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正式成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磨合,逐步调整完善了智库的组织构架、管理章程、宗旨使命和发展方向,专家们积极参与智库体系建设和指导智库项目研发,提出专家建议,贡献智慧才能,形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特有的学术氛围和风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专职会长刘卫华:
企业社会责任经理人认证工作,确实是件大事。但是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真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老是觉得我们企业社会责任这块是不是一个专业还没有完全形式。就是说我们有很多的同仁们投身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领域,包括企业里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经理人,也是积极摸索,根据本企业的实践经验开展工作。他们也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身份,引起我们的企业领导人,引起我们社会的重视。
前些年大家知道,尤其是我们的企业稍微地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景气的时候,据说裁的第一个部门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经理部、企业社会责任部,比如说聯想,有的都是资深的企业社会责任经理人他首先首当其冲。那个时候在想,能不能给企业社会责任经理人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证明,提高他们的地位,尤其是在企业里边的地位,所以我们就开展这个认证。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执行秘书长孙孝文:
我代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个方面,认证工作的源起,我们为什么要做认证。第二个方面,前期工作的汇报,我们做了什么样的筹备工作。第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一下我们认证指南的一些核心内容。
第一个是认证背景。
我们为什么要做认证?第一个背景还是市场需要,我们看到最近几年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CSR,从事CSR这个岗位,也有一个称呼,叫CSR经理人,北京、上海、广东、深圳I、成都都有CSR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小团体。但是这里牵扯到一个比较底层的问题,现在看很多人在做CSR这项工作,但是CSR这项工作到底是不是一项职业,这个需要我们探讨一下。它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我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把它作为毕生的工作做下去。还是我去完一个公司完成一次公益项目,做完一次公益捐款就走了,这件事情对CSR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是很有影响的。
它到底是不是一项工作,一项职业。简单分析一下,第一,我们要想作为一个职业,我们归纳总结,要成为一个职业有六个要素,一是经济性,首先是要取得收入的精神,不是我的志愿精神、奉献,或我的兴趣。二是具有专业性,还是要有自己的专业门坎,有自己的一套知识工具体系,不是随便找一个人就可以做这个工作。三是具有规范性,我们不举一个例子来,很多人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时候,他无论是在外企做人力资源,还是民企做人力资源,还是在国企,还是在世界500强做人力资源,还是在小公司做人力资源,其实他的工作是非常结构化的,就是招聘、选人、用人、留人、激励薪酬这个工作,我们CSR的工作是不是结构化的,工作内容是不是规范的。四是社会性,在社会劳动力市场中有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CSR经理人市场,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了解有一家企业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找了三个猎头,想找一个CSR总监,现在也没有找到。这说明社会上专业的CSR经理人市场,劳动力市场也是一个短缺的状态。五是持续性,这项工作可以持续做下去,在企业内部要有职级,可以一步步上升有一个上升空间。六是可问责,他做得好,做不好有一定的考核标准。我们看现在CSR经理人的状态,我个人判断,经济性最满足的,其他的在专业性、社会性、规范性、持续性、可问责,都是有要提升的地方。
