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18-05-30 07:27刘晓利刘书莲李聪慧丁慧琴
新中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针精神分裂症效能

刘晓利,刘书莲,李聪慧,丁慧琴

1.洛阳荣康医院,河南 洛阳 471013;2.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性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情感思维与行为障碍,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药物、生物学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后虽可有效改善患者阳性症状,但极有可能降低患者的自我评价和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其预后;且精神分裂患者用药依从性差,长期用药对患者身体和社会功能造成极大隐患[1~2]。智能电针基于传统针灸的理论,通过刺激参数变化处理留针时间,克服患者畏针心理,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用针带来的感染风险[3];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增强社会支持并减轻患者病耻感与焦虑情绪[4~5]。本研究主要探讨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6]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为首次发病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高于60分者;年龄20~60岁者;具备初中以上学历者;均对本研究内容与目的知情同意等。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本研究。

1.2 排除标准 合并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发育迟滞或脑部神经衰退者;伴有抑郁症、意识功能障碍者;存在电针禁忌症者;滥用药物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54例。观察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22~57岁,平均(38.24±8.68)岁;病程1~8年,平均(3.59±1.04)年;受教育年限10~15年,平均(11.26±1.18)年。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22~59岁,平均(39.63±8.71)岁;病程1~8年,平均(3.51±0.95)年;受教育年限 10~15年,平均(11.55±1.24)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智能电针进行治疗:①阳性症状者给予氯氮平、利培酮等,阴性症状者给予舍曲林、西酞普兰等,此外可酌情给予地西泮类镇静药物。②智能电针:选取百会、印堂、双侧太阳、足三里与合谷等穴位,常规消毒,所有患者均采用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0.5~0.8寸针灸针平刺百会,施以平补平泻法;0.3~0.5寸针灸针平刺印堂,30°~45°斜刺太阳穴,0.5~0.8寸针灸针直刺合谷,且均施以捻转泻法;1.0~1.5寸针灸针直刺足三里,施以捻转提插补法;针刺同时将针柄与电针治疗机接通,采用频率为80~90次/min的脉冲电流,治疗过程中缓慢增加电量,以患者局部麻、胀但感到舒适为限,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2组均连续治疗3月。

2.1 对照组 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患者用药,并嘱咐其谨遵医嘱,向患者家属强调家庭照护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2.2 观察组 患者治疗期间给予认知行为干预:①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了解患者个性特点、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情况,并有序记录患者思维、情感和行为变化,引导患者觉察自己的内部逻辑;②认知行为训练:开展心理诊断、心理教育、自我对话及写治疗日记等活动,加深患者对自身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的认识,讲解并传授认知应对方法,提升其自我接纳意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采取放松训练、社交练习等方式鼓励患者多与社会接触,并将认知行为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③正面鼓励,依据患者表现,挑选认真配合干预并积极完成各项治疗者,给予正面反馈并树立榜样,如设置“社会需求满足”奖励,表现优秀者可优先选择日常活动方式,如参与手工制作、书法绘画、影视欣赏等,奖励其与家人联系等。

2组均连续干预3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PANSS评估2组治疗效果,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3部分,按严重程度计为0~7分,得分越高表示精神分裂症状越严重;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2组自我效能感,该量表包括10项目,各项目按严重程度计为0~4分,总分值为0~40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好;③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采用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定2组精神症状,情绪方面包括烦躁不安、恼怒多言、呆滞少语、妄想等;舌质暗淡有瘀斑,舌苔发白或发黄;脉象细弦或沉弦而迟等;按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1、2、3、4分,总分值为3~12分,评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④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2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等3部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P A NS S评分比较 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

表1 2组治疗前后P A N S S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P A N S S评分比较(±s)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②P<0.05,③ P<0.01

组 别n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4 54 54 54阳性症状21.53±5.29 15.41±4.15①③21.46±4.92 18.81±4.34①阴性症状19.04±4.57 14.20±4.24①②18.95±4.42 16.08±3.51①一般精神病理34.60±6.53 25.94±5.30①②36.43±6.41 28.27±4.15①总分74.52±8.10 52.10±7.52①②75.28±6.14 55.09±7.05①

