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2018-05-31 09:13程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

程嘉

【摘 要】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能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让课外阅读更有实效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有实效性地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

课外阅读是指区别于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它更加注重人文熏陶和文化浸染,阅读材料更为广泛,阅读形式更为灵活,阅读时间更为自由,阅读空间更为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标准》还分学段作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而现状却是:1. 一说到“阅读”,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会摇头。平时,大家都挺重视阅读,也花了不少的功夫。语文课上,老师觉得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多讲点、训练点。于是,课堂上老师不遗余力地讲解,害怕讲漏了一点,看起好像学生也明白了。可学生真正又记住了多少?2. 很多班级都开展了课外阅读,但是缺乏老师的指导,总是孩子们自己读自己的,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没有在课外加以运用、迁移,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阅读方法全忘了。3. 老师布置了课外阅读,家长也买了很多课外书,可很多孩子还是不喜欢看书。所以,采取一些措施,让课外阅读指导具有实效性,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能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切实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课外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立足课内,习得方法

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精读课文教阅读方法。有了方法,学生才会读,读得懂文章,他才有兴趣多读。在备课时注意,每个单元的精读课文,找准课文里最有代表性、最精彩的一个点,渗透阅读、表达方法,切实做到“一课一得”。这样,切实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在课堂内渗透阅读方法,为课外阅读的指导奠定好基础。

二、片段阅读,提升巩固

课堂上,我们在学完课文后,可利用十分钟时间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和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1. 内容补充,加深理解。有的课文,因为作者写作的时代离学生们太久远,所处的背景也是学生们不了解的,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学生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补充一些作者同一时代的相关文字让学生阅读,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读懂作者的内心。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当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感情时,老师补充季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关于母亲的模糊的印象。读了这段文字,作者那善良、慈祥的母亲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孩子们也不难理解季先生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了。

2. 方法迁移,举一反三。在学习课文时学到的一些阅读方法,我們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片段进行运用、迁移,进一步巩固阅读方法的掌握。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17课《少年闰土》时,当学完课文后,老师补充《故乡》里“我”和闰土重逢的片段,让学生运用在课文里学会的“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读懂人物”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注意抓住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文章推荐,加深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所以,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优秀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三、多篇阅读,拓展延伸

课内指导阅读多篇文章。每个单元里精读课文里学到的阅读方法,仅仅通过一两篇略读课文的自主练习,学生不可能就能较好地运用。还应该找到类似的课外阅读材料,广泛阅读实践、巩固、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升,真正学会自主阅读。

1. 在略读课文的引领下,把与单元内容、表达方法、作家等相关的篇章带进课堂,开展多篇阅读,把在前面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巩固、延伸。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是《找骆驼》,这个故事就是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于是,老师顺势引出书后的补充教材《六个矮儿子》,在课堂内,指导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阅读教材,认真分析六个矮儿子的语言,找到线索,认真分析,最后判断出,六个儿子分别是干什么的。

2. 由单元主题带出课外阅读。每个单元课文教学完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老师带着大家共同赏析两篇和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巩固阅读方法,积累语言。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老师教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完成练习。

四、课外延续,激发兴趣

1. 原著阅读,激发兴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在教材中,就节选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这正是引导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的大好时机。所以,在这时,一定要适时地激发学生去阅读原著。

2. 不同形式的阅读,丰富积累。学完有些课文时,我们可以补充相关内容的其他形式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与积累。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学完了《草船借箭》,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欣赏苏轼的这一千古佳作。阅读很简单,老师先范读一遍,提醒几个读音,然后就让孩子们自由练读,读到熟练为止。接着师生一起借助注释,了解词的内容,感悟苏轼的情怀,再感情朗读。最后,让孩子们和老师比赛,看谁最先背下来。不需要孩子们能完全读懂这首词,这些经典,应该让他们多读,有所了解,从而能喜欢这些经典,喜欢去读这些经典。

3. 系列欣赏,感受经典。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很有必要去了解鲁迅,接触他的作品,仅靠书本上的这几篇文章是不够的。所以,老师可以在班里做一个“鲁迅作品欣赏”系列活动:《走近鲁迅—鲁迅笔下人物欣赏》《走近鲁迅——鲁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欣赏》《走近鲁迅——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找来鲁迅作品中的典型片段,带着学生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一起认识阅读,一起说说对这些片段的感受、体会。通过这样的欣赏课,让学生更多地认识鲁迅先生,能激发学生看原著的兴趣,同时,也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整本阅读,综合提升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所以,每个班级都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选定书目,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共同阅读整本书。

读整本书一般有三个阶段:1. 阅读前的引导课,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提示阅读方法;2. 阅读过程中的指导课,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3. 阅读后的交流课,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能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让课外阅读更有实效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有实效性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庞春淑.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

[2] 季娜. 多视角下的小学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J].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7(11).

[3] 柴芳.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2).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