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西夏瓷器的意境之美

2018-05-30 07:34撰文
收藏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扁壶刻花白瓷

撰文/王 茜

① 褐釉剔刻花瓷扁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② 白瓷花口瓶 内蒙古博物馆藏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范畴之一,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何为意境?现代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认为,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而言,他所表现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陶瓷艺术作为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见证,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它既是生活实用品,也是一种空间艺术,外观上虽是静态的容器,容纳得却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观念。它“崇尚人格和意境的追求,……通过建筑般的结构线条,音乐般的节奏韵律,舞蹈般的造型姿态,梦幻般的陶瓷釉彩完成自己的意境创造。”

西夏瓷器是在宋磁州窑系、定窑系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装饰手法、风格和器物种类等方面具有了整套工艺体系。因西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与中原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夏瓷器艺术既吸收借鉴汉文化又具有党项民族特色,西夏民族的文化意识和观念也通过西夏瓷器的意境之美而展现出来。

西夏瓷器的造型之美

圆润的意境。“中国思想史上的圆道观念认为,与时空一体的天地万物运动,具有往复循环的特征。”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西夏瓷扁壶的外形轮廓线上,即为首尾相连,气脉贯通,整体连贯和谐。圆形是一种饱满柔和的形状,在多艰的生活中,人们往往能从这些圆形的器皿中得到心灵的抚慰。

圆道观念还是一种求全意识的体现,是人们对圆满生活的一种祈愿,体现在瓷器上即为完整性。中国艺术境界中,常常对审美对象赋予人的精神内涵,所以常把对象拟人化。如对瓷器各个部分拟人化称为口、颈、肩、腹、足、底等。一些附件造型拟人化称为耳、鼻、嘴等,每个器物在形体上或上下呼应,或左右对称,或均衡,给人完整的感觉,体现出“求全”的造型意识。西夏瓷扁壶圆口、圆颈、前后扁圆腹、肩部对称圆形双耳、圆形圈足,均衡完整的器形在视觉上使人感到平和圆满,进而使心理上获得稳定感和满足感。(图1 褐釉剔刻花瓷扁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曲妙的意境。“曲”展现的是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美学家荷加斯称“曲线、波状线、蛇形线为优美的线条”,曲线以其活泼流畅的特征使视觉愉悦,它富于变化,柔和圆润,流畅舒展,富有弹性。“曲线是柔和、温雅的,反映了中国美学重视和谐的精神。”西夏白釉花口瓶,由长颈鼓腹形成曲折流畅的瓶身,给人端庄典雅丰润之感;喇叭花般小巧曲折的瓶口,使人感受到鲜花一样的美丽与清香。(图2 白釉花口瓶,内蒙古博物馆藏)

西夏瓷器的釉色之美

陶瓷釉色之美,在历朝历代各个窑厂有不同的体现,西夏窑厂多以烧制黑、白、褐三色为主。西夏瓷器对黑、白的偏好,一方面,可能由西夏社会风俗崇尚黑、白所致。另一方面,在釉色的选择上,中原磁州窑、定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① 白瓷豆 宁夏博物馆藏

“类银” 的白瓷意境。白瓷是数千年来瓷工努力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人们把白瓷比作“羊脂玉”,它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最基本原因。定窑在我国宋代以白瓷著称,与汝、官、哥、均四窑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定窑白瓷以“典雅秀丽”著称,烧制工艺技巧很高,胎骨较薄,洁白细致,窑釉为乳白色,柔和莹润。西夏白釉瓷是在定窑系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西夏白瓷胎细壁薄,内外壁施白釉,釉色光润。因西夏瓷土略发灰或黄色,为追求洁白的感觉,均在胎骨上涂化妆土,然后挂透明釉。又因化妆土配置出色,洁白细腻,故西夏白瓷釉白而微闪淡黄或淡青,釉光莹润,给人以朴素雅洁之感。(图3 白瓷豆,宁夏博物馆藏)

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中,承袭了最原始的色彩感知,在“五行五色”观里,白色和五行中金相对应,在太极图中白代表太阳。所以,白色被中国古人列入正色,表示纯洁、朴素、光明、充盈的本质。西夏人对白的喜好由来已久,西夏皇族拓跋氏源于东北鲜卑族,自古以来,东北部族就有偏爱白色的习俗,以至鲜卑族有“白虏”“白部胡”的别称。党项族则以白为美、为善。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称帝后,衣白衫,戴白高毡帽,以示崇高。西夏瓷器也多以白釉瓷为精、为贵。

② 黒釉瓷灯 宁夏博物馆藏

“幽深”的黑瓷意境。黑釉瓷器是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并在还原焰或氧化焰中烧成。黑瓷的兴盛主要受宋代斗茶之风的影响,将半发酵的茶膏饼研碎放在茶盏中,开水冲下后水面会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易观察其沫色,因而北宋晚期,黑釉茶盏愈发流行,黑釉器的制作也日趋精良。西夏黑釉器,部分釉面闪银质光泽,晶莹光亮,它那浑沉明亮、含蓄端庄的釉面,看似平凡,却独具一种特殊的魅力。

