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
山体军事遗存是历史山体军事工程遗留至今的物质形态。当今中国山体军事遗存以明清时代建筑者为多,其显著者如九边沿线的军镇寨堡与长城、东南沿海的海防军事聚落、湘黔苗疆“边墙”等。其中,贵州山体军事遗存虽声名不显,却具有数量众多,类型鲜明的特点,理应成为中国军事遗存理论研究和现实保护的重点关注之区。贵州山体军事遗存多为明清时期的产物,其知名者如播州海龙囤,其最普遍者如咸同变乱时期各地村寨修筑的山坉。大体而言,明清贵州地方军事部门依托省际交通线沿线关隘修筑的守御、瞭望性质的关塞军事工程,土民或移民聚落为因应长期屯驻、地方变乱等军事需要而修筑的防御性工事,构成了贵州山体军事遗存的主体。目前,有关贵州山体军事遗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屯堡聚落、咸同山坉及作为个案的播州海龙囤等方面。罗建平和汪兴分别从整体上对安顺屯堡和贵州山坉作了研究,安顺屯堡以明初卫所移民屯驻当地为历史起点,具有聚落形态下的整体防御特点[1],而山坉则主要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贵州地方社会大变乱背景下以地方基层社会为主体组织修建的防御性工事[2]。安顺地区既有山坉,也有屯堡,它们兼具军事防御特点,都有相应的军事防御工事的性质,且其中不少工事作为历史建筑遗产存留至今。但是,二者并不相同也不能混同,范增如先生提出的观点已经成为地方学者的共识[3]。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北部傅家寨屯上。傅家寨四畴原野,依孤山而居,山名“屯上”,该军事遗存即在山上,为安顺屯堡区域相对完整且具有典型性的山体军事遗存。该遗存新近发现并已经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公布初步田野调查结果是有必要的。基于此种考虑,本文将主要介绍该军事遗存的空间形制和选址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历史背景作初步判断。
傅家寨位于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北部,为安顺市平坝区与西秀区交界地带,东邻黄腊乡,北接肖家庄,西抵金坪村,距安顺市区42km,距平坝县城12km,平坝至旧州古镇、双堡的公路横穿村后而过。
图1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遗址平面图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位于傅家寨北面山上,当地人称该山为“屯上”,海拔约1330m,山顶整体地形较平坦,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封闭性墙体(见图1 )。以墙体为界,可将该遗存分内部、外部两大部分。
安顺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内部建筑主要由军饷洞(留洞)、将军府、烽火台、校场、屋基等五部分构成。
1.军饷洞
在山体军事遗存的西北底部,有一当地称之为“军饷洞”(或留洞)的干溶洞,洞口朝向30°,在洞口处修筑有两道防御城墙,第一道高2.8m,长12.3m,厚23cm,第二道高1.8m,长4.2m,厚2.1cm,据当地村民讲,内墙体为调北征南时期修建,外墙为后期修建,具体时间不祥。进入洞内,向西南方向,可直达位于山顶上军事建筑正门下方另一个洞口,洞口朝向184°,在洞口处,修筑有一墙体,高1.1m,长2.3m,厚18cm。从两洞口朝向看,彼此互为犄角之势,据说是征南军队存放军饷、武器的地方。贵州喀斯特溶洞大多数为湿度较大的湿溶洞,不利于金属物品的放置,但通过对留洞洞内干湿度状况的分析,其具有符合这一特定用途的条件。军饷洞的存在是将山顶与溶洞两部分充分运用于军事防御,从军事防御性能来看当是将整个山体的防御性能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体上增加其防御性能。
2.将军府
在紧邻军事遗存正门处有一块面积约200m2的空地(26°18′N, 106°12′E),部分已因墙体的倒塌被掩盖,当地俗称“将军府”,是一类似于议事厅之类的地方。根据对当地人的访谈了解,这里以前是像住房一样由墙体围起,但面积要比普通的房间大得多,而且空地周围的石块可以看出有明显人工开凿过的痕迹。
安顺山体军事遗存以山坉为主要类型,其大多数是咸同变乱背景下民间修建的临时性避难场所,山坉内部并无明确地域划分,建筑布局充分考虑礼仪规范的情况殊不多见。像将军府这类居中而设,正好位于山体中轴线附近,布局符合明清公署类建筑“前朝后寝”礼仪规范的,在安顺山体军事遗存中是较少见到的。