提升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整个市场上培育经理人的市场。另外是提升工作内容的规范性,还要加强行业自律这些事情。无论是什么工作,最基础的工作肯定是离不开培训和认证的支持。
第二个方面,社会责任的事情,以前说裁员第一个裁社会责任部门,也就是说社会责任这个部门是不是能成为固定的职能体系,它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一个现在来说值得讨论的事情。有的企业设立社会责任部,好社会责任处,小的团队做这个事情,但是它是不是一个固定的职能。我们这把个职能砍下去,这个企业还能不能运转下去,我们把人事、会计、投资、法律、企管这些职能,如果把企业这些职能砍下去肯定运转不下去。如果说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要想智能化肯定不是说简单做一个项目就结束,或短期三五年的事情就结束,它要做的事情可以在企业发布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经理人有六大职能要承担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是企业价值观的管理者,二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三是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支持,四是透明度的管理者,五是变革的参与者,六是利益相关方的管理者。发挥这些作用,以现在职业经理人的背景,或者说教育的程度,可能都很难承担这么大的职能。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持续的专业的、系统的、规范的培训。
最后从职业素质上来说。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素质模型或设计模型,我们说CSR经理人的岗位你的素质模型是什么。你要满足你的素质模型,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知识也好,或者是道德规范也好。所以从素质模型上来说,我们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成长上来说,他也需要培训认证去提升他的专业知识。
最后从现实来说。这里引用了郭总的数据,他做的2017年CSR经理人调研报告的时候,做了一个问题调研,CSR经理人现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工作障碍,他列了很多。但其实里面的很多项,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是与缺少培训lj缺少专业支持是相关的。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智库能不能为CSR经理人市场做一些工作,我们能不能利用智库的平台给大家搭建一个促进CSR经理人成长的平台。
第二部分,给大家汇报一下认证指南的几条关键点。
第一点,认证适用的对象。有六类人,一是企业内部做CSR的人,二是NGO组织的工作人员,三是CSR机构的专业机构工作人员,还有商会协会的工作人员,还有在校企业,还有其他有志于社会工作的人员。
我们把职业经理人按能力由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每一个级别我们都规定了相应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工作经验要求。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初级的事情,我们对工作经验是没有要求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内部来来回回讨论很长时间,最后认为初级是属于低门坎的状态。我们希望无论你是有工作经验的,做了几年的社会责任,还是你大学没毕业,我也想考这个认证,我们也是开放的,你有没有工作经验都可以考。你考了初级认证以后,有了这个证书你做社会责任也行,不做社会责任也没关系。甚至企业财务部门、投资部门、其他部门的人,你想考初级认证我们也非常欢迎,我们想把初级门坎放低一些,鼓励更多人了解社会责任,学习社会责任知识,具有社会责任理念。这样的话,无论将来他做什么工作都是具有社会责任理念的人,可以把社会责任思想带到他工作中去。所以我们对初级,还是秉承非常低的门坎,对工作经验也是0要求。
关于申请资格,我们对每一个级别也规定了非常详细的申请资格,从基本条件、学历、工作经验、能力等等做了一些比较详细,具体的条款不介绍了。
关于培训的要求。现在培训机构还是采取授权合作的方式,第一批的授权机构还是前期这三家,责扬天下、商道纵横、融智,他们是我们这件事的联合发起方,也是三家培训机构。另外,他们是在中国社会责任行业里属于有能力,有基础,有情怀的领军人物。有他们三家作为我们的培训机构,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再扩充。如果再有的话,我们就经过智库专业委员会的考察认证,你合格以后,我们觉得你具备培训资格才可以开展认证。
