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五下)教学及评析

2018-05-30 03:13杨修宝郑丹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灯草舅爷监生

杨修宝 郑丹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课文读熟了吗?生字词会写吗?(生答)

师:好,那我们开始听写。这一课有三个生词,准备好,听写第一个:监生。(生听写)

师:“监生”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师:是的,你还知道古代对读书人有哪些称呼吗?

生:秀才。

生:進士。

生:举人。

师:对,这都是对读书人的称呼,监生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但是有人说他这个监生是花钱买来的,因为他特别有钱。听写第二个词:侄子。

(生听写)

师:都写对了,看来你们基本功特别好,字迹也很工整。严监生有几个侄子?

生:五个。

师:真棒!阅读课文时提取人物信息很重要。课文除了写他的五个侄子之外,还写了谁?

生:奶妈、赵氏。

师:对,读小说的时候要提取关键人物的信息,并且要准确。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第三个词:郎中。

(生听写)

师: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生:郎中的意思是医生。

师:古代的医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医。你发现了吗?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略有不同,比如“下药”,这个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医生给病人开药方。

师:而现代这个词的意思是——

生:下毒。

师:我们称这样的文章为古白话文,古白话文中有一些词语和现在的意思不大一样。同学们,读古白话文时,要注意这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来学习。请你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老师给你们一些注释,有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注释,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我走到你身边的时候,希望能听到你琅琅的读书声。

(生读)

师: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生:写人的文章。

师:写人的文章我们要抓住什么问题来学习?

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来学习。

生:语言。

生:外貌。

生:动作。

师:抓住一个什么主要问题呢?

生:性格。

二、 细读课文,理解人物

师:是的,抓住性格就是抓住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来写。默读课文,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到依据画下来,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写在课文旁边。

(生默读课文,自读自悟。教师请一些学生将概括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师:谁写的“有钱”,依据是什么?

生:看课文介绍。

师:谁写的“节约”,依据是——

生:因为严监生想把两茎灯草去掉一根,所以是节约。

师:谁写的“小气”?

生:因为严监生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但是临死前却为了两茎灯草而不咽气,所以我觉得他很小气。

生: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说明很爱财。

师:写“吝啬”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是从“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这句话中体会到他很吝啬。

师:同学们有的说他是节约,有的说他是吝啬,到底是什么呢?“节约”的意思是——

生:不浪费。

师:对,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吝啬”的意思是——

生: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的也不用。

师:对,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那么我们再看看课文,一个临死之人,最可能惦念的就是亲人(板书:两个亲人),但严监生并不是;二侄子说可能是要交代财产(板书:两笔银子),也不是;奶妈说是想要找两位舅爷(板书:两位舅爷),这两位舅爷是严监生的主心骨,他有什么事都问这两位舅爷,但也不是。他惦记的是——

生:两茎灯草。(师板书:两茎灯草)

师:是啊,一个人马上就要死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他惦念的不是——

生:两个亲人。

师:也不是——

生:两笔银子。

师:更不是——

生:两位舅爷。

师:而是——

生:两茎灯草。

师:同学们,那你说说这是节约还是吝啬?

生:吝啬。

师:别急着下结论。同学们都知道他很有钱,那你知道他有多有钱吗?杨老师把《儒林外史》里的资料找来一些,你读一读:(出示)

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

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选自《儒林外史》

师:我看有的学生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了,为什么呀?

生:因为他有十多万银子。

师:你知道十多万银子是多少钱吗?有人大概梳理了一下,那个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00元左右——那位同学你把因为惊讶而张大的嘴巴合上一些(生笑)——同学们算一下,十多万银子是多少钱?

生:6000多万!

师:他是千万富翁啊,而且还有很多店铺。灯草多少钱呢?老师查了一下资料,一文钱能买两大

捆(师动作比画,生笑)。这么有钱的人,在生命最后时刻惦念的不是——

生:两个亲人。

师:也不是——

生:两笔银子。

师:更不是——

生:两位舅爷。

师:而是——

生:两茎灯草。

师:我看到了你们脸上有坏笑哦!这么有钱的人,你说他是节约还是吝啬呢?

生:吝啬。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说他吝啬都有点轻了,我们应该称他为——

生:吝啬鬼!

师:他都不是爱财的人了,而是——

生:守财奴!

师:看,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人物性格。那我问你,我一说吝啬鬼你会想起谁?

生:严监生。

师:我一说严监生,你会想起他的哪个动作?一起做给我看!

(生做伸两根手指的動作)

师:哈哈,友情提示一下,以后拍照的时候我们可要慎用这两根手指了。(生笑)

三、习得表达,拓展运用

师:同学们,人物性格我们学完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学点什么呢?

生:我觉得应该学学课文的写法。

师:是啊,经典的人物一定会有经典的写法,那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吴敬梓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到底有什么写作妙诀。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一下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请学生到黑板上写讨论的结果。)

师:很多同学都发现了动作加上神态的描写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经常用,可以让人物更形象、更生动。(出示:________________:“妈,渴死我了。”)

师:谁能在这句话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

生:我立刻跑到房间大声地说:“妈,渴死我了。”

生:我赶紧跑到妈妈面前,一脸着急地说:“妈,渴死我了。”

……

师:同学们说的挺多的,老师再来说一个,你们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我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气喘吁吁地说——

生:妈,渴死我了。

师:说着我端起一大杯水咕咚咕咚猛喝起来,(生做动作)说——

生:妈,渴死我了。

师:我舔着干燥的嘴唇,拉着妈妈的手说——

生:妈,渴死我了。

师:真会撒娇。接着,我皱了皱眉头,跺着脚大喊——

生:妈,渴死我了。

师:暴露了你们平时的生活!

