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后习题中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

2018-05-30 10:48徐美勤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一题习题习作

徐美勤

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细细分析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将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笔者发现统编本教材更加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想象能力:练有数量,习有载体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想象力,创造潜能”。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

认真梳理统编本课后习题,笔者发现统编本教材对想象力的培养不但在训练的数量上有保障,载体也较为丰富。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入选统编本教材后被改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统编本三上),后又设置了这样的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类似这样跟“想象”有关的练习在20篇精读课文中共设置了8次,如表1。

这些“想象”练习有的与“读”相结合,要求“边读边想象”文中的某些“画面”或“情景”;有的与“说”相结合,走进文中的某一角色,揣摩他们的内心,加深理解;有的与“写”相结合,通过想象仿写句子,合理拓展文本视野。这样的设置使得有点“玄乎”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了载体与途径,便于在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二、说话能力:立足文本,联系生活

统编本三年级教材特别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且有明确的抓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课后三个练习中有两个跟“说”有关,分别是:“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后面还提供了一些场地和时间点的选择。这样基于文本又联系实际的练习,使“说”更易达成“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让“说话训练”变得更加扎实有效。

再比如《秋天的雨》一文,设置的习题是“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样交流的内容立足文本,更深入文本,而且每个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不尽相同,增加了表达的丰富性;即便是喜欢相同的内容,也完全可以是每个人独特的表达。

统编本中像这样要求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文中,有时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的习题还有很多,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大自然的声音》“读读下面描写声音的词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特别是《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统编本将“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改为“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更加凸显了编者意图。

另外,统编本也更注重讲述课文故事,在《去年的树》《带刺的朋友》《司马光》《掌声》等课文后面都安排有讲故事的练习。

三、习作能力:意识熏陶,训练段式

三年级作为习作的起始阶段,统编本教材更加凸显习作意识,在目录中就能明晰地看到每个单元的习作主题,而且还出现了“习作例文”这样的板块。这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习作时,可结合“例文”,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比较,才能使他们有更直观而深刻的感受。

这种强烈的习作意识在一些课后习题的调整中也可见一斑。如《大青树下的小学》后出现了一个新的习题:“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对第二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习作教学目标的直接回应。

再如《秋天的雨》一课,统编本基于“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比喻句句型,启发学生思考“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再“照样子写一写”,这样的习题更有思维含量,习作意识更加明确,使单纯的“积累”“吸收”转变为“迁移”“输出”,让“语用”落地。

新入选课文后的习题也同样有着习作意识的体现。《花的学校》后有一题:“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习题让学生从表达形式上来谈自己的感受,并尝试模仿练笔,就是在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的”。像《带刺的朋友》课后要求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虽然是建议“讲讲”,但很明显是一种“总—分”结构的段式训练。

四、思维能力:依托图表,有的放矢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是课标的明确要求。高品质的语文学习是离不开思维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统编本的课文增加了为证明某个观点到文中去寻找依据的习题。《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后有一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父亲、树林和鸟》有一题:“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随后提供了六个句子,要求学生从文本中去分析、比较,作出判断。

除此类思维习题外,更显著的特点是统编本启发学生用图表等方式来梳理和呈现思维过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后要求学生“画出它(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凭借所画路线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后提供了一份样表,梳理了部分“预测的内容”及“预测的依据”,让学生照样子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我爱故乡的杨梅》后也提供了一份表格,要求从文中提取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等信息进行填写。《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后面有一题更是采用了简单的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借助这张层次结构图,学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课文围绕总起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了三方面的内容;而分述的三个方面,每一段也都是按照“总—分”结构来写的。

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图表的阅读与填写都要逊色于语段运用,统编本这类新型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一系列过程,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发展了语文思维。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而想象能力、说话能力、习作能力、思维能力这四种能力都被囊括其中。因此,把握住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的编者意图也就找准了教学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丹楓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一题习题习作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