关于培训的形式,主要是采取线下的培训,线上的电子课件的开发我们会放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
关于培训组织,授权培训机构可以组织,同时一些行业和企业也可以做定制化的培训,只要你满足我们的培训要求,在我们培训基本要求满足以后就可以增加一些特色化的东西。这是培训的组织形式。
培训学时我们也做了规定。
关于考试这件事,至少秘书处内部讨论了好多次,我们是采取线下最终决定,还是线下纸质的考试形式。原来我提出这都21世纪了,我们能不能采取新上的考试,开发一个线上问卷,学完了你自己填一填打个分。后来我们觉得,从认证的严肃性上说,还是线下考试,有纸制问卷,答完以后还是由专委会的专家进行判卷,以后的考试形式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里要提出一点,高级是除了问卷考试外,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答辩的环节,我们希望高级学的不是知识,可以在过程中学到责任领导力的事情,可能这种战略性、领导力方面会加强一些,所以会增加一些答辩的事情。
第六点是关于注册制度。所有申请的认证都要在认证中心进行注册,同时认证通过的人员都可以在认证中心网站上,以及你的认证证书上用二维码,通过你的二维码都可以查找到认证者的信息,它是非常方便查找的事情。
第七点是关于能力校准。初级、中级、高级到底是培训什么样的内容,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我们也是按照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分,对每一个级别都做了一些课程的要求。其中初级是4门课程,共12学时。中级11门课时,30学时。高级是3门课程,9学时。初级无论从课程设置都是相对简单,但是中级的要求我们提得非常高,因为申请中级的人基本上是在企业内部从事CSR经理人,或者是CSR项目经理,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他是实实在在地要在企业内部做这项工作的,所以课程、学时的要求会非常多一些。
總共三个级别,18门课,每门课,每个能力单元都做了一些要求。现在我们也开发了18个单元对应的要求,每个能力单元都包含,学时要求要几个学时,知识要点是什么,他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及我们这门课的考核要求。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能力单元的要求独立开发你的培训大纲,开发你的培训课件,这是能力要求的事情。为了保持时效性,我们专委会的成员也会每年组织专家对能力单元进行修订。
郭沛源:我提几点建议。因为我觉得关于培训认证方面,我们这边有的两个可参照的信息,或者是一些实践,一个是若干年前我们还是GRI的认证培训,还有是我们做的商道学堂的课程,这个都是我们一手老师在做,也有一些课。对于GRI的培训认证,GRI会繁琐很多,另外是严格很多。有一些东西在这可以作为借鉴,比如说GRI实际上有一些规定动作,有一些自选动作。规定动作是教学大纲里的内容基本上是要规定的,但是自选有一些内容像案例的选取,这个东西怎么讲等等,它是要求和当地的情况结合,所以一定要拿当地的案例。他担心的是拿欧洲的案例讲中国的情况,讨论不起来,对于接受培训的人来说也没有足够的实操意义。它既有统一的动作、规定的动作,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在现在这个阶段算是1.0,这个规定的动作不用太多,但是可以把课程知识点和大纲都要规定出来,甚至有可能一些参考的读物,我们看整个培训里有哪些可以作为规定动作,可以从小部分开始。可能有20%是规定动作,30%是规定动作,在规定动作底下再做60%、70%的自选动作。
GRI还有一个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凡放就会有质量的风险,他们比较在意这个。当然这个事情会让我们觉得很麻烦,但是我觉得从智库的角度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必要性。这里列出所谓的授权合作伙伴,我们做的内容按GRI要求他要审,变成英文给他们审,这个我很不喜欢,但是又必须要有。他要看这些内容,是不是达到他们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我们想放得更还一点,我们可以做备案,我们做的各自内容我们不审,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但是你得备案,如果你更改还得重新备案,这是相对被动的制度。但如果我们更严格地安排,你也可以成立专门委员会再审一下,这个内容是OK的,这个模块是OK的,这个取决于我们的尺度。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备案还是审查,这个取决于我们,这有一个弹性的空间,都可以公开地在讨论,只是看我们作为1.0的版本,我们把尺子拿捏在什么地方。这是从GRI这边,我们跟他们做了那么多年的认证培训l体会是这样的。他们的规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但是作为他们的主发起方,在遥远的欧洲要控制课程质量,要有制度,甚至他有一项制度从来没有在我们这执行过。像学校一样,他说保持他们随堂抽查的权利,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派人抽查过,估计是成本太高,不是不想来。但是在学校会有随机抽查的情况,万一将来实施的时候有什么质量不过关,这些问题可以随时发现。从发起人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很重要,在制度上对课程质量做一个保障。