从美学角度看,黑色是最沉稳、厚重的颜色。中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时期“尚黑”的时间最长,传统色彩体系把青、白、黄、红、黑视为正色,即尊贵的颜色。西夏大量烧制黑瓷,或许黑色瓷器更能表达西夏人雄心壮志的气概。(图4 黑釉瓷灯,宁夏博物馆藏)(图5 黒釉双耳剔刻花瓷罐,宁夏隆德县文管所藏)

黒釉双耳剔刻花瓷罐 宁夏隆德县文管所藏

西夏瓷器的装饰之美

对美的追求促成了各种瓷器装饰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一个高峰。此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所产瓷器,在装饰风格上最成熟、最丰富、也最美,西夏瓷窑自然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剔、划、刻是西夏瓷器装饰的主要手段,装饰特点可归为两大类:白釉划花、剔花和白底黑花、褐花。

大多数西夏白瓷均挂化妆土,器物成形后,先在器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用工具在化妆土上划出纹样,化妆土极白,划过之后线条因露胎自然形成浅灰色线条,线条流畅,纹饰自然奔放,如淡墨在白纸上勾描一般。在采用划化妆土方法绘出图案之后,把一些空白无纹饰处的化妆土剔掉,露出大面积胎壁,使构图分布更清晰,白色主体纹饰愈显夺目,呈现出浅浮雕的效果。在乳白透明的釉层下,精细的纹饰玲珑地映现出来,与细薄的瓷胎和谐统一,透出一种柔和含蓄之美。

白底黑花、褐花是在挂白色化妆土的胎上施黑釉、褐釉,然后刻花,再剔去花以外的黑釉,露出化妆土,再施透明釉烧成。黑色花纹与白色底形成强烈对比,使物象更加强烈,视觉冲击力极强。如果说白釉剔刻花瓷器表现得是一种幽雅的“静”之美,一种高贵雅致的意境。那么黑釉剔刻花瓷器彰显的则是生气勃勃的“动”之美,一种雄厚大气的意境。

牡丹是西夏瓷器纹饰题材中使用最多的花纹。牡丹花,种类繁多,以色彩绚丽、芳姿艳质、天然姣美被冠以“花中之王”,享有“国色天香”的盛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以来牡丹便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成为工艺美术品的装饰题材。宋代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等地的陶瓷上,均广泛采用牡丹纹。

虽同为牡丹纹,表现在西夏瓷器上则变化无穷,绝不千篇一律。窑工通过不同的笔法、设计和处理,勾画出折枝牡丹纹、缠枝牡丹纹和串枝牡丹纹。折枝牡丹,枝干或曲或直,花叶自由奔放,数枝牡丹对应的构图,写实性的描绘手法,更显牡丹逼真形态;缠枝牡丹,花叶缠绵,盘旋连续,整体画面充满勃勃生机;串枝牡丹,花叶疏落有序,多枝牡丹连成一串,流利洒脱。(图6 褐釉剔刻牡丹花瓷颈瓶,宁夏盐池博物馆藏)

瓷器的装饰依附于瓷器造型而存在,没有瓷器造型就无从谈瓷器装饰。瓷器装饰是以瓷器造型为基础,并与之共同实现瓷器的意境美。独具特色的西夏黑釉剔刻串枝牡丹纹四系扁壶,浑厚质朴、端庄大气的扁圆器形,一串牡丹首尾相连环绕壶面,与浑圆的器形整体气质和谐统一。四枝牡丹花叶形态各异且有起有收,起始者枝叶粗壮肥润,花朵饱满硕大,依次过渡至收尾者枝叶纤细,花朵柔美。自由奔放、率直粗狂的笔意与西夏扁壶独特的造型结合,其结构设计相得益彰,互为衬托,把党项人粗犷的胸怀和奔放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图7 黒釉剔刻牡丹花四系瓷扁壶,宁夏海原县文管所藏)

一个民族历史的痕迹靠文化艺术体现,中国传统瓷器艺术对意境的追求,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一,瓷器艺术的神采和意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旨趣,具有永恒之美。

① 褐釉剔刻牡丹花瓷颈瓶 宁夏盐池博物馆

② 黒釉剔刻牡丹花四系瓷扁壶 宁夏海原县文管所藏

猜你喜欢
扁壶刻花白瓷
扁壶为什么扁
北朝到唐代陶瓷扁壶发展脉络探究
——以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隋代青釉扁壶为切入点
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与图案创新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与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对比研究*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西夏扁壶造型与装饰工艺述略
“南海I号”福禄扁壶说略
耀州瓷刻花装饰手法与创新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