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清秀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作文教学来说,那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法探讨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的作文训练,虽然跨越式教学中让学生每节课都要写小练笔,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二年级时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多。所以,尽管学生有一二年级的写作基础,但是在三年级写作文时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没有中心,前言不搭后语,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写到哪;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词汇贫乏;畏惧作文;感觉没内容可写,记流水账……真是问题多多,不一而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作文教学来说,那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明确了这些,于是我开始努力摸索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方法。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發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树立写作文的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刚开始习作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都会精心制作与习作有关的课件。上写作课时,就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讲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给他们听,再让他们根据课件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编写小故事。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作文课很有趣,才能尽早地看到自己的成功,才会不害怕作文,最终在写作中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比如讲一讲《狮子和老鼠》的小故事,看一看有趣的童话,再写下来. 这样做,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
二、走进生活,注意观察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走进,体验生活,才会有创作的素材,才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譬如我在指导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时,我带着学生一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做游戏的快乐,然后让孩子们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孩子们就有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有声有色。再如,指导学生描写家乡一处景物时,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去找春天,让孩子们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捡一片树叶,摘一朵小花,捧一抔泥土等,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当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写好作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于是我会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和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好像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质量。
我还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那就是多读书,多积累。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叶圣陶先生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由积累到表达,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厚积才能薄发。古人有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佳句摘抄到采集本上,为顺利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有了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一个学期下来,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多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也解除了,孩子的写作能力渐渐得到提高。从他们的进步中我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我们一起耕耘,一起收获,一起担当辛劳,一起享受快乐。付出有多少,幸福就有多丰厚。愿我们共同努力,一同开创作文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