到底我们采取哪些措施,校文,还有领导,你们可以酌情考虑,或者智库也可以酌情讨论。
从商道学堂来看,学堂和这个课程又不完全一样,学堂的课程很长,我们比较强调系统性。我们也强调面向应用,但首先还是比较完整的系统性。另外强调的不仅仅是培训,而是学习的平台,同学和同学之间也可以去学习,是班集体的概念,和这个不太一样。但是我觉得,如果把这个和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多少做一些结合,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把这里的内容和我们这几家,比如说现在有三家,三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各自有各自现有的培训上如何做嵌套,而不是完全推出新的。嵌套的好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愿意推动这件事。如果说学堂这个是两码事,我等于是还要做这个事。上次我们也讨论过培训l的市场还没有足够的利润,去吸引业内的单独机构做这件事,这样就会加大我们的难度。如果我们能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说我们规定的模块,我们又能说明在我们学堂里这些模块都被覆盖了,而且质量也是达到你们的要求,这些课程就可以得到你们的认可。我觉得这种嵌套性就比较好。
韩斌:我觉得今后的工作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本身培训的内容,从技术上要完善。二是现阶段也得考虑一下怎么让我们的认证变得从知名度上,从权威性上,有没有一个怎么样的路径,能够让认证更有权威性,执行力更高。
初级那块,应该是一种普及性的,应该让更多的人对CSR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实际上这个也是能够更好地扩大认证的知名度的方式,我倒是觉得,做初级培训的,可以把这个面更宽一点。比如说中高级,就是说能做三级培训的,可能先是这三家,这样可能对我们更快地提高认证的知名度是有帮助的,这个可以稍候做讨论一下。
二是案例的选取,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必要,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当地的特色。GRI是从国际的角度考虑的,如果从国内当地的特色,可能要不同地区的特色等等。但是这个也对我们扩展知名度、权威性,也是有很好的帮助在里面。我们可以结合这种案例的选取,让更有代表性的企业纳入到我们的案例库里,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这个在初期就需要做一些工作。
另外,关于认证的知名度、权威性,可能和案例的选取也有一定关系。我们也没有可能让对我们认证认可的大公司,在对CSR经理人的聘用,或者过程中,对经过我们认证有一定的要求,不一定是强制的,可以是优先的,或者我们在推广手段上,更多地对CSR,或发展的大企业,优先雇佣受过这种培训,或者有认证的人,我优先选取,我更多地愿意从扩大认证的知名度、权威性。因为我们做认证很少,我们不像钱教授,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经验。我考虑更多的是把认证的知名度、权威性上提高上来,一开始应该有一个简单的设想。
郭毅:我觉得当前CSR这边,我们目前为止专职的在做CSR这个工作的,或者什么叫专职的CSR工作,本身也很难界定,有很多工作是融合在一起的,也有很多工作是独立开来的,只是身份的独立,但是工作并没有专职的区分。
这个市场有多大,培训诉求有多大,取决于社会的认可。有的职业一开始都是兼职性的,但是市场发展那么大了就进行细化的专业化分工,那么CSR经理人就成为慢慢专业化很强的东西。现在有赖于我们對整个社会环境,对这个事情的认知程度,如果企业对这个事情的认知程度都很强,肯定专业化分工就到位,市场人才的需求量就大了。
培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跨口径,低门坎,像初级,让更多人理解CSR的理念。但是在推广方式上,除了前面老师说的问题,我还是想我们能不能跟认证中心的做法,以往的认证,社会保障,慈善这个方面,已有的方面推广的渠道,我们也琢磨一下,多大程度上为我们所借鉴。还有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家,或者是我们在宣传的时候也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归根到底这个事情要有活力,你这个企业要在人才招聘上,有这个资格和没这个资格真不一样,这个时候才能使我们的认证工作有活力。
