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明
(美国牡丹诗会,加州 东湾)
《诗经》是中华首部韵文结集。它除了是中国“诗”的始祖之外,本身是个中华文化历史宝库。它从爱情﹑草木虫鸟 ﹑民怨﹑民风﹑王事,从尊天﹑祭祖到兵役﹑战争,都有直接的描述,也有大量的比兴。历来学者们从礼乐、风雅、文化、文学、艺术等角度,已经做了许多研究。但是什么是《诗经》里的重大精神和当代价值? 则少有专题研究。譬如历来研究多以直接见乎纸上字间的爱情,温柔敦厚的民风,疾恨抱怨的民愤为大端。但是作为古代两大实存经典之一的《诗经》,以 “战争与和平”作为诗集中最重大的外部事件,研究较少。而三百篇背后所内涵的政军国际关系理想——“王道精神”,更未见专论博探;至于《诗经》里的 “王道精神”在当代国际关系上的指导价值,更未曾和研究挂钩。
“王道理想”,原本就存在于从周公到孔子的儒家思想中,而以尧舜圣君明王为传说中的代表人物。“王道”二字,为孟夫子所创,并以周朝立国诸君所为,和见于《诗经》的篇章,架构起“王道”的历史和传说中的事迹和精神。 所以本文研究《诗经》里的“王道精神”,乃从《孟子》和《孟子》里所引38篇《诗经》中有关的文字以及先后略同时期的《易经》和追记编写的《司马法》,来探讨后世中华文化中引以为傲的“王道精神”。
尤其是眼前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和霸权盟邦,自以为是实行世界的终极制度,结果在本世纪初,走入自身先天性的贪婪扩张盲点,几次跌进财经黑洞,造成国际间不断地为短期利益争战,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于是许多富有仁心的学者开始发现,如果想要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和平和经济成长,大国小国都需要不完全相同的“王道精神”为内政外交的引导;中国近五年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内涵其实也是“大国王道精神”。不以军力掠夺,而以科技创新为进步的动力,则成为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持久、可持续动力的“新王道”。
我们探讨这个题目,在研究诗学文化之外,更是以知《诗》论世,国治天下平为目的。但是由于学问和材料有限,此文只能算是初探的大纲。希望借抛砖而引玉,给今后《诗经》的研究,开辟新的“矿脉”和“战场”。
以下,先从王道定义、大小国的王道以及霸道的特色谈起,最后列举孟子所引的《诗经》诗句,借以进一步 “知诗论道”。在讨论中,我们也引用许多当前的实例,让古代的经典思想,在现代的土壤上,接地气而发芽开花。
孟子辩论善明释,有逻辑。他以王、霸对照,来更明白地说明,什么是“霸道”,什么是“王道”。他甚至只用二句话——“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便给后世下了不可更改的定义。 但是“霸”,必须相对地大于竞争者——人多、地广、财富、将智、兵强。 但是“霸”,不是如孟子所说“霸必有大国”,而是“霸”有大霸和小霸,如“王”有大小。“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但是历来讲孟子,多半接受“王不待大”的理想,使得研究国防军事的军人和国际关系的学者以为孟子和其后的儒者思想迂腐,不切实际。其实《孟子》《易经》《诗经》等先秦经典对大国的发展之道和小国的生存之道,是有截然不同的适宜指导的。
1.大国 (图1) 的王道:
(1)空间:仁被天下(主观),土地广阔/战略纵深(客观);(2)时间:长期考虑;(3)理念:仁义诚信; (4)资源: 用人唯才,选贤与能 (人力资源) ,永续经营(财力,物力); (5)生活:人民小康, 社会大同,社会利益与国家一致:(6)世界:四海一家; (7)生命: 天人合一;(8)国际: 扶弱济倾, 惩暴弃小。 不嗜杀人, 拒伐无犯,好战必亡,忘战必危;(9)文化:悠久,多元,“见群龙无首吉”(《易经·乾卦·用九》)。
大国的形成和发展,我认为《易经·乾卦》说得最清楚。它是依照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君子终日乾乾” 的努力、“或跃在渊”的把握时机, 而能飞龙在天, 但是要收敛野心,不要亢龙有悔。
而最后,在国际关系上,要达到 “用九”所说,“见群龙无首,吉”。 不“以力假仁”,不依霸权和武力,公平而仁义对待天下大、中、小各国,各民族,各宗教团体和内部各种族。大国的明君,并不好做。《大雅·大明》说:“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都继承儒家经典,而演化出符合时代的新解说。所以孟子的“王道”,尤其是 “大国的王道”应该如何做?也都不外乎《易经》《书经》,和《诗经》里早有的 “王道精神”。但是小国的王道,《诗经》里举了周王朝兴起的实例,所以很有说服力。
2.小国的王道:
