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 云
中国人爱吃面,北京人更爱吃面。说起老北京人对面条的喜爱,那可谓“情有独钟”。面条是北京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经常出现在餐桌上,而多年下来形成的风俗,使人们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里也离不开面条。春节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北京人在大年初二必要吃面条;随节气也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这一天也是要吃面的。孩子过满月要吃“满月面”,老人过生日要吃“长寿面”,连娶妻嫁女的婚宴上也不能少了“喜面”。
这一清早儿的热汤面,晌午的炸酱面,晚晌的打卤面,都不带重样儿的。夏天来了,面条就更受欢迎了,炸酱面、麻酱凉面、榨菜面、茄子面、打卤面……可以天天换着花样地吃。高温天气,人们往往食欲不佳,这时在院子里摆上桌子,面条过了凉水,浇上不管是麻酱、炸酱还是各种浇头,配上五颜六色的菜码,吃着嘴里清爽、身上凉爽。
炸酱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吉林等北方地区。炸酱面在北京的名气堪比烤鸭,游客来了北京必得尝一尝。老北京炸酱面讲究不少,菜码要齐全,酱要正宗地道,面条要筋道爽口。您要是问哪儿的炸酱面最好吃,那肯定是家里做的了。
在北京,夏天没有几家不吃芝麻酱凉面的,因为既省事又凉快。北京人吃芝麻酱凉面,必备的有拌好的芝麻酱、花椒油、蒜蓉汁、老陈醋、黄瓜丝,依个人口味还可以备上芝麻盐和水萝卜丝。拌上各种调料的芝麻酱凉面一入口,首先感觉到的是凉,接着就是麻酱香、花椒香、芝麻香,还有蒜香、黄瓜香,让人胃口大开。
北京人逢年过节必吃的“打卤面”也是很有些道道儿的。说起这个面席里的打卤面,用鸡汤或肉汤煮水发的口蘑,当然发口蘑的水一定也要加在汤里,放入海米、木耳、黄花、鹿角菜等同煮调味,用水淀粉勾芡,泼入打散的鸡蛋液,另外用小铁勺放上油,把花椒炸香,趁热往卤上浇,这叫“油皮”。当然茄子丁、茄子丝、西红柿等亦可如此制成卤子。吃的时候可辅以翠绿的腊八蒜和青蒜末,如今也有人改配香葱末了。打卤面最好吃锅挑,也可过凉水,可以将卤子浇在面条上拌食,还可以将卤子放在碗里佐食。
关于打卤面,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要说历史上的皇帝坐拥天下,无不过着奢华的生活,但偏有一位清代的道光皇帝,一生崇尚节俭。道光在生活中只用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除龙袍外,衣服破了打上补丁接着穿。他还定下一条规矩: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道光皇帝对皇后非常敬重。有一次,皇后生日,他决定为皇后祝寿。于是,满朝亲贵重臣都献上寿礼,拜寿完毕开了宴席,却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了皇后寿宴,道光皇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皇后为此还非常感动呢。
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来看,打卤面食材取用广泛,荤素搭配,主(食)副(食)搭配,包含了多种营养素,一碗面就做到了“食物多样化”,放到今天也是非常科学的一道美食。
打卤面
原料:水发木耳,水发黄花,水发鹿角菜,水发口蘑,水发海米,鸡蛋,肉片,葱姜汁,肉汤(用整鸡和猪肉煮制),八角,黄酒,酱油,香油,花生油,盐,白胡椒粉,花椒,姜末,淀粉,面条。
做法:把肉汤倒在锅内,水发木耳、黄花、鹿角菜、口蘑分别择洗干净改刀或撕碎放在锅里,放八角、肉片、葱姜汁、酱油、黄酒、海米,加盐、白胡椒粉,烧开打净浮沫,用水淀粉勾芡,鸡蛋液泼在锅里搅匀,细姜末放在卤上,用香油和花生油炸花椒,制成花椒油浇在细姜末上即可。开水煮面条,浇上卤即可食用。
特点:菜饭结合、营养丰富的精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