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2018-05-31 10:20钟翠兰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朗读新课标初中语文

钟翠兰

摘 要:朗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要想掌握良好的语文朗读技巧,除了在课上积极进行朗读之外,还需要在闲暇之余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这就需要家长、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配合。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朗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一、增城市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师生忽视了朗读教学。现阶段一个普遍的情况是,朗读教学不被师生重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些师生的观念不正确,思想上认为朗读不重要,考试也不考,没有使劲学习的必要。而且朗读教学又费时又费力,还不如做点题来的实际。一些教师让学生随口一念,草草收场,教学缺乏艺术性,学生根本没有享受到朗读带来的愉悦体验,逐渐就失去了朗读的兴趣,朗读也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在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当做过渡环节、点缀,或课内空余时间的填充手段,并未明确朗读的目的,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

2.朗读方式缺乏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朗读方式,多是全班齐读,朗读方式单一,根本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些时候教师也会采取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但是教师的评价一般比较笼统模糊,不会做具体的方法指导,只要学生的读音没有错,对于如何调动内部情感、如何把握好文章基调等方面基本没有涉及,朗读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

3.学生朗读训练的量不足够。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时,多爱让几个优秀学生朗读,其他的学生只能是当听众,根本得不到朗读训练。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没有系统练习,也没有教师的讲解指导,朗读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朗读教学也就毫无质量可言。

4.教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没有精心设计。学生朗读时磕磕巴巴、声音细小、停顿不准确,经常缺字、多字,很不自然才能读完一段,就算是朗读比较顺畅,也是声音平板、干瘪,没有感情。学生根本不懂如何正确地发声、换气,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什么时候应该快读、什么时候应该慢读;怎样停顿,停顿多长时间。由于朗续训练方法单调,学生朗读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步减弱。

5.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缺乏理论指导。教材中缺乏应有的朗读知识介绍。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比较注重读音的指导,却忽略了如何调动内部情感、如何把握好文章基调等方面的指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朗读评价。学生读完,老师简单概括的语言,成为仅有的一点朗读评价。

二、有效策略

1.鼓励法———摒除学生朗读心理障碍。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处在形成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的环境及他人评价的影响,也很容易对自己进行苛刻要求。他人的批评和嘲讽,还有自身的瑕疵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理压力负担。在这种重荷下,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恐惧、胆怯心理,这种心理制约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例如,有些学生不敢去尝试一些表现性很强的活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会发现有的学生有良好的朗读能力,但是在自卑、胆怯、恐惧心理的制约下,难以发挥良好的朗读水平。还有一些学生,本来就缺乏朗读能力及朗读兴趣,加之这种心理在“作怪”,更难以树立信心,提高朗读能力。教师面对这两种学生要因材施教。对前者要多加鼓励,使之敢于尝试,在不断尝试中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而对后者既要鼓励,又要给予方法,使学生建立信心,摒除心理障碍。在这里,教师可以用充满正能量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尝试去读,并用录音的方式,赏听自己的朗读作品。

2.示范法———促进学生朗读表情张力。学习有时候是一种摹仿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示范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也总是将摹仿行为作为一项任务来实施。此外,学生摹仿来的能力也会经过训练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摹仿者在模仿行为中想努力使自己成为示范者。关于朗读教学,这种随之而来的摹仿性、示范性更显而易见。为了让学生将朗读同阅读分开,教师需要进行朗读示范,如何让朗读内容牵动脸部表情,如何用手势来增强朗读效果,如何运于情思,表于言,将朗读作品中的感情淋漓展现等等。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有关朗读视频,总结朗读技巧,进行摹仿朗读。教师也可以变换教学方式,选取几个朗读好的学生进行朗读,并投票,让票数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教师可以以票数最高的学生的朗读作为朗读教学模板,说其精处,找其短处。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诗,其强烈的感情正像狂风暴雨下翻涌的波涛,深刻地表达了对俄国革命推翻沙皇黑暗统治的殷勤盼望和对革命胜利前景的预言。整篇文章的情思通过暴风雨来临之际海燕的勇敢欢乐形象展现出来,充满激昂、振奋人心的旋律。教师在朗读示范前,应阐述《海燕》的写作背景、创作艺术,使学生深刻理解這篇文章的情思涌动以及政治内涵象征,为接下来的有效朗读做铺垫。在这里,教师可以示范给学生,讲解字句的内涵需要以什么样的肢体动作及表情,以及动作、表情在内容朗读中的作用等等。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推荐班里朗读水平好的同学进行朗读示范,教师在旁边“补拙”。

3.丰富课外朗读,积累朗读技巧。对学生而言,课上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差了很多。笔者认为,学校可以组织大规模的朗读比赛,除了能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 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朗读新课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