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寒假是拆成两部分,在奶奶和姥姥家分别度过。寒假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当时爸妈的协议可能是一年的年三十在奶奶家团聚,下一年去姥姥家,所以我会被精准地安排年前在哪边“寄存”,对两边老人在过年前的各种忙碌记忆犹新。
姥姥是个美食达人,用现在的话可以这么称呼吧!要不是生不逢时,估计能成为网红老太太。其他不说了,先说猪肉吧。记得过了腊月二十,她就会一连声地催促小舅去朝阳门外神路街附近的菜市场拉猪肉。好像那个年代,想搞到那么多而且新鲜的猪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是托了关系的,所以姥姥总怕预定的好肉被别人抢走,一直到把小舅催烦为止。然后就是我傻乎乎地被放在一辆平板三轮车上,和小舅一起去人头攒动的市场里挤到猪肉摊前,再把半扇猪肉和一个猪头“押运”回来。一路上,我时不时惊恐地看着身边比自己笑得灿烂的猪头。之后的几天,就是姥姥的“战场”了:各种拆分和制作,有些切成肉块准备红烧——红烧肉是年三十家宴上最先被抢光的一道菜,有些剁成肉馅准备包饺子,有些炼油——我记得每次她炼油时我就在厨房门口蹦蹦跳跳,等着吃最后她递出来的一小碗油渣儿……至于那个可怕的猪头,在厨房摆了一天之后就神秘不見了,一直到变成一盘盘的凉拌耳丝、撒着蒜汁和几片香菜的猪头肉,以及红烧口条和一些我不认识的软烂但味道绝佳的肉菜。姥姥家年前的厨房里,总是飘着各种异香。我记得那时她还有一盆宝贵的面,放在有火、暖和的卧室里(当然后来我知道那是在发面),每次她看见面团发酵成功,都会乐得合不拢嘴,忙着蒸馒头、蒸红糖发糕、蒸金银卷、蒸豆包……于是在年前的几天,我好像从来没有正常吃过饭,每天都在揭锅时马上“收获”一个香喷喷的食物,一边在院子里玩一边很快吃完,等真正吃饭时就不饿了。姥姥做年前准备时这些食物的味道,比真正家宴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尤其是她乐此不疲、耐心地制作各种食物,一趟趟地去买各种年货的热情,让我至今对春节保持着浓厚的期待和幸福感。
奶奶家的年夜饭总是一成不变——紫铜羊肉火锅。因此准备起来比较容易,没那么轰轰烈烈。因此奶奶家的年前准备给我感受最多的不是吃,而是打扫。我觉得大概年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奶奶都很忙——把屋子里的东西全部搬到院子里,用掸子先扫房子,再掸放在外面的物件,再把所有东西归位。好几间房子都这么折腾,把老太太累得够呛。而我一边纳罕这样的折腾,一边乐于充当小助手帮忙搬来搬去,因为可以一边搬一边“检查”各种盒子、箱子、瓶子里装的都是啥,有时候奶奶心情好会给我讲讲这些老物件的来由,有时候失手打碎东西也会被呵斥一顿。但是这样的记忆也一直鲜活地印在脑海里,成为我留存的春节记忆的一部分。所以现在每年爸妈在过年前喜欢小倒腾一下柜子里全部摆设的习俗,我视若珍宝,觉得它可能要在我这一代失传了。
这篇卷首,是我写的过年回忆。不知道你会写出什么呢?不知道孩子们印象中的春节又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也想写,请一定写了念给孩子,也欢迎发给我。还是希望,春节,仍然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也为孩子留存属于他的温暖、独特、有浓郁烟火味儿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