师:不过一个班的同学都能发现课文里的动作、神态描写,那就不能叫作写作妙诀了。有一个小组真是高手,他们竟然发现了一种方法叫“三度重复”,谁来解释一下?

生:第一次大侄子说的不对,严监生很着急;第二次二侄子说的也不对,严监生就更加着急了;第三次奶妈说的还不对,严监生几乎已经绝望了;到了最后一次,赵氏说对了。

师:厉害,这种方法其实有一个学名,一会儿我们揭晓答案。用三度重复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请你迅速找出来。你发现什么了?

生:严监生一直伸着两个指头。

生:对了,动作可以重复写,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写作方法。平时写作时写一个人的标志性动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想想你的老师、同

学、亲人、朋友,谁有习惯性动作?

生:我妈妈扫地的时候总是把手放在腰上。

生:我妈妈坐着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跷二郎腿。

师:还有什么时候也跷二郎腿?

生:还有我考试考得很好,一进家门时,妈妈会跷着二郎腿表扬我。

师:班主任老师有没有习惯性动作?

生:我们班主任批作业的时候会撩一下头发。

师:还有什么时候?

生: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喜欢撩一下头发。

师:老师有时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也撩一下头发(模仿女老师的腔调):“你们怎么能这样呢?”(生大笑)

师:用重复写动作的方法来表现一个人物是不是挺有趣?刚才你们发现的这种三度重复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它在相声里面有个学名叫作“三番四抖”,就像许多笑话里面铺垫一次、铺垫一次,再铺垫一次,最后再抖出来。在课文中,大侄子说两个亲人是——

生:一番。

师:二侄子说两笔银子是——

生:二番。

师:奶妈说两位舅爷是——

生:三番。

师:赵氏说两茎灯草是——

生:四抖。

师:那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做一个小练习。(出示)

爷爷年纪大了,有些糊涂,手里拿着眼镜,还唠叨着:“我的眼镜呢?”这不,早上,爷爷的手机又找不到了。我们得让他找几次,然后再抖出来?

生:三次。

师:或三次以上。都在哪里找?

生:在卧室里找,没找到。

生:口袋里找,也没找到。

生:厨房里找,还是没找到。

师:最后在哪儿找到的?

生:卫生间。

师:有位特别有名的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说在冰箱里找到的。有意思吧!平时生活中的人、事,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写,这种方法叫作——

生:三番四抖。

师:还可以用上神态和动作,

也可以把动作重复写。今天我们既学到了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还学到了一个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要感谢吴敬梓先生,更要感谢严监生,他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经典动作,让我们用他的经典动作来感谢他。

师生:(做伸两根手指动作)耶!

【评析】

这是一节彰显文体意识的课堂教学。杨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依“体”而学,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表达方法。

这是一节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教学。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既有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有学生的静思默想、品悟批注、合作探究。课堂上看得见学生的预学、独学、群学、延学,学程设计不着痕迹,让学习真实发生,台下观课的老师或暗自赞许,或掌声响起。下面结合教学构思、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达成,我们再一起评析这节课的大道至简。

一、品词造境,课艺精湛

上课伊始,杨老师直接检测预习情况,听写四个词语“监生、侄子、郎中、下药”,是在会写的基础上“聊”词义。简单的环节,实则不简单的构思,处处勾连后面的学习。“监生”引导学生了解到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更是引导学生对古代读书人称呼中还有秀才、举人的进一步学习,并悄然渗透严监生是个有钱人。“侄子”很简单,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严监生有五个侄子,可是这也是在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几个关键人物是怎样凸显严监生这个形象的。“郎中”学生基本都知道是医生的意思,但是,杨老师要解决的问题是文中“下药”等词语古今意思的对比,引出古白话文的特点及学习古白话文的方法,更为下文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最佳的“学境”。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彰显了杨老师朴实而精湛的教学艺术。

二、品悟形象,课脉流畅

杨老师这节课以读为路径,用一个简单而直接的问题“写人的文章我们要抓住什么问题来学习”来统整教学。学生聚焦“两茎灯草、节约、吝啬”,经过一次又一次深入的讨论,对严监生人物形象的认识由节约到吝啬,再到吝啬鬼、守财奴,跃然纸上,深入内心。这样的细细揣摩,由浅入深的巧妙铺陈,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变得立体,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意思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几个回合、几个层次的读,使学生剥茧抽丝,逐步洞悉严监生的外在表现及内在精神实质,课脉流畅,大巧不工。

三、品写贯通,课局大气

这节课,杨老师从学生的思考和接受原点定位教学。课堂上,他倾听学生的汇报,关注学生的思想,偷瞄学生的表情,他陪着学生讨论,等着学生发现,看着学生成长。他与学生之间妙趣横生的对话将“沉闷”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他引导学生随文练写,如 “三番四抖”的表达方法的学习,使得学生当场的语言实践与教师的指导相映成趣。让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的体味之中,在理解、实践、创造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足见杨老师深谙语文教学之道,折射出思考的深度及课堂的张力与大气。

统观这节课,杨老师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引燃学生的乐学“点”。他从学生的真实感受出发,从文本言语的视角来阐释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张。他的课堂简单而又深刻。我们从他对文本解读的深度,看到了他课堂教学的高度。他的课堂告诉我们教学是一种印染,而不是一种赋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研究院 /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灯草舅爷监生
舅爷的心愿
灯草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发现你人生的灯草了吗?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认 亲
二舅爷心中的那幅画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