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珺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和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积极开展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从“三走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概述入手,深刻分析该教学模式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开展“三走制”实践教学,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该课程建设成学生真正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键词:概论课 实践教学 三走制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
一、“三走制”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三走制”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探寻出来的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三”是指社科部、理论课老师、实践课老师三方合力、共同促进《概论》课实践课的开展,“走”是指学生走上讲台、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上,我们以课堂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实训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为主,通过《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延伸和深化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会。通过采取“让学生走上讲台、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进一步解决了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化与教学趣味性不足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PPT的制作与讲解,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走出教室”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的深刻内涵,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该理论的丰富外延,在《概论》课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主要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评机制上做了一定了改革创新,使苦涩、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二、“三走制”实践教学模式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促进作用
首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创新结合。结合学校课程开展情况,以思政教育为依托,以德育教育为导向,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思政教师与医学专业老师的沟通力度、频度、深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找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切入点,形成职业素质教育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深化理論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打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条线”,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真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际教学中,实行“双导师”制,即每个开课班级都配置理论老师与实践老师。课前理论老师和实践老师共同备课,实践老师全程听课,课后进行教学反馈,同时,实践课老师需每个月作为主讲人在集体教研活动上进行一次试讲,确保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安排上,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既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又能充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
再次,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开展《概论》实践教学过程中,跳出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以教材大纲为主,又不限于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课程。以专业特色为着力点,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开展特色专题化教学;以学生特点为关注焦点,以长远发展规划为目标,因材施教的开展不同特色的课程。如在护理系开展“从南丁格尔精神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在两会期间开展“两会热点之我见”的主题活动等等。通过开展这些以点带面、拉近生活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参与思政教育学习积极性、拓宽思维局限性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
三、“三走制”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开展《概论》实践课程中,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学得会、学会用”,使思想政治
教育切实深入到学生心中,实现思想教育指导职业操守的最终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创建了“走上讲台、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的“三走”教学新模式。
1.走上讲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概论》课实践课程
打破传统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打破学生死板听课的传统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走上讲台”就是指让学生离开书桌,通过开展走上讲台讲一次课、做一次主题演讲、开展一次情景剧演绎和组织一次主题辩论赛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在开展“走上讲台”实践活动中,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配合、通力协作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而老师只作为一名指导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指导,在课后进行相关点评和补充。“走上讲台”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与自身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自我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从而形成坚定、正确的信仰。
2.走出教室
《概论》课实践教学打破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资源,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走出教室”是指通过开展室外座谈会、参观校史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开展室外教学活动。通过活生生的英雄事迹、先进事例,让学生真实感受革命先辈、英雄劳模的真实故事,从而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培养他们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高度的国家责任感、义务感,使之成为勤于思考、积极进取、勇于为祖国献身的优秀人才。同时,参观后会用短暂的时间总结交流,让学生们在发言中由实践升华到理论,进行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3.走进社会
学以致用,让《概论》课实践教学由理论学习重新走入社会才是最终的目的。“走进社会”是指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关注民生,了解国情,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学生能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客观因素,更好地明确个人成人成才的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个人最大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四、“三走制”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与实践效果
有效的约束机制是提高工作成效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实践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社科教研室为依托,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建立校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实践教学的优秀教师、教学督导、校外专家共同参与,负责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定期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检查。同时,构建了由学生、教师同行、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三位一体的评价网络,及时反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走制”《概论》课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三走制”《概论》课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开展以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直接受益,学生纷纷表示实践教学的开展打破了他们以往对于《概论》课课的认识。以往枯燥、无趣的《概论》课课变得活泼生动。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抬头率也大幅提高,实践课程的开展也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走制”《概论》课实践教学是在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开展“三走制”《概论》课实践教学,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使“高大上”的理论体系变得“平易近人”,使苦涩难懂的“条条框框”变得生动活泼,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充分锻炼了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思想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方然.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调研能力——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6(02)
[2]安雅丽.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1)
[3]齐梅,熊韵波,沈庆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学刊. 2016(04)
[4]王秋香,陈世.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互研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J]. 文史博览(理论). 2016(04)
[5]许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01)
[6]张克荣,沈慧.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平台运用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