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教育领域内也在不断渗透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目前,微课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要将微课合理地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期望能够为该学科的改革提供一些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微课在课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96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推动的计算机等行业在不断地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微课的模式填补到教学中去,结合微课的优点,提出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各位同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在教学领域中属于新兴事物。它的主要载体就是一种新型的视频课程,主要针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中的环节,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特点上,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1.在内容容量上短小精悍。教学视频是微课课堂中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时间通常设置为5~10分钟,但涉及的内容更加充实、精准,实用性更强。
2.目的性明确。在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一定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比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明确,直达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微课的视频以及配套的辅助教学资源总体流量小,格式大多为手机便于储存的格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和掌握。
同时,在微课上支持课程资源的下载、存储,有利于学生反复学习。在微课的课程设计上,教师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主题突出,结构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因此需要学生花时间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上。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水平。因此,为了让微课资源更好地发挥优势,学校可以作为支持的主体,在校园网内建立微课共享平台,将有价值的微课资源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进行分享,或是进行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为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建立起更加方便的途径。
(一)微课的制作
在微课视频的录制上,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个适合进行微课录制的计算机课程类型。尽管微课可以录制大量各种类型的课程,但是为了让教学资源更加有效,教师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课前的预习类、课中的重点讲解类以及课后的复习类,从而实现微课的有效集成。在教学模块上,微课可分为三个部分:课前、中内和课后。
在进行录课前,教师应该对课程有一个深刻整体的认识以及把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大体掌握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微课视频课件的录制。教师负责将教学内容上传到学习交流群共享,以供学生交流和学习,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甚至可以进行双方的语音交流或视频交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答疑,以便更好地在课程讲授前完成规定的课程。
在课中,在课堂中学生直接和教师进行联系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有效贯彻学习内容,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及着眼解决学生最需要答疑的部分和教学中的重难点。最后以微课的形式,重点深入分析,实行分层次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课后,教学效果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是知识的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在课前和课中已经实现了部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以前学习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因此就需要学生的反思和课后练习,巩固提高之前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微课视频分享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
(二)微課的实施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够及时收到学生对于此教学方式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质量。我校微课平台的建立是基于校园网络的监督机制实施起来的。微课在学生的学分中占有一定比重,每个学生必须要完成微课中规定的部分。同时,微课的教学校园网络维护和更新技术人员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及时接收到新的信息,建立相应的知识学习后的反馈和练习。
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检查学生的应用效果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为更好地实施微课教学提供改进建议。因此要实现微课程的完美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使微课更加完善,真正地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微课的有力助推,实现计算机教学水平的真正提高。
[1] 史占军.浅析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2).
[2] 祁博.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24).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 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6]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7]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