我还有一个想法,除了案例方面要有一些自选动作外,我最近老是琢磨一件事,能不能在内容上也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因为现在这套CSR整个的话语体系大概都是从外面来的,从外面来的,它既有和国际接轨的特征,源起也是我们对外开放以后这样过来的,通过全球跨国供应链倒逼过来的,源起就是这样的推进机制。但是现在我老是觉得,CSR这个领域中能不能有一些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特点。我们现在挂的名字就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能不能有中国的企业,中国特色的实践。在座的好多朋友都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和老字号、传统文化是结合在一起的,十九大一直提出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些内容中,我的意思是说,在大框架下保持和已有的CSR构架,这个代表的应该是一个主体。我们能不能做一些增量,这些增量上除了沛源上讲的典型案例,有中国特点的,不要讲欧洲故事,小范围地做增量尝试。比如说老字号的元素,代表中国内涵的尝试往里投,代表中国人对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的理念。
我最近也想一些事情,中国CSR的发展逻辑和西方CSR发展的逻辑的确有一些不一样。这些内容能不能稍微体现在我们的课程里做一个增量,至少做一点尝试,我们挂的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落实,包括和老字号的问题结合,这涉及到细节性的东西,学术性问题,我们后面再讨论,细化再讨论。
还有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我老是担心一个事。现在我们CSR如果在培训推进的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板块。内容板块很多内容是很难截然切开的,你又跟供应链有关系,和整个的营销,这些东西都是融合一起的,不能说截然切开。我们的课程培训,综合不同的内容板块,由不同的培训机构,由不同的主讲老师讲,内容板块怎么切割。切割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不同的主讲者对事情的认知程度就会出现矛盾。我不是说唯命是听,我们在自己的圈子和大量的人接触,读不同人的文章,对同一件事认知差异非常大,由不同的主讲者讲会不会打架。我先提出来,内容上怎么切割,怎么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这个是我们课程主管单位要考虑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观点有矛盾的。
二是观点统一,课程怎么切割,也就是说教学和执行中,我讲过的说没有讲,经常会出现,包括高校推行的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中蕴藏这么多年,但是你发现在执行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讲理论的人,经济学老师在讲,讲财政、金融的都会讲,不同的内容进去经常会打架。打造成系统的板块,还有是内容上相对来讲,培训机构老师之间做分工,做这件事就得做得有章法一点。我先把这个事提出来,我有这么一点顾虑。
张继焦:我们不是搞教学,一是教材,二是教学,三是认证,这是我们的关键点。必须有自己的教材,要不然卖来卖去买别人的书,帮别人卖书去了。学员肯定要找教材,只要有智库必须把教材弄出来,这是我们的任务。像80年代读大学一样,没有正式的教材就先弄课件,不能推了半天,最后跑别的地方去了。至少有教材,不管是简单的,或是怎么样的,我们智库出的教材,我觉得跟智库有关系。既然有智库,那么多人,每人写一章,写出来了,这还不好弄。弄几本教材,编教材是一个任务。
第二个教学方面我有一个建议,既然咱们是智库,这些专家要把它弄出来。我想说的咱们要搞导师制,高级,因为很多人培训就是人事任,很多做生意的人清华教授也不认识,一看钱教授就想认识。你要跟这些专家说好,谁愿意当导师的,让学生选导师,因为一般的培训没有这样干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就搞导师制,很多本科生也搞实培计划,本科生实培计划配套是4万,这个不说了。咱们智库有这么一帮人,是吸引学生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用起来。既然列了这些人都是专家,有一个名誉权的问题还是什么之类的,你挑导师去,看看愿意挑谁,特别是高级那部分,我觉得可以采用导师制。弄几个优秀学员做榜样,再在培训里做推广,这是做品牌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来他就是经理了,我们再过过水,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在惠普还是什么公司,就培养出来了。你弄几个大一点的人物,他跟我们拉拉关系,大家相得益彰。类似的总裁培训班这种性质,你有几个优秀的学员。只要我们的智库,这些人都不赖,肯定能吸引一些人过来。有很多人不知道找人,他现在工作了半天,遇到些瓶颈就想找些高人,老找不到高人,不知道从哪找,让他们去挑。认证是例行公事的事情,钱是稳赚了,但是教材的钱不能流失了。就说这几点。
