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的做法与措施

2018-05-30 11:00戴明伍
报刊荟萃(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狐狸课外阅读文本

课外阅读,学生常常是囫囵吞枣地把一本书读完,根本不求甚解,在家长眼里,买回来的书只要孩子看一下就行了,根本不知道他们读得如何?作为教师的我们,跟学生、家长一样的。学生看一下就行了吗?—“不”我们让学生阅读,引领他们读名著、读经典,其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完成课标上145万字的阅读量?难道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大量的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魅力?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与大师会面,与经典对话?“不”,而是借助情节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哲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厚重的人生底色。

一、启——创设情境,启发兴趣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学习发生的情境紧密相连,他们需要借助于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占有。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在课中穿插阅读相关文章,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

(一)課前引导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阅读,可以增加对作者、主人公、文章内容等的了解,如教学《蟋蟀的住宅》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科普文章,特别是布丰的《昆虫记》,阅读概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介绍,教学《火烧赤壁》前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曹、刘、孙的为人及诸葛亮的睿智、儒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采蜜集》,专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从而丰富知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实践的能力。

(二)在课中指导

课中,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阅读相关文本,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又解决了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问题。《月光曲》一课学生领略散文视野的月神文化的柔美、圣洁、仁慈后,然后阅读相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学家描写、赞美过的月色美景。出示《荷塘月色》、《寄小读者》等相关片断,让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片断,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赏析比较不同的作家对月亮的个性化的理解:朱自清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荷塘像笼罩着轻纱似的梦,朦胧而恬静;冰心笔下的月亮像慈母,饱含了浓浓的关切和爱。最后带领学生积累背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三)课尾渗透

教材是学生走向课外阅读的起点、延伸点,教师在课尾推荐读物,指导阅读,可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社戏》一文讲述了人们对乡戏这种自娱自乐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喜爱,但教完后,学生的感触不深,为了切合孩子的视角,此时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了解小时候他们对乡戏是怎么看的?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体验得以升华。

二、导——开发指导,引导方法

学生研究讨论的活动过程是学生群体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转变为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这才是真正的“开放指导”。

(一)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好奇心,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呵护它,怎样去发展它。我们在导学方法时,只有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要大胆真实地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这本书说什么的?”“那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阅读吧!”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也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我要比老师更先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二)扶放结合

学生在阅读的开始阶段,认识多半处于模糊思维阶段。此时,学生的认识有时是不全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扶”,巧妙引导,启发学生敞开思维,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的习惯。例如:我们在探讨《了不起的爸爸》时,首先让学生说说,故事中有哪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中,你比较欣赏谁,最不欣赏谁,显然,因为有文本本身价值观的引导,学生都欣赏狐狸爸爸,因为他坚强、机智,是个好爸爸,好丈夫。如果假设你就是3个饲养主中的一个,你喜欢狐狸爸爸还是你自己?学生都愣住了,最后让他们讨论,从而得出更喜欢自己。因为狐狸毕竟是动物,还偷了人间的东西,因为……虽然理由各不相同,但结论都是一样的。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们大多地依赖文本,相信文本,使得我们的思维单一而又规范。课后总结告诉学生们,看书时,要多动脑筋,不能全盘接受,换个角度想一想,结论就不一样。

(三)抓住内涵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始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阅读中去,了解学生的状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启发,而且,最佳的指导时机随学生活动过程的展开而出现,不是特意设置的。例如: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有这样一个片断,狐狸先生为了它的孩子,而偷了几只鸡,并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的,对于这一做法,全班同学大多数同学均表示赞同这一观点,现在,让同学们回到现实中,现在,假设我有一个儿子,我儿子已经饿了几天了,再不吃东西,就会饿死,正好,旁边有卖包子的,我可不可以去偷一个包子喂我的儿子?全班同学表示不可以偷钱包,为什么?同样都是偷,为什么偷包子可以而偷钱就不可以了?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终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是为了什么而偷,也不管偷了什么,都是不对的。因为偷总是不好的行为,应该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孩子。通过讨论故事情节,从而得出一个价值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练—大胆创造阅读是为了写作服务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文化,语言都储备有了,那如何来构筑这些呢?我们认为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的渗透是必要的。在学生研究讨论出正确的结论后,从他们的身边环境开始,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狐狸爸爸是了不起的,你们希不希望当了不起的人?学生都纷纷表示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呢?让他们把自己希望做好的事,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在“启、导、练”的阅读过程上,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表现和表达的勇气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使他们变得爱读、爱思考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戴明伍,肥东县富旺学区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狐狸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狐狸和猫
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