3.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是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高台建筑,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明代一般将烽火台称作烟墩或墩台,相距10里或5里左右,这需根据当地的特殊地形而决定。它与敌台、城墙等军事建筑密切配合以增强其整体防御性能。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中有一椭圆形建筑,虽已倒塌,但其轮廓依旧清晰可见,当地称其为“烽火台”(26°18′N, 106°12′E)。烽火台对于我国古代在保障边疆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古代烽火台的设置也更多的是布局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屯军驻守之地,例如我国的长城沿线。在安顺地区的诸多此类山体军事建筑中,多为当地村民以村寨为单位自发组织修筑作为临时性躲避场所,其选址在保证相互策应性能方面考虑较少,这些山体军事建筑中或有“瞭望台”,而传说为烽火台的建筑尚未发现。
4.校场
校场是军事操练或演武的场地。在贵州喀斯特地貌条件下,于山顶修筑校场实属艰难之举,若非特定需要,大可选择在平地上。傅家寨山体军事建筑东面有一面积约1000m2的空地,当地称为校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高处为整个山顶最高处,站在此处可尽观整个军事建筑和周围开阔地带。
安顺屯堡村寨的众多山体军事建筑中,为保证人居环境之需要都是尽可能多的利用空地作为居住设施,内部大面积保留有空地的很少,称之为校场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看出傅家寨山体军事建筑修筑时对其特定用途的考量,也就体现出它不同于安顺地区其他山体军事建筑的历史地位。
5.屋基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建筑占地面积约6000m2。从残存的地基可大致看出有房屋120间左右,每间的面积约20m2,其石质基础或裸露地表,或掩埋于土下,修筑皆因地形变化呈不规则分布。其内部建筑格局虽已尽毁,但基础尚存,格局清晰。从残存的地基遗址可看出,其建筑规模之宏伟,在安顺地区的山体军事建筑中实属少有。安顺地区的多数山体军事防御建筑,皆为清朝咸同之乱的产物,因其多数情况下只为满足临时防御或避难的需要,或因修筑仓促而未曾开凿地基便直接于地表搭建临时住所,故在修筑内部屋基较少。这些屋基有别于此,其120间左右的规模,正与卫所百户的编制基本相仿。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的外部建筑由围墙、敌台、阶梯等部分组成。
1.围墙
绕山而建的围墙,或曰城墙,是山体军事防御建筑之根本所在,无城墙其防御性就无从谈起。通过实地测量,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城墙采用一般干砌方式,以石块砌筑,厚实、牢固、规整。现在依然雄伟屹立在山巅之上的城墙总长度约720m,城墙整体厚度约1.3m,高度因受地形的影响高矮不一,在4m以内。通过部分残存的城墙遗址可看出,城墙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墙体之根本,上部墙体(俗称女儿墙)占墙体宽度二分之一,厚度约80cm,剩余部分为内侧过道,环绕一周的墙体上,也能明显地看到射击口、马面等遗迹的存在。
现存石块夯筑而成的城墙墙体轮廓尚存,结合地形分析,可看出其前期应该经过了科学地规划,而满足条件的大多为屯军驻守之地。其中东、北、南三面保存较好,西面墙体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墙体,见图2)。
图2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墙体立体图
安顺地区的大部分此类山体军事建筑皆为单一墙体,且墙体均较薄,并且在修筑过程中石块运用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因修建背景的制约,也只是运用简单的布局经验和成规。由此凸显出傅家寨这一军事设施有别于安顺地区其它此类军事建筑的不同之处。而如此规模和建筑格局墙体的存在,使其整体防御功能也就大为提高。
2.敌台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的城墙上,现存敌台共有四个,修筑在地势较陡或转折处,通过实地测量,宽度约3m,凸出墙体部分约5m,整体高度受地形的影响有所变化。两座相邻马面之间的间距在70m~100m之间,相邻两个马面之间有互为犄角之势,彼此间相互策应,从而组成有效的防御体系。
蒸汽压与温度及物质分子脱离液体或固体的趋势有关。饱和蒸汽压P*常与温度T呈非线性的关系,可由克劳修斯- 克拉佩龙方程进行推导,经过推导得到金属饱和蒸汽压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式(1)所示。
