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研究

2018-05-30 11:00吕锦锦张伟梦
报刊荟萃(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话语权新时代

吕锦锦 张伟梦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意识形态斗争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如何应对网络对意识形态的安全的影响,紧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紧迫性。为此,我们一要搞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内涵,二要明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三要提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

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正视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重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肃清网络舆论环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紧迫性。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内涵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成为当前越来越热门的话题。搞清楚、弄明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内涵是我们进一步认识问题的首要条件。了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内涵主要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话语权的概念

所谓“话语权”,言简意赅指的就是说话的权力。话语权的持有者可以掌控舆论的走向,控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是否能掌握话语权至关重要。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话语权,出现了诸如“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和“君无戏言”等强调话语权力的古语。[1]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与普遍应用,话语权的概念及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话工具的多样化。话语传播的方式不在局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二是研究角度的多元化。以前谈到话语权往往想到的只有领导人或者德高望重的人,而现在研究角度除了人之外还包括各种网络平台,例如QQ、微信、微博等等。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涵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应运而生。网络意识形态是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背景下,网民借助数字化符号、传播媒介,在共享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机体系。[2]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基础。网络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生成取决于其经济基础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二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动力源。这个动力源指的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在发明与使用的过程中负载着使用主体的价值观念,并为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网络意识的存在形式。网络意识形态是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发展战略。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3]这个数据揭示着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我们必须要正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就意味着要提高防御能力,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吸收借鉴优秀的内容,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入侵。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样,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搞清楚新情况与新挑战对于维护好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情况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网络生态相对脆弱,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黨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4]这个新情况的“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网络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传播的新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5]。网络的出现为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方式,网民在网络平台上接收信息,对某些问题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了,相对应的是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度要求也高了。新时代,我国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举措越来越多,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络谣言问题。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为实现某种意图,恶意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混乱网络舆论场。故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6]

2.网络搭建了借鉴各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平台

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具体到工作方法中仍然有一些值得借鉴之处。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为借鉴各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这个平台表现为:第一,充分发挥社会民众的主体参与热情。第二,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隐蔽性。第三,坚持传统与现代管理方法向结合。在网络平台上各国文化激烈碰撞,各国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更加便捷。

3.网络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网络是一种能让社会民众实现平等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它拉近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社会大众的距离。网络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的“你说我听”的模式,而是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反馈。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要有效地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有效地利用网络空间。

(二)新挑战

1.开放性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挑战

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为网民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发起了挑战。互联网渐渐成为了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开放性的网络决定着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论是自由的,是受保护的。但保护广大网民的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网民可以为所欲为,触碰法律。传播虚假谣言,制造不良的舆论的行为必然受到惩处。言论自律是开放性网络下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重要保障。

2.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机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作为新传播媒介,以其平等性与互动性的新特点,构建了一个平等交流和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民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不怀好意的利益集团利用网络肆意散播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悖的言论,损害国家利益、扰乱社会安宁。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舆情,将必然导致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淡化。

3.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

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越来越强,方式也越来越狡猾。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力不足。虽然我国是互联网大国,但是从整体来看某些领域依旧被西方国家垄断着,增加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对于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防御能力至关重要。二是发展模式受限。由于网络垄断化造成资源不能很好的共享。资源的闭塞使得信息不能很好的传达与交流,发展的模式被局限。

三、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的应对策略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网络空间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捍卫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确保网络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6]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斗争与交锋,如何确保网络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迫在眉睫。[7]

1.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网络空间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网络空间同样是置于党的管理之下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与海陆空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新领域。但凡有人类的活动就必然涉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问题。因此,必须增强意识观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8]

2.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网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我们要通过专题报道、宣传会、张贴条幅、网上发表文章等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话语的使用,倾听民众的声音,用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话语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8]。

3.反对和抵制各种网络错误思潮

旗帜鲜明地反对、揭露、批驳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民主社会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论等各种错误思潮,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抹黑英雄人物、妖言惑众等行为,绝不给任何思潮、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提供网络传播渠道。[9]通过对网络传播渠道的建构,规范网民网络上的言行,引导网络舆论向正向发展。

(二)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有效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中学习时强调,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9]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资源的丰富,有三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是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二是维护好民众的利益;三是增强信息的实效性。解决这三点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有效转变。要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合二为一,畅通网络沟通渠道,进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三)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

大众传媒作为传播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为迅速,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人民群众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更好的实现对话。在意识形态传播交流的过程中要增强防御能力,防范不良文化的入侵。为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创新网络信息技术、打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空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0]

总而言之,我们要采取措施,创新网络管理办法,为争取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尽最大的努力,捍卫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使得互联网这个影响国家安全的最大变量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固力量。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主战场,能够有效的坚守网络阵地事关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我們要根据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区分不同性质意识形态斗争,捍卫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牛晋芳,孔德宏.必须重视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J].理论探究,2003(1).

[2]宋海龙.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5(12).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2009(1).

[4]孙丽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透析及“解困”之思[J].理论与改革,2013(5).

[5]习近平.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2016.

[6]高建华.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南开大学,2012.

[7]姚元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究[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8]郑元景.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与重构[J].社会科学辑刊,2015(06).

[9]陈志强.探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路径[N].人民日报,2012(08).

[10]李辽宁.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4(06).

作者简介:吕锦锦(1993—),女,河南新安人,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话语权新时代
网络圈群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破圈困境与路径选择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