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我国人口生育率趋势分析

2018-05-30 00:46:59程志伟杨永利贾晓灿杜玉慧夏振华张卫萍施学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孩生育率队列

程志伟,杨永利,贾晓灿,杜玉慧,夏振华,张卫萍,施学忠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郑州 450001

育龄妇女生育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1]。自1990年以来,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生育率更替水平,且生育率有下降的趋势[2]。人口结构变动、生育政策改变和人口数量变化等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3]。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 APC模型)是一种同时估计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对结局变量影响的模型[4-5]。该模型有多种拟合函数,不同拟合函数对结局变量的分布要求不同:线性回归模型要求结局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要求结局变量服从Poisson分布,logistic 模型要求结局变量服从二项分布。智冬晓等[6]曾使用APC模型对北京市人口生育率进行分析,阐明了北京市新生人口激增的原因。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我国生育率变化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估计的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口生育率是否受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的影响,揭示生育率在年龄、时期和队列上的变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1995、2000、2005、2010及2015年生育率及各孩次生育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995、2005和2015年为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1.2APC模型的拟合

1.2.1 APC模型的数学函数

式中,Eij和Pij分别代表第i个年龄组在第j个时期组的死亡数和调查人数;μ表示死亡率的截距项;αi表示第i个年龄组的回归系数;βj表示第j个时期组的回归系数;γk表示第k个出生队列组的回归系数。

1.2.2 队列确定 APC模型要求年龄、时期及队列间隔相等,否则将会出现相邻队列信息重叠现象[7]。该研究以5 a为间隔,共纳入7个年龄组(15~、20~、25~、30~、35~、40~和45~49岁)、5个时间点(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和11个队列(1946~、1951~、1956~、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和1996~2000年)。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提取和保存数据,折线图绘制采用R3.2.5,模型估计采用Stata12.0。采用APC中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对生育率的影响,为消除年龄、时期和队列的共线性问题[8],参数估计方法采用内生因子算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我国生育率变化的趋势见图1。我国总生育率在1995~2015年有下降趋势,其中一孩生育率下降幅度最大,二孩生育率在2010年后有一定的上升,而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变化趋势不明显。

图1 各孩次生育率变化趋势

2.2各孩次年龄别生育率随时期和队列变化的趋势

2.2.1 各孩次年龄别生育率随时期变化的趋势 见图2。我国总年龄别生育率呈现生育率降低和生育高峰推迟的现象。各孩次年龄别生育率变化趋势不同。一孩年龄别生育率和总年龄别生育率的变化趋势相似,生育高峰从1995年的20岁推迟到2015年的25岁。二孩年龄别生育率高峰值及生育高峰均无明显变化,生育高峰为25~30岁年龄组。而三孩及以上年龄别生育高峰无明显变化,为25~35岁年龄组,2000后生育率高峰值变化不大,但均较1995年明显降低。

左上:总生育率;右上:一孩生育率;左下:二孩生育率;右下: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图2 不同时期各孩次年龄别生育率

2.2.2 各孩次年龄别生育率随队列变化的趋势 见图3。①我国各年龄段生育率变化趋势不同。20~29岁年龄段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0~24岁年龄段下降趋势明显;30~39岁年龄段生育率有所上升;其他年龄段生育率维持稳定趋势。②各孩次年龄别生育率随队列变化趋势亦不同。20~24岁一孩生育率随队列推移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他年龄段一孩生育率变化趋势不明显;30~39岁年龄段二孩生育率随队列推移上升幅度较明显;所有年龄段的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均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

左上:总生育率;右上:一孩生育率;左下:二孩生育率;右下: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图3 不同队列各孩次年龄别生育率

2.3APC模型拟合结果见表1。①在年龄效应方面,20~34岁年龄段总生育率较高,而15~19岁及35~49岁年龄段总生育率相对较低;在时期效应方面,我国总生育率在2000年有所下降,而2015年有所上升;在队列效应方面,1966~1985年出生人群总生育率高于其他队列。②一孩生育率受年龄和队列的影响。20~29岁年龄段一孩生育率较高,35~49岁年龄段一孩生育率较低;一孩生育率较高的出生队列为1971~1985年;时期效应对一孩生育率影响不明显。③二孩生育率受年龄、时期和队列的影响。二孩生育率较高的年龄段是20~34岁,较低的年龄段是15~19岁及40~49岁;二孩生育率在2000年下降,在2015年有所上升;1971~1975年出生人群比其他队列二孩生育率高。④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只受年龄的影响。25~34岁是三孩及以上生育率的高峰年龄段。

