省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使区域有能力承接东部地区的经济转移,同时还要努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本地区有能力开辟巨大的西部市场[6]。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甘肃省要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完善甘肃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设便捷的能源通道,立足区域的优势产业,积极开展与中亚国家和西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加快甘肃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促进甘肃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发展。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甘肃省形成了以钢铁冶炼、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等为经济支柱的产业类型,在重工业方面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的种类比较齐全。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地区的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甘肃可以与这些国家进行充分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甘肃省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产品优势,积极推动优势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向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地区出口优势产品,进口这些地区的优质资源,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中亚、西亚以及东欧的很多国家来说,他们也面临着资源丰富但是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希望能够通过出口本国的优势资源来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善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期来看,甘肃的经济与中亚、西亚以及东欧的很多国家都存在着相互补充的现象,甘肃省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发展国际经济交流,加快甘肃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的国际化[7]。
甘肃省地处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上,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我国与大部分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所以我国与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国家的交通运输效率比较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运输服务还需要进行发展和完善,甘肃省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人才、技术优势等积极参与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铁路、航空以及管道等立体交通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作为重要的交通节点,重点发展天水、酒泉、兰州、张掖、平凉、武威等地的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8]。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甘肃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提高物流水平,推动区域内物流一体化建设,实现甘肃省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甘肃省要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金融保险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以及信息咨询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以服务业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甘肃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甘肃省要加强信息、中介和劳务等服务平台建设,在各个区域的市场之间进行信息共建,提高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区域内贸易服务的水平。比如甘肃省可以在兰州市建立集海关、安检、工商、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一体的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提高国际经济交流的便捷性,还可以通过提升金融、汇兑、结算等服务水平,提升外资在甘肃省投资的便捷性,降低外商投资的金融风险,吸引更多的外商在甘肃进行投资,促进甘肃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土地开发和利用程度都不是很高,农业生产水平也非常落后,存在着农作物产量低、农产品供给不足等情况,甘肃省要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技术、人才和产品的出口,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如温室农业生产技术、林果栽培技术、草地农业种植技术、良种繁育技术等向国外进行大力推广,加强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他们提供迫切需求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提升甘肃经济的综合竞争力[9]。在促进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甘肃省还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调整,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区域内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提升甘肃的整体竞争能力。
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各国的文明在此交流、融合,使甘肃形成了开放性、多元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的文化风格,具有绚丽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氛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10]。比如甘肃是我国石窟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基于石窟文化创作出的《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是我国宝贵的艺术精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发挥着重要影响。甘肃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开展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甘肃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甘肃的整体竞争力。
[1]刘伯霞,2016.甘肃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调整、优化对策[J].开发研究(3):92-97.
[2]张芳,2017.提高经济新常态下甘肃产业结构和现代服务业专业适应性的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9):155-156.
[3]夏春莉,2015.“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经济合作的机遇研究[J].生产力研究(10):14-16.
[4]杨宏伟,2017.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甘肃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1):49-55.
[5]赵丽丽,2016.“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8):75-77.
[6]金梅,何莉,2016.“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业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以西北五省区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55-160.
[7]何敏,欧明刚,黄春全,等,2016.“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口岸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桂海论丛(2):84-92.
[8]陆禹同,2017.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有利条件、难题及对策[J].广东经济(6):263-264.
[9]叶仁道,张勇,2017.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区16个省份为例[J].生产力研究(7):60-63.
[10]王建强,2017.基于产业转移新趋势下的甘肃产业结构升级[J].现代经济信息(1):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