侯楚卿:第一,教学管理。不管初级、中级、高级,要有一个考试,郭博也提到规定动作、自选动作。规定动作我的想法,应该有一些非主观类的题的题库,作为选择ABC就是对的,或是错的,应该让考生有一个明确的对错,这样非主观题的题库,这样初级的一些学生对一些基础的认知,和一些社会责任基础的知识的了解是很有帮助的,帮他们明确一下哪一些概念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起源是什么。
第二,我们培训中心也会做很多培训,包括给企业做内训,包括商业化的培训都有。我觉得仪式感还是挺重要的,韩主任一直在提升影响力,企业对这件事认知的态度,认可度。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仪式感也很重要,刚才钱老师也提到了,我们时间表上,我们原来讨论也提出过,这一年我们搞几次。这样我们可以搞一个首期,先做一期,这一期是很正式的,请了相关的专家做开班的仪式,正式培训,一天半、两天的时间,培训完以后总结、考试、发证书,很完整的仪式。让参与的学员来讲,这件事是需要认证的,我是需要花时间认认真真学习,我才能得到证书,这个证书的含金量也很高。首期能不能请到一些企业相关的负责人过来,对这个事情有一个见证,并且让那些学员也觉得我学那些东西以后在这些企业,未来的求职、升职、职业发展有作用。
第三,提高影響力,我们对外有一个宣传口径。这个标志一是认可我们有这样的身份,二是做这样的培训就能起这样的作用,参与培训就参与认证了,我学完这个东西就拿到这个认证。对外的宣传,一些学员,或初学者对这个也是得有认知的,这块和张总、孙总再统一一个,我们对认证标志,统一对外宣传的规范要怎么弄。比如说我们有对外培训的,不适合我们的就不用,适合我们的就用,起到宣传的作用。三点问题,不太成熟。
付先凤:针对我们认证培训提几点我的想法。四个维度,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应用化。
规范化。社会责任在中国有十年历程,也得给行业内的人做一个规范的培训。感谢孝文做了大量前期调研的工作,也设计了18个初级、中级、高级的模块。希望把这十您,在中国企业推动社会责任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可以更好结合。
专业化。企业认不认可这个培训,十年感触特别深,这个培训就是企业去认证,主体还是在企业能认可它,接受它,应用它。上个月我们连续两次在国家会计学院对中央企业的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上了一堂课,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我们的培训对象是专职的会计条线和法律条线,但是最后培训下来,我们讲的都是融入他自身业务条线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当时整个培训的效果,一方面是转播和宣教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结合两个职能部门的条线,去分析、剖析、解决他们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那社会责任的理念、工具、方法,比如说在会计条线,他们在做投资战略决策的时候,会计财务的全部预算,是不是考虑社会责任的风险。在法律这种重大的尽职调查里,是不是考虑安全方面的合理性,从而影响法律的合规性。我们告诉企业责任社会,给你的战略部、应用部、企管部一些规划,初级我们还不涉及,因为是普世性的。中级、高级的时候,针对一些行业定植专业化的课件。对于矿业,可能需要有一些专业开发的需求,定向。
国际化。知识、经验,如何和平台去嵌入我们的认证。欧盟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线上课程,也都是公开开放的平台。如果我们可以和郭博这边的GRI的认证,或国际现有的可持续嵌入,也是借力打力,借着他们的平台把我们更好传播出去。
应用化。我们认证的结果,认证给他一格证书以后,不是培训就结束了,而是后期应用的开始。后期的应用,我们目前想到了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界,我们也是去参加了好多大学商学院开的商业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课程,他的案例教学,知识体系,没有我们在实践层面更新得更快,更加反映一个趋势。通过我们这套体系的定向开发,1.0、2.01升级,完全可以和学校做升级,案例开发。陈老师也有MBA的课,也有企业高管想知道商业前沿和企业管理的知识。二是企业界,对企业职业CSR经理人,他们拿到认证以后,不是第一个裁掉他们,他们真正给企业发挥价值,推动应用和管理的融合。三是第三方机构,我们有培训讲师,培训教授,对于培训老师自己也是一种成长。同时我们合作发起的六方共同培育,或者是推广培训的市场,这样的话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大家都可以在里面发挥各自的作用。