安顺地区现保存较好的诸多山体军事防御建筑中,却很少见到此类设施,多为考虑在墙体上直接留下一观察口,这样防御性能也就大大降低。敌台多运用于军队组织修建的防御城堡中,民间自发修建者考虑此类因素者较少,傅家寨山体军事防御工事中的敌台彰显出它的特别之处。
3.阶梯
阶梯是山体军事防御建筑中出入军事防御建筑内部的重要通道,其修筑大都因山取势,或建于平缓地势便于行走,或建于陡绝的险峰便于防御。
据傅家寨当地居民口述,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从山底至山顶正门处曾有七十二步石梯,但因历史原因,现在大都已不复存在,仅在距离正门较近处还有二十余步石梯尚存,其宽度约2m,每步石梯高约15cm。在距离正门10m左右的石梯转折处,修筑有一石头堆砌而成的平台,据当地居民讲这是用于上下的行人和驮运货物的马匹休息之用。
作为屯堡地区典型的山体军事建筑,影响傅家寨工事选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朝向、地形、建筑材料来源、防御考量、饮水、军事地理考量等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1.朝向
受军事活动影响,山体军事防御建筑朝向因地形、地理位置、周围道路交通、所处地带与核心地区位置、其他军事设施位置及防御对象入侵方向所决定,也就导致其并无固定朝向。傅家寨山体军事防御建筑因其特殊的山体地形,仅有南面开一主城门,东、西、北三面均是厚重的防御城墙,其正门朝向西南,正好朝向安顺土府与旧安顺州之间,似与其遥相呼应。傅家寨山体军事防御建筑在修筑过程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安顺土府与旧安顺州之间的防卫之关系,因此在修筑过程还考虑了地势高低、视野开阔、进退自如、易守难攻等因素,从而体现出其浓重的防御色彩。
2.地形
3.石材来源
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是一座以石为主而修筑起来的山巅城堡,石材的应用在城墙、烽火台、屋基、台阶等上面得到了淋漓精致的体现。由于修筑这一浩大的工程所需石材非点滴可计量,若完全依靠从外搬运,工程量之大完成起来也实非易事。据当地村民讲述,修筑这一浩大工程,所需石材皆属在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对城墙上现在遗存的石材与山体上的石头材质进行对比分析,其材质属性也趋于一致,且山体上的岩层大多呈水平层理结构,便于石材的开采。时至今日,傅家寨村民修筑房屋时,仍会选择在此开采所需石材。因此,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修筑过程中所需石料应为就地取材。
4.饮水
饮水是山体军事建筑在修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所在山体内部有溶洞,洞穴内有一向下的通道,由此往下通向底部地下暗河,常年水流不断。据当地村民介绍,在洞穴内有通道可一直向上与山顶相连,且可看出其为自然形成,并非人力为之。这使得一直困扰我们的山顶用水的问题得到了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因地下水常年不断,选址于此处可满足长期驻扎的需要。
安顺屯堡村寨的山体军事建筑的修筑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修筑过程中大部分出于临时性的考虑,选址大多考虑“据险立寨”,饮水问题的解决大多为人力由山下挑到山上,这样就无法满足长期留驻之需求。
总之,傅家寨山体军事建筑在选址上充分考量到地形地貌、物资存储、材料来源和饮水保障等因素,于此处修筑工事完全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基本要求。
傅家寨山体遗存具有历史军事性质是没有疑问的,但它究竟是明初卫所制度落地于黔中社会的产物,还是咸同变乱时期贵州民间醵金而修的防御性山坉,抑或它本来是卫所制度在黔中实践的产物,而后来也曾成为咸同变乱期间的避乱之所?讨论这个问题可以从傅家寨的历史地理环境、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本身的特点等两方面考虑。
傅家寨所在村落,古为普定卫与平坝卫交界,迤西与安顺旧州治地为邻,往南为元明之际安顺土府治地(今西秀区杨武乡)。
