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教师理念的思考

2018-05-29 10:23杨晓彤
学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孔子思考

杨晓彤

摘 要:几千年前孔子关于教师教学的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通过思考《论语》中孔子谈到的教师理念,得到启发,有所收获,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关键词:孔子;教师要求;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122

孔子,字仲尼,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孔子的学说和他的事迹,他的众多弟子各有记录,汇编成一本《论语》。通过《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待教学的方法,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篇幅不长,都以对话式进行教学。而且,《论语》中蕴含着值得现代教师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见解。

一、学而不厌

这一点是基础前提。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因此,教师自身就要努力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尤其是现代教师,除了掌握自己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博学多识,吸取其他领域的知识,不用多么精细但是要略懂。孔子一生都在学习,对学习永不厌倦,追求知识,积极为他的弟子答疑解惑。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的德行不修养,不学习,就会失去作教师的资格,我很忧虑啊!其强调的是作为教师要不断修为自己的德行,学习知识。

二、热爱学生

教师也是一门职业,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想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正所谓“十年树人,百年树木”,由此可知培养人才是个慢功夫,需要教师不断注入自己的心血。所以要求教师要爱学生,以期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对于现代教师有个误区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学生的品德以及生活关注甚少,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喜好。这与孔子的要求完全不同。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德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授。而且,孔子提出“仁爱”思想,他宣扬仁政、仁君,所以孔子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使得他的弟子都喜欢跟他学习。不论学生的出身、年龄,只要是想认真跟孔子学习的弟子,他都耐心教导他们,而且熟知自己学生的性格,根据他们学习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比如,孔子知道曾参性格急躁、冒进,所以对他不用急;子路为人慢,就需要教师督促一下。就是因为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使得他的弟子愿意一直向他学习。

三、温故而知新

孔子在《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里说的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掌握新的知识。我认为,这主要指两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要即时复习,掌握旧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才能更容易些。對于教师来说这一点也是必需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教新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着学习,掌握前后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难易相当的来,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新旧也可以有其他理解。旧是指过去的人的经验,新是在现在这个社会,解决现在的实际问题,以古鉴今,学习已有的经验,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不走错路,也能从一定的方面学会解决新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以身作则

既然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就需要教师自己有好的美德。因此,教师不能只是言传更要身教,自己要做好,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有好的品行,学生自己就会学习。而如果教师不诚实、不公正,学生听见去命令他们诚实和公正,自然不会听教师的命令。

在现代赋予人民教师的更多,比如教师的衣着要简单,如果过于艳丽颜色太吸引学生的眼光,上课全都注意教师的衣着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就会相应的减少,而且容易给学生培养过于重视衣着的不良影响。其次是言语行为,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先是尊重,语句要清晰,不能说脏话。这些都是教师要有的必要素质。此外,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不能两张脸,说到的事必须做到,这样学生才会私下里也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都是通过网络联系,教师发状态时要宣扬正确的价值观,这都是现代教师要注意的。

五、诲人不倦

纵观孔子的一生都在从事教育事业,孔子从政的五年里,也从没放弃教学,即使后来他的思想不被当时的君主接受,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是一边讲学一边周游列国。因此,教育者要本着这种诲人不倦的决心进行教育事业。

在现代,这点是现代教师难得的素质。现在的大环境让教师有很多的压力,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工资低,学生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应更加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精神,要充满热情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尽自己的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决心传授自己的知识,用无尽的耐心去塑造学生正确的品行。做到这些不但是对每个学生负责,同时也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的表现。

六、教学相长

教学是双向的,因此教学再不只是教师拿着书本,照本宣科了,学生只需带着耳朵听课这么简单的事了。教学是相互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时间多,但是在现代的课堂,除了教师的讲授还有学生的小组活动,团体完成任务。在学生集体学习讨论时,教师要去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时,教师要迅速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这些时候教师都是在向学生学习,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学生的问题中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教师同自己的学生学习,进行教学反思。

在现代的课堂,教师不只是自己学习,还要跟自己的学生、同事、领导,甚至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和孔子那个时代的教学有类似之处。孔子的教学是通过与自己的弟子进行言语的交流、争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孔子与自己的弟子都在学习接受不同的思想,此所谓教学相长。对于现代教师来说,可以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必须时刻谨记,学习是必需的,需要谦虚的受教。

七、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师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孔子也在《论语》中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自己看见贤者就要思考,看见不贤的人也要反省自己。对此,教师要时刻检讨自己的教学,反省自己的教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古代尚且如此,在现代就更要反思了。教学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按教学大纲进行,还有语言传达的是否准确,学生的反映是否良好,教学效果怎么样。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很重要,不思考教学效果的教师是不会进步的。可见,反思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孔子那么有名的教育家都在每天思考,那么作为现代教师,面对日益复杂的大环境,我们更要积极思考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八、教学方法适当

这一点需要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孔子了解自己弟子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所以,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方法的适当选取。性子慢的学生,需要教师多多引导;悟性快的学生,则需要给他们出一些思维难度较高的题。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要只是选择一种讲授法,还要选择适当的問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团队合作,实验都是一种好的方法。此外,教师在举例子的时候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不仅鲜活且易于学生接受。只有方法选择适当,才能使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应认真了解孔子及其语录《论语》的教师理论,并认真学习古人的精神,明白“以史为鉴可通今”的道理,以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铁.对《论语》中有关孔子教师素养思想的探讨[J].语文建设,2014(5z).

[2] 韦杏雨.教师素质浅析——与孔子教师观的对话[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

[3] 铁生兰.孔子的教师观及其现代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 常国良.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3).

[5] 张燕洁.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

[6] 高尚刚.孔子教师观述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7] 王海玲.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

[8] 周志平.孔子的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成长[J].新课程研究旬刊,2009(6).

猜你喜欢
孔子思考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