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的“徽州文化年”

2018-05-30 10:48
社会与公益 2018年3期
关键词:徽菜徽州民俗

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

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乡愁”

也是不断吸引着感兴趣的国际友人们的

“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

2018年2月28日至3月5日,由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RCRA)、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华网、徽州之友和上庄书院主办的“老外乡村过大年之徽州行”文化体验活动在安徽省举行。

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对其的研究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微学”,其中徽商和徽州宗族文化、徽州工艺、古村落和徽派建筑、民间信仰与民俗、徽菜等文化内容深邃广博,令对中国乡村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外国友人们深感震撼。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微派竹刻)代表性传承人洪建华在介绍徽州传统的手工艺制作。

在溪头镇汪满田村,一行人亲身体验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鱼灯会”。几百年前,村人出于减少火灾的强烈愿望,试图通过用纸灯模拟鱼儿在水中的游动,寓意以水克火。这一民俗绵延至今,逐渐演化为全程由村里十到二十几岁的孩子们牵头组织、筹款、制作的形式,家族里的长辈们希望借此锻炼后辈们的个人能力。尽管今年孩子们开学早,鱼灯会筹备时间非常紧张,村中还是有四个支会做起了自己的大鱼灯。

当天晚上,黑夜的幕布上,大大小小的鱼灯闪烁着温暖吉祥的橙红色,它们在热闹的鞭炮声与灿烂的烟花下,穿梭在汪满田的街巷村桥,在村中的小广场上翩舞游动,喜庆非凡。

热心的村民把自家的小鱼灯给巴启明和安雅玩耍,让他们好好体验了一把村里过年的气氛。

作为徽州人崇拜的“古徽州的第一伟人”“太阳菩萨”汪华公的故乡,余川村的“抬汪公”声势浩大、游客济济。村民挥舞着足有120年历史的神旗,率领浩浩荡荡的队伍,或抬着汪华公塑像、各类布扎的牺牲,或敲锣打鼓、扮作马队、挥舞长龙,绕村一周后登上祭坛。

三个外国友人紧紧跟随着他们的脚步,留下珍贵的影像。对他们而言,徽州人对汪华公的信仰是他们以往没有多少接触,为汪华公举办的盛大纪念活动也格外特别。

爱达、安雅和巴启明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绩溪小吃,也是旧时当地人外出远行时吃的干粮——“敉糅”。

著名徽菜专家邵之慧老师则向大家介绍了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特点与徽州地理条件的重要联系,以及徽菜在历史进程中的流变,并亲自下厨为大家展示了幾道徽州土菜的做法,令以往只是对中国菜系有初步了解的外国友人们近距离观察了一番徽菜的制作。

“老外乡村过大年之徽州行”活动最后一天的下午,大家聚集在紫园。爱达、安雅和巴启明向在座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们分享了徽州文化最令他们震撼的部分,并简单介绍了他们国家的乡村现状和乡村文化保护情况。张建平老师表示,徽州文化具有包容性和文化人气质,它欢迎那些能与其共鸣、能识其精粹的“新徽州人”的融入。

猜你喜欢
徽菜徽州民俗
冬季民俗节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文旅融合下徽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民俗中的“牛”
徽州绿荫
概说徽菜
尹亲林:寻味徽菜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