(1)空间:有限;(2)时间:短期考虑;(3)理念:畏天延年,务实慎言,随势调整,官吏贤廉;(4)资源:节约取用;(5)生活:人民普遍温饱,社会严格维安; (6)世界:外开内聚;(7)生命:个体;(8)国际关系: 用智用谦;(9)文化:“小确幸”,随风尚。
因为“王道精神”以民为本。所以孟子说:“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而 《大雅·公刘》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其实是周人祖先被戎狄侵略,“以小事大者”畏戎狄之威,不得不弃土弃民,逃迁岐山之下。类似摩西率领一部分以色列人“出埃及记”的史诗。
相对于《易经·乾卦》可以解说“大国的王道”, 我认为《易经·坤卦》,可以解释“小国的王道”:服从雄强者——“利牝马之贞”。 所以像是周人祖先被迫一再迁移,“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然后,小国和弱小民族,必然要小心翼翼,如《易经·履卦》“履霜,坚冰至”。 迁移的时候,如《大雅·公刘》诗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就要遵循《坤卦第四爻》的爻辞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连表面的荣誉都不争,当然避免了因为“争名”而引起的虚荣战争,对人民有大害,而无实利。 所以小国王道的态度和精神,就是“用六,利永贞”,如牝马之贞,母马之驯服,不无事生非,自取辱亡。
“小国的王道”,西方也有范例。欧洲的圣马利诺共和国,面积60.75平方公里,人口曾经只有几千人(现在人口27,336),自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而长久不灭亡的国家。这个小国竟然于1797年,以“牝马之贞”谦卑的恭敬态度,为攻占了意大利的拿破仑的法国所承认。拿破仑还赠送一个出海口、1000吨小麦和4门加农炮给它。圣马利诺人接受了小麦,但是谢绝了攻击性的大炮和取自他国的自由出海口,把“小国的王道”发挥到极致。
为了了解“王道”的特点,我们必须用“霸道”来衬托。一如画师绘画光亮,必须把周围涂黑。
《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就是这个道理。
3.霸权主义:
(1)空间:不停扩张;(2)时间:短期考虑;(3)理念:双重标准,强词夺理;(4)资源:掠夺消费;(5)生活:人民贫富不均,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权钱唯上,上下交征利。(6)世界:贱仁弃义,唯我独决;(7)生命: 强者生存;(8)国际正义:欺弱怕强, 临难弃盟;(9)文化:单极排他,毁人文史。
以上简单陈述了“王道”和“霸道”的古代意义, 下面再举两位当代学者和行政长官,来看“王道”和“霸道” 的现代意义。 罗列陈述了古今大家对“王道”的看法后,我们最后才来探讨《诗经》里的王道精神,因知世而论诗,就会左右逢源,不至于刻舟求剑,脱离时代。
1.余英时:《“王道” 在今天的世界》
余英时教授在1999年说:“…… 语言随时代而变迁,今天我们所说的‘王道’已与孔子时代的意义有别。‘王道’是儒家思想中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国现代学人却避免用这个名词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今天进入民主的时代,不愿意见到‘王’字。‘王’似乎表示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主宰着我们下面的老百姓”。(明按:近来“王道”二字又普遍使用,意思大约是 “恰当”“无争议”“最顺畅”等正面意义。)
余英时教授又说:“但语言是可以变化的,‘王道’可以与‘帝王’无关,正如‘君子’今天已另有涵义,不再是‘国君的儿子’了。现在我们用‘王道’两字,其涵义等于是儒家的‘仁道’;以现代语言表示,便是‘人道’(humanity)。”
余英时教授认为,中国过去诸王朝没有一个真能懂得王道而且行王道的。但“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之中,我们只能承认孙中山先生一人对于‘王道’的现代意义有最真切的理解。他在答复一个俄国革命家的问题时曾说:‘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来发扬光大。’孙先生没有用‘王道’两个字,但是他所说得‘正统的道德思想’自然只能指‘王道’的理想而言。孙先生受了经学今文派的影响,十分看重《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中的‘大同’的理想。这一理想也就是‘王道’的延伸和发展。”
2.蔡武: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 (2016)