4.2 2组治疗前后G S E S评分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2组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G S E S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G S E S评分比较(±s)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54 54治疗前14.94±2.37 15.02±2.29治疗结束后24.94± 2.31①②18.28± 2.14①治疗结束后3月29.54± 2.03①②22.98± 1.39①

4.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s)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②P<0.01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54 54治疗前10.57±0.50 9.94±0.63治疗结束后6.25± 1.30①②8.03± 0.87①治疗结束后3月4.28± 0.45①②5.97± 1.20①

4.4 2组治疗前后S Q L S评分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评分及SQL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表4 2组治疗前后S Q L S评分比较(±s)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S Q L S评分比较(±s)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②P<0.01

组 别n观察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4 54 54 54心理社会27.41±10.28 17.43±6.72①②27.86±10.25 27.04±9.42动机/精力42.74±9.97 35.21±9.50①②43.19±9.45 42.05±8.69症状/副反应26.62±4.68 13.30±5.87①②26.73±4.71 25.15±4.55总分93.72±12.16 65.20±5.64①②95.18±11.49 94.02±12.81

5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临床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器质性病变、社会压力等因素有关,该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正常生活。传统药物治疗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自杀、反复发作等风险升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中医学将精神分裂症归属癫狂范畴,癫证则基本符合阴性症状,狂证以阳性症状为主,此外较多患者伴有呆症,即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功能下降等。唐宋元时期朱丹溪提出了运用“活套疗法”治疗癫狂,主张“以情胜情”;孙思邈则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十三鬼穴”治疗癫证。精神分裂症的病变关键在于思维障碍,《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所以任务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思维障碍与五脏脏气虚实有关,且主要与心气,即脑功能有关,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等是其主要病机。

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在中医体系中应用已久,特定穴位的选择如十三鬼穴、百会、五输穴等较为常见,且随着智能电针的发明,使得针刺操作简便化,持续精准刺激穴位的同时不影响其疗效,无论是对疾病的整体治疗还是靶症状的缓解均取得较好效果,得到临床广泛认可[7~8]。研究表明,与常规干预相比,认知行为干预在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中具有独到优势,具体表现为帮助患者增强其对自身症状的认识,强化其自知力、自控力、自省力,最终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治疗配合度,提高临床整体疗效[9]。

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在智能电针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后可强化患者自控力与用药的依从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个体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对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因此,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0~11]。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个体自主神经唤起功能、儿茶酚胺分泌以及内源性鸦片肽释放水平等均是其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自我效能感差者生化物质水平异常升高,免疫系统失调或损伤[12~13]。

智能电针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调节经络趋于舒畅,促使阴阳平衡,机体整体功能得到改善,最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整合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改善其惯性思维模式,使其意识到非理性认知的隐患与危害,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实施良好的自我管理,熟练掌握认知和行为应对技能,以积极的心态与理性的时间应对应激,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减轻临床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14]。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2组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评分及SQL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以促进患者预后。

[1]范洪峰.利培酮联合电针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P300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1):43-45.

[2]王红梅,赵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1):95-98,102.

[3]龚士虎,瞿永华,艾春启.针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79-81.

[4]Gawd a Ł,Kołek M,OlbryJ,et al. Decreasing selfreported cognitive biasesand increasing clinicalinsight through meta-cognitiv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 J Behav Ther Exp Psychiatry,2015,48:98-104.

[5]唐伟,杨馥银,章金良,等.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6,38(20):1679-1682.

[6]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7]宁式颖,郑璐,李响,等.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取穴规律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32(2):31-34.

[8]罗蛟龙,陈雨婷.针刺鬼门十三穴配合内服生甘遂末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J].吉林中医药,2017,37(10):1064-1065.

[9]邓小豆,张宏强,巍琼.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9):1305-1309.

[10]荣建萍.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5,26(15):2327-2329.

[11]Vaskinn A,Ventura J,Andreassen OA,et al.A social path to functioning in schizophrenia:from social self-efficacy through negative symptoms to social functional capacity[J].PsychiatryRes,2015,228(3):803-807.

[12]陆晶晶,茆正洪.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5):347-349.

[13]李江婵,朱政仁,袁水莲,等.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1):3874-3877.

[14]储文革,陈燕,赵兵,等.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6):394-396.

猜你喜欢
电针精神分裂症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