张紫云: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进我来自麦当劳中国公司,我在麦当劳工作了20年,加入麦当劳也是从90年代开始做公关部。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也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真的非常荣幸,能够加入到这个智库。因为像我们这样,在企业实践经验很多,但是在理论方面,听了各位专家、老师讲的,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培训我也是刚刚了解到,还想了解到更多,包括培训的内容,以及各方面,发表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刚才谈到了,关于智库2018年相关的工作,有一个研究基地,作为麦当劳这边,能有这样的一个项目,可以推荐给大家,我们也愿意作为智库CSR的研究基地。我现在在麦当劳公司做基金部的工作,这个基金也是作为企业社会的CSR,也是一个公益项目。这个相当于全球的项目,已经从麦当劳分离出来,麦当劳成立一家慈善基金会,其中一个核心项目是在医院的旁边,为异地来就医的重症患儿家庭免费提供住宿,这个项目在全球已经作为独立的NGO组织。但是我们在全球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也是非常成熟的。应该是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这样的项目,我们的项目在去年刚刚在大陆落地,第一个项目在湖南长沙儿童医院旁边建了这样的核心项目,麦当劳患儿家庭援助中心,我负责这方面的项目。这个患儿家庭援助中心也想会给专家提供更多的资料,作为考察基地,也了解这方面的工作,我可以给大家分享这方面的。
刚才大家讨论培训非常准确,谈得非常到位。关于这方面,企业是否认同这方面,的确我们要更多地了解一下。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各个项目,付老师讲得非常好,从各个部门,包括麦当劳,从供应商的管理,包括蔬菜,我们也到基地看,农民你用农药,我们现在推广安全食品、蔬菜不能打农药。以及鸡类的产品,你打的抗生素,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我们从田间的田头,到餐桌的桌面上,你一系列都体现了很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我觉得做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真的是非常理智,从社会、我们企业,各个方面,包括公众,都是一种需要。像我们企业有一个包装,让大家接受你这些。还有合金量,我们在和公益接触比较多的有一个社工证,原来大家觉得社工不是有发展的,但是我们了解,大学有社工专业,而且有很多的公益机构要有社工证,大家会优先考虑。我们的中心,我们也鼓励人员考社工证,初级、中级、高级。这样的证,我们认证上了课是100%都拿,还是有比例。
张建斌:第一,社会责任。因为我是身处在食品行业里,食品行业从我们国家层面讲又是第一大产业,一年十多万亿,我们报社每年也办1-2次社会责任的高峰论坛。这里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家也谈到了,担心有多少人去认可这个东西。每一次活动大约在300个企业左右,真正形成社会责任的,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不过20家,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就10%。但食品行业都是一些小企业,都不大。每年我们办这样的活动,更多地促使这些行业企业有社会责任。当然大的比较大,像康师傅,这些大的企业都有做得很漂亮的,拿出来一看真是值得在行業推广和学习的。
另外,在食品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也少得可怜。在别的行业里,这种职业经理人既希望能够,或拿到这么一个证书。拿这个证书本身又是很严谨的,我想我们以后严谨的事要严谨地做,别开始做得先松后紧会出现一些乱子。