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蔡武先生(前教育部长)在2016年10月20日的凤凰国际论坛上,就“世界秩序中的中国大战略”发表主旨演讲。蔡武先生对“世界究竟向何处去”指出,“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中,都不乏有人仍然停留在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中,秉持零和博弈的旧思维,甚至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国强必霸’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逻辑来判断新世纪世界秩序发展的趋势,进而提出种种应对之策及战略谋划”。 他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一”“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和“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协和万邦”“执其两端用其中” “王道“ 等东方智能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
根据余、蔡二位有代表性的重要学者的议论,我认为,包括 《周易》《诗经》《孙子》《史记》和《文心雕龙》的五本“旧经典”所带来的“活智慧”,必然是今后中国的精神和思想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在2016年的《诗经》国际研讨会,我们要从《诗经》中有关孟子所提倡的“王道”思想,提出来加以了解和讨论。
孟子对儒家经典极为重视,又特别喜欢引诗。根据 杜兵先生 2014年在《〈孟子〉》引说〈诗经〉考论》中指出:“在《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 从所引说《诗经》篇目来看,《国风》有4处,分别是《豳风·鸱鸮》《豳风·七月》《邶风·柏舟》《邶风·凯风》。《大雅》有19处,分别是《灵台》《思齐》《皇矣》《公刘》《绵》《文王有声》《文王》(引4次)《假乐》《板》《荡》《桑柔》(引2次)《下武》《云汉》《烝民》《既醉》。《小雅》有4处,分别是《正月》《大田》《大东》《小弁》。《颂》有3处,分别是《我将》《閟宫》(引2次)。 ”
从《孟子》一书中引《诗经》中四大类的次数,我们发现:
1.《大雅》有19处,占全诗经305首的 6.2%;占《大雅》31首的 61.3%;
2.《小雅》 有4处, 占全诗经305首的 1.3%;占《小雅》74首的5.4%;
3.《国风》有4处,占全诗经305首的 1.3%;占《国风》159首的 2.5%;
4.《颂》 有3处, 占全诗经305首的 0.98%; 占《颂》40首的7.5% 。
根据我对《诗经》中“风云雨雪”的分析,《大雅》的作者多来自庙堂高官。而孟子引诗的最高比例,也是来自《大雅》,这再度说明我对于《大雅》作者颇异于小雅,而多来自庙堂高官,是合理的判断。因为他们和孟子一样,都是从庙堂之士,对治国平天下所提出看法和感想。
孟子引诗都非常恰当,而且常常扩大了对诗的了解,并对有关的仁政、王道做出更专注的解释。
孔子对于《诗经》中的政治智慧,早见于他对《诗经·豳风·鸱鹗》的评价:“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所以孟子以诗论王道,还是遵循夫子之道。
以下列出孟子所引《诗经》有关仁政和王道的10处,并从这10首诗,来探讨孟夫子王道的涵义。
1.《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孟子指出,古时贤明的君主,与民偕乐,故能举国同乐也。但是如果帝王只顾独乐,却又乐于残害人民,则人民愤恨之极,不惜“欲与之偕亡”。 “王道”以人民的快乐为重。一如美国独立宣言中所说:人民天生有追求快乐的权利。只是《诗经》中,爱民的王道仁政,早于美国独立宣言,至少二千七百年!而当一个国家的君主或领导以人民的快乐为重,其政策和法律必然也是仁政和王道。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也是我把《大雅·灵台》这首诗列在第一的原因。
2.《小雅·小旻之什·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司马法·定爵第三》:“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
虽然三句引诗的战争对象不同,但是心虑方法是类似的。 孟子指出,仁政和王道,要君主更主动地以己之心推己及民。自己爱好马匹珍禽奇兽,就应该以同样的爱心,推之于国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天下可运于掌”,当然是行“王道”的政策优化结果。但是孟子所说的内涵,不也就是《礼运·大同篇》的“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吗?
