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60;2.云南省化工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U形管热交换器适用于温差大、压力高的工作场合。计算U形管热交换器管板时,一般将其简化为非弹性基础、受均布载荷、开孔削弱的圆平板,圆平板周边根据不同的连接结构施加不同的边缘约束条件。周边简支时,圆平板最大应力位于板中心位置;周边固支时,最大应力位于边缘处。U形管热交换器管板的最大应力一般在板中心,因为管板周边固支的情况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板中心处的径向弯曲应力与环向弯曲应力相等,板边缘处的径向弯曲应力大于环向弯曲应力,所以确定管板厚度的最大应力是径向弯曲应力。U形管热交换器管板与壳体、管箱的连接方式不同,决定了管板周边受到的剪切力、弯矩也各不相同。文中对半球壳管箱连接管板的特殊结构进行受力简化,对管板中心最大应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比较[1-6]。
半球壳管箱连接管板结构见图1,管板材料20MnMoⅢ,其弹性模量198 000 MPa,许用应力189 MPa。管板结构设计压力p=24.4 MPa,设计温度t=65 ℃,管板有效厚度δe=332 mm,管板计算直径Dc=1 440 mm,球壳有效厚度δeq=90 mm。
图1 半球壳管箱连接管板结构
半球壳管箱连接管板结构简化力学模型见图2,管板边缘受力由两部分组成[7-10]:①管程压力p作用下因边界效应引起的力矩M边,其中包括边缘弯矩Mo和剪切力Q引起的弯矩。②壳程法兰引起的法兰力矩M法。因壳程压力比管程压力低得多,壳程法兰力矩与管程均布载荷引起的力矩方向相反,所以忽略壳程法兰引起的法兰力矩M法,这样计算的结果偏保守。再考虑周边剪切力Q计算的复杂性,假设M边全部由边缘弯矩Mo组成。
图2 半球壳管箱连接管板简化力学模型
对于筒体支撑管板的管箱结构,文献[11]中是通过选取GB 150—1998《压力容器》[12]中的特征结构系数K,并且将强度削弱系数μ带入平盖计算公式计算管板厚度。半球壳管箱和筒体管箱对管板的支撑作用有所区别,必须分别对两种支撑模型进行分析。
平盖中的径向弯曲应力在板中心和边缘位置都大于周向弯曲应力,对平盖计算厚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径向弯曲应力。平盖的边缘弯矩Mo是由连接处球壳端部的经向弯曲应力产生(图2),而筒体支撑管板的管箱结构中平盖的边缘弯矩Mo则是由连接处筒体端部的轴向弯曲应力产生。在直径和承受压力均相同的情况下,筒体轴向薄膜应力和球壳经向薄膜应力大小一致,筒体环向薄膜应力是球壳环向薄膜应力的2倍,即筒体厚度是球壳厚度的2倍,边缘弯矩Mo作用下筒体承载弯曲应力的能力是球壳的2倍。因此,如果按文献[5]方法计算半球壳支撑管板,半球壳有效厚度应为2倍的球壳计算厚度加厚度附加量,并用2倍的球壳计算厚度代替筒体计算厚度δ来查询结构特征系数K的数值。
考虑到管板和半球壳连接处过渡圆角r的大小只影响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文中按GB 150.3—2011《压力容器 第3部分:设计》[13]表5-10中序号11结构选取结构特征系数K,代入设计参数得K=0.182。将K和其他参数代入式(1)[13],得到平盖中心最大弯曲应力σr=83.7 MPa。
σr=KpDc2/δe2
(1)
为验证上述选取的结构特征系数K值的准确性,对半球壳支撑平盖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对比平盖中心最大弯曲应力值。根据半球壳支撑平盖结构的对称性,建立平盖与球形封头连接的1/4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见图3。单元类型选择六面体实体单元solid186,对模型进行多区域扫掠划分。经过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构应力云图见图4。
图3 半球壳支撑平盖结构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图4 半球壳支撑平盖结构应力云图
根据JB 4732—1995(2005年确认)《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14]分析设计方法,按图5选取应力分析路径,应力线性化后提取的A-A路径圆平板中心最大应力为86.4 MPa,与式(1)计算结果相差3.2%,小于5%。因此,采用文献[13]表5-10中序号11结构选取结构特征系数K值计算平盖厚度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图5 半球壳支撑平盖结构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路径
应力云图上显示最大应力位于球形封头与平盖连接过渡处,即球形封头对平盖的支撑处承受较大的弯矩。提取B-B路径上的应力进行线性化应力评定,考虑到此连接处过渡圆角半径比较大,应力主要是由内压引起的,所以将此处薄膜应力+弯曲应力归为一次应力。评定得到一次薄膜应力Pm=92.3 MPa<1.0Sm=189 MPa(Sm为许用应力)、一次弯曲应力加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L+Pb=230.7 MPa<1.5Sm=283.5 MPa,评定结果合格,说明球形封头在保证自身强度的同时对平盖起到了有效支撑的作用。
换热管孔对管板有强度削弱作用,GB/T 151—2014《热交换器》[15]中引入强度削弱系数μ,一般取μ=0.4,将μ带入式(2)得到管板中心最大应力σr=209.3 MPa。
σr=KpDc2/(μδe2)
(2)
为验证μ的准确性,建立1/4球形封头与管板连接模型进行分析。单元类型选择六面体实体单元Solid186,对模型进行多区域扫掠划分,对管孔位置的网格进行细化,网格划分结果见图6。计算得到的结构应力云图见图7。
图6 验证强度削弱系数准确性的球形封头与管板连接模型及网格划分
图7 验证强度削弱系数准确性的球形封头与管板连接模型应力云图
按图8所示A-A路径提取的管板中心最大弯曲应力为149.8 MPa,与式(2)的计算结果相差39.7%。两者结果相差很大,是因为GB/T 151中对管板开孔强度削弱系数μ统一取0.4,这是限制开孔直径、开孔中心距、布管数量等因素的保守取值,若将有限元分析结果折算成μ,则μ实际取值为0.58。可见按GB/T 151—2014取μ=0.4计算偏保守。
图8 验证强度削弱系数准确性的球形封头与管板连接模型分析路径
