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语说:十根手指有长短。所以在一个班里出现几个“学困生”是很正常的。但是,近几年来,这种低层次的学困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一年的研究,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简单的计算不会。(五年级学生一位数乘以两位数不会算)
(2)分析应用题的能力较差,对基本的数量关系不理解。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
(2)不爱交作业,即便交上作业也不是自己做的,是抄袭别人的。
(3)平时游离于课堂边缘,发呆、走神,不积极主动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不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
(三)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
(1)忽略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在学习中一直有困难,因此导致:一看不懂书;二不会思考;三不会答题。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对数学有了恐惧心里,以致于怕数学、烦数学,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有部分学生平时只关注问题的结论,不积极主动去思考答案及解题过程。日复一日,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材的中所要求达到的思维水平。
(3)没有学习数学的恒心。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极不稳定的学习行为。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平时情绪也不够稳定,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作业中注意力很不集中,学习上属于大起大落的。学习态度消极,成绩出于班级底层。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
(1)因为遗传等,有些学生出生就显得智力低下,甚至有点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2)个体差异形成了心理、智力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有些同学心理、智力滞后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涣散,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3)另外一些学生因为综合因素,基础知识薄弱或知识断层,前后知识无法连接,而又不愿巩固复习,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难度增大,学习上也越来越吃力、心理上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4)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生源。由于地域差异,大多数从山区来的学生比起城市或小城镇的学生,在学习上明显显得吃力、费劲。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学困生不正常的现象有:当教师要求学生上交家庭作业时,有的学生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有的学生在大抄特抄作业,还有部分学生纯粹找不见作业本了。另外,有做了一部分的,一点没做的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出于责任感就会在课间或午间把学生留在辦公室辅导,来督促他们及时完成作业或提高成绩。
(1)老师往往会把学困生请到办公室写作业;老师会把学困生家长请到学校,家校联合,共同探讨学困生的问题;教师会把学困生在学校的表现利用微信、QQ或“校讯通”发送给家长,要求家长监管并辅导孩子完成作业。
(2)有部分老师为了学困生,甚至牺牲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也占用学困生所有的课余时间,为他们辅导、开小灶。其实这样的付出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老师和学困生也是感到苦不堪言,更是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3)有些教师,布置作业没有层次性,甚至给学困生还要“加码”,他们相信“熟能生巧”。还有的采用极端手段,如错一题罚抄十遍等方法,更是加重了“学困生”的负担,最终导致有些学困生刀枪不入、“破罐子破摔”,恶性循环,恶习越来越难改。
(4)由于不同的原因,一个班有几个学困生,是很普遍正常的现象。然而,大多数教师对学困生总是有偏见,不用正确的眼光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是一味地指责和训斥他们,老师的这种行为使他们有了心理和学业的双重负担,致使他们对学习,对老师,甚至对学校都产生了恐惧感,成绩每况愈下。
(三)来自教材方面的原因
新教材与老教材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老教材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时量多,练习量大,更多时候要求学生模仿且记忆。这样的设计可能更有利学困生的接受。新教材却是看起来量少但知识点多,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加了很多探究的成分,这就使部分学生很难适应,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学困生。
(四)来自家庭家庭方面的原因
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学生家长本身就属于文化水平低,个人对学习也相对淡漠、不重视,再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奔波,那么他们是无暇也无能力顾及到孩子的学习的。孩子基本属于顺其自然性,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全托学校,这也导致学困生数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由于学困生的成绩偏低,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有失败和苦涩,没有成功的喜悦。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日复一日,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关键在于让他们重拾自信心,老师要多给他们关爱而不是讽刺挖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的喜悦。转化学困生等同于培养优秀生,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要唤醒学困生的进取意识,绝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是当下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沈利玲.浅议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沈利玲.新课程(上),2015(01):183.
[2]刘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刘洪.亚太教育.2015(07).
[3]张树臣.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张树臣.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4]杨达莉.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
作者简介:万林元(1972—),男,土族,甘肃天祝人,大专,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