3.《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这首诗是说,文王能修身以礼法对待嫡妻,再推至于兄弟宗族;更把这修身齐家的道理,推展到所有家族和邦国,天下自然能得平治。 可见 “王道”的基本要求,是“王”自己要先有“道”。一个“明王”,要有基本的修身、仁道。“举斯心加诸彼。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否则虽“兴甲兵”,短期可逞一时之快,但是“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终不能稳固战果。可见孟子一再强调“永续经营”之道,要先“内务仁本,推恩四海”,否则“霸道、霸权”虽耀武扬威、残民榨邻于一时,终不能长霸四海,甚至最后帝国崩溃,危及妻子兄弟。
4.《周颂·清庙之什·我将》:“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齐宣王问孟子,如何处理国际关系,“交邻国有道乎?”孟子的回答,点出王道有二。其一,大国的王道,“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这是《易经·乾卦》“亢龙有悔”的智慧,也是目前我们看到菲律宾总统杜特第在南海问题上,因为中国始终不以暴力相凌而开始转变的原因之一。其二,小国的王道,就是本文前面所讲的《易经·坤卦》,主旨在于服从雄强者的“利牝马之贞”。所以孟子说:“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经》和孟子的国际关系理论和事例,如此明确而高明,谁说儒家学说懦弱误国?
5.《小雅·正月篇》:“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孟子对王政施仁的看法,承接《礼运大同篇》,一以贯之。所以他说:“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6.《大雅·公刘篇》:“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孟子引《公刘篇》回答梁惠王的好货。其实和他曾回答滕文公的”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焉。如之何则可?”是同一个解答:以民为重,土地次之,皮币﹑犬马﹑珠玉又次之。
所以,孟子告诉滕文公,事大国要遵循《易经·坤卦》“牝马之贞”。因为从长时间来看,最后人民还是会选择爱民的贤王,如公刘避让戎狄强权而迁于豳,而民归之。从短时间看,公刘舍弃祖先传下来的固有国土,似乎是懦弱地抛弃属民而迁逃。但是周室之兴却自此始。所以“牝马之贞”的“小国的王道”和大国的王道,都是从长时间来考虑,什么是最优化的选择和结果。
7.《大雅·文王之什·绵》:“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梁惠王很率直地告诉孟子:“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意思是如何掠夺天下美女,以满足一己好财和好色的私欲。这是他检验孟子能否有资格和能力为他服务。孟子的回答,还是从全民长期的利益考虑来劝告梁惠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如果能够“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于是“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结果社会安定,生产力高,综合国力自然也提高,国家渐渐迈向富强康乐,行仁政的“王道大国”。所以“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可见孟子善于用当时高阶层都熟知的《诗经》来劝告君王,要重视国家建构的基本单位——人民,和争取民心。在国内,不要搞“双重标准”,则全国能够团结对外,成为强大而受他国尊敬的国家。
8.《大雅·文王有声篇》:“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孟子》中的这一段,精要地定义了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但是《大雅·文王有声篇》已经把王道的实况表现出来,而近世纪的霸权,莫不在孟子这一段文字的手掌中跳舞!《汉元帝·贾捐之·弃珠崖议》就议论了何以海南岛诸县,屡平屡叛。“圣人起则后服,中国衰则先畔,动为国家难”。《诗经·小雅·采芑》所说的“蠢尔蛮荆,大邦为雠”,不也正是美国霸权过去十年在中东和目前在南海菲律宾所遭遇到的窘境?《诗经》《孟子》等旧经典的智慧,完全适用于今日国际局势的战略指导和变化判断。
9.《豳风·鸱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
孟子和孔子都认为此诗涵义的推演,可以指导国安。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曾称赞此诗:“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这也是类同于孔子曾说的“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可见得“王道”也必须有国防的准备。不能只有仁心, 而无贤能者在职执行政策,有训练的军队保护国家,维护和平。 成功而持久的“王道”,一定是文武兼备,不断地培养人才,尊重人才,起用人才。
10.《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褔。”
孟子指出:“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孔子说:“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都是说,天下君王和领导,要不停地求改进,鼓励建言。王道的理想,和现代民主自由的理想一样,不能僵化,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旧经典也要活学活用。这是我们研究包括《诗经》诸经典的态度。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所以要论世,方得以更全面而较深刻地了解诗人的本意。或者说是——知世以论人。 又从《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我们更看到孟子以此法阐释了他的“王道论”。
后来刘勰写《文心雕龙》,在《时序篇》里说到相同的观点:“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但是从文艺和世界互动以及逆向的影响,我们也看到有时候“世情染乎文变”!