安顺土府、安顺州等土司势力为明初黔中卫所设置及旗军屯驻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明洪武五年(1372年),元普定路总管适尔率所部归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诏适尔进京朝觐,随及置普定土府(今西秀区杨武乡)。故洪武十四年(1381年)“调北征南”时,安顺土府为安顺地区统治核心所在。而随着“调北征南”对云南军事行动的展开,安顺的地理位置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安顺土府所在位置正处于通往云南的古驿道,而傅家寨也与古驿道相邻,据当地老人讲述,在傅家寨尚存的一段古石板路,曾为从平坝直接到达普定土府,再南下到达云南的重要交通要道,曾有众多马帮、商旅等从此经过,当年行走于这条路上的马帮经常会在村内留宿②。
图3 傅家寨周边行政区划图
傅家寨与旧安顺州(今西秀区旧州镇)相邻,也曾划入到旧州区的管辖范围内。以傅家寨为核心,其周围分布着众多屯堡村寨。萧家庄位于傅家寨西北方相距约1km处,据《萧氏族谱》载:“萧氏入黔始祖萧授(萧安民)随元帅傅友德入黔,所领军队驻扎于今平坝区萧家庄,以与元帅相互策应。”③由此可见,萧姓入黔始祖为保卫元帅大本营而驻扎在今萧家庄一带,那么傅家寨为傅友德将军大本营所在也就有其合理性。在萧家庄村寨东面山体上,也有山体军事建筑遗存,其修筑城墙修筑模式与傅家寨山体军事建筑相似。据当地老人口述,其修筑时间为傅友德征南大军驻扎于此处时所修筑,军事建筑内部曾经也修筑有烽火台。
大元关位于傅家寨东北面约2km处,村寨西南面修筑有山体军事建筑,当地世代传讲,此建筑为调北征南时期征南大军修筑,并明确表示在咸同之乱时期,当地人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修缮后到此军事建筑内躲避战乱④。
石灰窑位于傅家寨西南面1km处,因采石场开采石材现已荒废,建筑也仅存一残垣断壁。此地尚在傅家寨范围内,其与傅家寨山体军事建筑间隔一片田地,双方可遥相呼应。通过对几个地方山体所在位置进行定位测量,其相距较近,且精确地避开了周围山体使几地军事建筑所在山体处于一条直线上,几个地方紧邻的村寨,呈品字形展开,可便于相互策应,由此体现出其布局的严谨,展现出其防御体系的合理性。
在前文叙述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时,已经将之与咸同时期贵州民间所见山坉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这种比较彰显出二者的不同。大体说来,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具有明显的规划性,有后者所无的烽火台、校场、屋基、敌台,符合官方军事建筑系统规划、符合规制的特点;同时,该军事遗存充分考量物质存储、饮用水源问题,为永久性驻防设施,并非暂时性避乱设施。这些现象表明,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与咸同时期的山坉遗存是有区别的,尽管它在咸同变乱时期也曾用于躲避战乱之用,但其初并非为避乱而建,只是在当时当地曾起到这一客观作用而已。
在傅家寨流传有关于傅友德征南的大量口碑传说,说明该军事遗存与之有密切关联是难以否认的。但是,一个可以想象的基本情况就是,征南的设施,其军队调遣、粮饷储运,都具有临时性,旷平之地临时搭建的木石栅才是最符合成本效益主要军事设施。而征南结束,地方初步稳定之后,卫所旗军永久性留驻地方,屯田以给,戍守以防,才需要精心选址,建筑永久性军事设施。从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的规模来看,该工事应是为留驻当地且具有相对较大分防本地土司势力压力的基础军事力量而修建的,它与洪武时期傅友德领军征南“大历史”有密切关系,但不可等而为一,混淆视之。
总的来说,以傅家寨山体军事建筑为代表,安顺屯堡山体军事建筑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山体军事建筑群落。傅家寨山体军事遗存更因其建筑形态和独具的口碑传说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形成的独特性、形态保存的完整性、丰富性,军事文化的融合性以及发展过程的特殊性等特点,是山体军事遗存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个例。
注释:
①访谈对象.MXQ,傅家寨人,访谈时间:2017年1月9日。访谈人:梁坤。
②访谈对象.SKL,傅家寨人,访谈时间:2017年1月8日。访谈人:梁坤。
③《萧氏族谱》为笔者采访稿,现藏于一当地萧氏村民家。
④访谈对象.BJG,大元关人,访谈时间:2017年4月1日,访谈人:梁坤。
参考文献:
[1]罗建平.安顺屯堡的防御性与地区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汪兴.贵州囤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3]范增如.史证安顺屯堡的两重性——兼谈安顺山坉并非屯军堡子[J].安顺师专学报,1995(3):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