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小学自主课堂中的作用

2018-05-30 11:00唐小强
报刊荟萃(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单一,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授课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一、学案导学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培养目标,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二、“导学案”的编写是落实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条件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由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依据问题导学、合作探讨、当堂练习、课后复习的基本教学模式编写,是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完美结合的重要环节和实现策略。“导学案”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导学案的编写,是实现问题导学的重要环节,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学案导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案编写过程应该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案还需要实现分层次引导,把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归为一类,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案编写还需要尊重探究性原则,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的兴趣。

三、导学案的编写要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参照,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导学案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堂表现中更具备学习主动性,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什么时候学过,怎样学,学得怎么样,它使主动分析、思维、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导学案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的编写必须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参照,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四、“导学案”的运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是先决条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能使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識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从自主“带着问题自学”转变成“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是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唐小强,临海市河头镇百步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