所以孟子综合前贤诗书思想,所提出的王道理想,虽然二千年来未能落实,但是现在中国文艺开始再度复兴,经军实力崛起,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头,进入“亢龙有悔” 的阶段。但他们又不肯承认误判历史大势,还企图暂时延续千年来“贪婪无信,挑拨排异,以邻为壑,以霸逆势”的旧战略。 即使有聪明的政治学者想提出新的思维,但文化里,却没有可以取代近五百年来获利颇丰的帝国主义思想。而中华古老的“王道政治”思想经过中亚﹑中东﹑北非的许多不义战争,亚洲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却渐渐成为世界上国家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处理的一盏明灯。行王道,多险阻,但成则天下共荣; 纵霸道,先胜掠,后竭衰
,每攻一国,天下搅乱,先乐于损人,而终不利己。目前帝国霸权集团和西方势力在南海搅局和挑衅的浪头翻船挫败,而银丝路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这都说明了在实力的支持和英明的领导下,见于《诗经》多处的孟子“王道”理论的确有其逐渐实现的可行性。而真正的王道大国,是以天下为己任,心存天人合一的哲思,重视地球环保策略,在维护可永续经营环境下,社会﹑国家以至于天下生态,得到共同的长期利益。这也是我们试图做此研究题目的动机之一。孟子汇集了前贤的仁政思想、传说中的明王功绩和历史的事证,以《诗经》的“温柔敦厚”的美德,在战国的动乱中,把痛苦割肉的沙粒包裹出一个“王道理想”的珍珠,传诸后世。
“王道”是儒家思想家的理想。类似于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和美国马丁路德·金恩提出的“I
have
a
dream
”。 “王道”的理想,中国历代贤君受限于人性的弱点和知识的有限,至今都不能做到。 这个客观的现实,一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指出,宇宙间有质量的万物,飞行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但是人类仍然以光速为努力的终极目标,不断地改进“飞行器”和“宇宙飞船”的速度,向浩瀚的宇宙探讨未知的奥秘。 我们于“王道”的理想,亦当作如是观。所以,我们开始对《诗经》里“王道精神”加以探讨,目前虽然粗浅,高度距离山顶尚远。但是沿路的十五国“风”景、“大小雅”的“风云雨雪”变化和山岗上神庙里传来“商周鲁”“颂”的歌舞乐声,已足以鼓舞我们上山的情绪。研究《诗经》的年轻学者,盍兴乎来 ?
:
[1]林中明.《诗经》里的“王道精神”[C]//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大学,2016.
[2]林中明.诗行天下——从《盐铁论》大辩论的引《诗》说起[C]//2006年第七届《诗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二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3]Lin, Chong Ming (林中明).On Great Nation (论大国)[C]// Beijing Forum 2005(Academic)Selected Papers》.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4]余英时.“王道”在今天的世界[M]//马鹤凌.文明融合与世界大同.台北:台湾中华书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