计算得到过渡连接处路径B-B的Pm=106.9 MPa<1.0Sm=189 MPa、PL+Pb=253.6 MPa<1.5Sm=283.5 MPa,评定结果合格。对比平盖模型,此模型B-B路径处应力有所增大,这是因为管孔不仅对管板本身造成强度削弱,也会导致支撑连接处的应力增大,但应力增幅不高。考虑强度削弱系数μ取值的保守性,按式(3)计算确定管板厚度在工程上是可行的[13]。
(3)
对管箱为半球壳结构的特殊高压U形管热交换器管板应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比较,认为可把该管板简化为承受均布载荷、受管孔开孔削弱的圆平板结构,应用GB 150.3—2011中的平盖公式进行计算。通过选取结构特征系数K来计算管板厚度,球壳有效厚度应当为计算厚度的2倍以上,并用2倍的球壳计算厚度代替筒体计算厚度进行查图计算。按GB/T 151—2014取μ=0.4计算管板厚度结果保守,在工程上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 许京荆.ANSYS Workbench工程实例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XU J J. ANSYS Workbench detailed solution of engineering examples[M].Beijing:Post & Telecom Press,2015.
[2] 余伟炜,高炳军.ANSYS在机械与化工装备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YU W W,GAO B J. Application of ANSYS in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equipment[M].Beijing:China Water & Power Press,2006.
[3] 秦叔经,叶文邦.换热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0.
QIN S J,YE W B. Heat exchangers[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3:110.
[4] 张延丰,邹建东.GB/T 151—2014《热交换器》标准释义及算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ZHANG Y F,ZOU J D.GB/T 151—2014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and example of “Heat exchanger”[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2015.
[5] 戚国胜,段瑞.压力容器工程师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
QI G S,DUAN R.Pressure vessel engineer design guide[M].Beijing:China Petrochemical Press Co. Ltd.,2013.
[6] 李世玉.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LI S Y. Training course for pressure vessel design engineer[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2005.
[7] 桑如苞.压力容器强度设计技术分析(八)[J].石油化工设计,2001,18(2):52-64.
SANG R B.Technical analysis on strength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Ⅷ)[J]. Petrochemical design,2001,18(2):52-64.
[8] 钱颂文.换热器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QIAN S W.Heat exchanger design manual[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2.
[9] 徐鸣镝.高压U形管换热器管板设计[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3,20(1):22-24,66-67.
XU M D. Design of tubesheet in high pressure U-tube type heat exchanger[J].Petro-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2003,20(1):22-24,66-67.
[10] 寿比南,杨国义,徐锋,等.GB 150—2011《压力容器》标准释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25-130.
SHOU B N,YANG G Y,XU F,et al.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of GB 150—2011 “Pressure Vessels”[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2012:125-130.
[11] 桑如苞,徐鸣镝.高压U形管换热器的管板计算[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0,31(1):9-12.
SANG R B,XU M D. Tubesheet calculation of high pressure U-tube heat exchanger[J].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2010,31(1):9-12.
[12] 压力容器:GB 150—1998[S].
Pressure vessels:GB 150—1998[S].
[13] 压力容器 第3部分:设计:GB 150.3—2011[S].
Pressure vessels—Part 3:design:GB 150.3—2011[S].
[14]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 4732—1995(2005年确认)[S].
Steel pressure vessels——design by analysis:JB 4732—1995(2005R)[S].
[15] 热交换器:GB/T 151—2014[S].
Heat exchangers:GB/T 151—2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