第二,证书。初级证、中级证、高级证,有没有什么比例和关系。你从事职业经理人的话,肯定要拿初级证书,你有的初级证书才能拿中级证书,初级证书到了四年能切到中级,中级再有几年才到高级,这个有没有时间。还是理论上通过了,我就可以进入到中级,进入到高级。在时间上,年限上,因为这件事做起来真的是艰巨的任务。我们也做了一些事,我刚刚从总编辑、副社长位置退下来,我现在在做两件事,也很接近,一是筹办中国食品大学,这是世界上没有的,中国也没有的。中国的食品,因为我在食品行业35年了,我就知道中国的食品为什么出口出不去,实际上是人家对我们的食品产生怀疑,这就不说了。但是反过来讲,外国人确实和所有的人,食品出不去,但是到中国来吃中国的中餐谁都说好吃。有好几次外国朋友来,包括政府的官员来以后,我们就开个玩笑,吃饭了,我说我们菜里都是地沟油做的,地沟油做的?你们的地沟油从哪来?这里人家知道,是我们出去吃饭,不剩饭剩菜就没有地沟油,现在中餐是可以吃的。现在食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才,二是成果。这两点改革开放30多年,快40年了,食品行业没有达到提升。我做的另外一件事,去年12月26日,就是后天正好是一周年,国家“十二五”,我用了四年时间去调研,跑了110个食品学院,我们现在的大学里设置食品学院一共是306个。我跑了110个完了以后,实际上是想为成立食品大学做铺垫。去年12月26日我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食品学院联盟,我现在叫中国实业智库,就是每一个食品学院给我推荐十个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我这个智库,我现在大学是4000名专家。还有700个院所再给我推荐十名,大约不少于10000个专家作为实业智库。食品行业真正大发展,上一个层次,就是人才和成果这两个,这两个是在相互的。
我说社会责任经理人大有发展前景,但是做起来是巨大的工程,任务艰巨,可能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很小。前期,我们还是要花费一些功夫做这件事。
高明旭:我从企业方面,我先说一下我们的企业,是全球大概排名前三位的制药企业,诺华集团中国,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全球70亿人口,大概有10亿人口用我们的药,1/7,受众面还是很广的。这样的企业总部是在瑞士巴塞,所以对医药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成立也比较早,要求也比较高。我们工厂每一个排放,包括对环境的影响,都受到非常严格地监控。
我认为在企业社会责任当中,行业中有了一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制药行业要求得更高一些。我特别支持,或赞同有这样一个认证的机构,或者是组织去主张,同时有更多人参与进去。我也希望我能成为首批认证的学员之一。
第二,我只从企业提出的一点我个人的建议,能不能做一些CSR的企业课堂,走到企业当中,做一些宣传,能让企业当中更多人了解。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企业都有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部门,我相信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他连部门都没有,我们怎么让他认同。我们得从比较容易接受的方面企业来下手,做一些比较有规模的CSR企业课堂,让企业当中的员工更多地了解。因为CSR工作在企业当中是一个小部门,当它去做一个CSR的活动的时候,是需要很多部门支持的。支持这个部门,甚至有些人都不了解,认为就是一个公益活动,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所以能让企业更多了解的同时,就等于把企业内部的受益慢慢变得社会化,更多企业参加了,你的影响力就做到了。这个过程中有比较愿意走到CSR的项目管理,甚至说有管理意愿的这些人,可能就是我们认证的最初的经理人的对象。你可能找到这个对象,比我们到社会上找更直接。同时也把学术责任和企业当中的优势地位凸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制药行业里还是非常普遍的,远的不说,像辉瑞、拜耳、诺华这样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是考虑很多的内容。就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我们就有很多项目。其中的一个项目,我们在四川的川西南,大凉山的深处,京昆铁路提供枕木的采伐区,在荒山上我们种树种。这个事情做下来,三五十年才能见效果,这个就是诺华企业社会责任全球抵消碳足迹的其中一个项目之一。我们在马里、阿根廷、哥伦比亚这样的项目,也有,加起来是1万公顷以上。30年以后碳吸收的含量,抵消了诺华1828年开始,这些人给地球带来的破坏,在环境方面,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都能补充回来,同时对地球也有贡献。我们隔壁的地方就是迪士尼的,两个加起来就有6000多公顷,自然恢复得两三百年,这个就加速了。像制药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力度还是比较强,比较高的。
咱们的智库,认证机构,可以从企业课堂,从我们开始,让更多人了解。甚至我们培养出来一些讲师,我们也可以给别的地方去讲,把这个事真正的,一步步地做成,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很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