表1 我国生育率APC模型拟合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APC模型对我国人口生育率进行趋势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对我国人口总生育率以及分孩次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生育率主要呈现生育高峰推迟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一孩生育率受年龄和队列的影响,二孩生育率受年龄、时期和队列的影响,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只受到年龄的影响。

我国生育高峰推迟,生育率有下降的趋势且以一孩生育率最为明显,可能与我国初婚年龄模式改变有关。有研究[9]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初婚年龄明显延迟。本研究还发现我国生育率受年龄、时期和队列的影响,而且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不同孩次生育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一孩生育率主要受年龄和队列的影响,20~29岁是一孩生育高峰年龄段,1971~1985年出生队列人群一孩生育率相对较高,时期效应对一孩生育率影响不明显。此结果提示我国生育政策的改变对一孩生育率并未产生较大影响,较晚出生队列人群的一孩生育意愿并没有降低。20~24岁年龄组一孩生育率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这与我国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有关。我国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0年的3.7 a上升到2012年的7.5 a[10]。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使得我国平均初婚年龄延迟,进而导致20~24岁年龄组一孩生育率急剧下降。总之,一孩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的改变。年龄结构、时期政策和队列均是二孩生育率的影响因素。二孩生育高峰的年龄组是20~34岁,较一孩生育高峰有一定的延迟。与其他孩次生育率变化不同的是2015年我国二孩生育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2013年实施的生育政策宽松化调整有关[11]。1971~1975年出生队列人群相对其他队列人群有较高的二孩生育率,分析其原因,在生育政策调整时,这个队列的人群年龄在40岁左右,临近生育年龄的边界,因此比其他队列的人群有更强的生育意愿。受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低年龄组漏报和瞒报也会影响新生儿生育率[12];二胎生育政策的出台,漏报和瞒报比例必会降低,因此二胎生育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与一孩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变化趋势相比,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变化趋势不明显,仅受年龄结构的影响,25~34岁是三孩及以上生育的高峰年龄段,而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对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并无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生育率变化趋势受年龄结构、时期政策和出生队列的影响,不同孩次生育率受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的影响也不同。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我国二孩生育率将进一步增加,突出表现在高龄产妇二孩生育率增加,提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高龄产妇的保健工作。

[1] 许春杰,尹素凤,郭春月,等.河北省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变化及未来人口预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1):75

[2] 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等.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J].中国社会科学,2014(4):78

[3] 赵俊芳,王媞.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的研究热点与作者分布:基于1857篇CSSCI论文的计量分析[J].人口研究,2014,38(3):104

[4] CLAYTON D,SCHIFFLERS E.Models for temporal variation in cancer rates.Ⅰ:age-period and age-cohort models[J].Stat Med,1987,6(4):449

[5] CLAYTON D,SCHIFFLERS E.Models for temporal variation in cancer rates.Ⅱ:age-period-cohort models[J].Stat Med,1987,6(4):469

[6] 智冬晓,许晓娟.生育率结构性变化与新生人口激增:基于北京的APC模型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6,33(3):106

[7] PENCHEON D.Monitoring the health of populations:Statistic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J].J Public Health(Bangkok),2005,27(1):128

[8] YANG Y,SCHULHOFER-WOHL S,FU WJ,et al.The intrinsic estimator for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what it is and how to use it[J].AJS,2008,113(6):1697

[9] 石国平,李汉东.中国人口的初婚年龄分布与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21(4):97

[10]孙百才,刘云鹏.中国地区间与性别间的教育公平测度(2002-2012年):基于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基尼系数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3):87

[11]宋健,唐诗萌.1995年以来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5):121

[12]米红,杨明旭.总和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的修正与评估研究:基于1982-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1%抽样调查数据[J].人口与发展,2016,22(2):12

猜你喜欢
三孩生育率队列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江淮论坛(2022年2期)2022-05-29 23:29:08
“三孩”生育政策落地的综合施策研究
江南论坛(2022年7期)2022-04-29 15:37:30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人口与发展(2021年6期)2021-12-21 07:29:24
放开“三孩”,能刺激生育吗?
国产奶业抓住“三孩”契机
食品界(2021年7期)2021-07-19 16:58:16
“三孩”帮不了“七座车”
东方企业家(2021年7期)2021-07-12 20:42:14
队列里的小秘密
基于多队列切换的SDN拥塞控制*
软件(2020年3期)2020-04-20 00:58:44
在队列里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环球时报(2017-12-04)2017-12-04 08: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