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策略

2018-05-29 00:41韦志军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小学数学

韦志军

【摘要】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主要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标准量与比较量之间的关系”两大类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读懂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画好线段图、标清各部分的数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线段图观察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一般分数应用题的公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数应用题 “三步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139-01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它题型复杂、知识面广、内容深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解题思路经常出错,在考试中丢分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让学生掌握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为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破解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难的局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策略入手。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读准、读懂题目的意思,正确找出题目中单位“1”的量,知道各个数量的名称。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找出单位“1”,倘若找不出单位“1”,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致无法下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先读准、读懂题目,从关键词句入手,确定好单位“1”,然后厘清其他各个数量及其关系。依据小学数学课本中出现的分数应用题间的数量关系,分数应用题可以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标准量与比较量之间的关系”两大类型。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分数应用题,它的单位“1”就是那个整体部分,如例1:一条公路全长的[45]是240千米,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此题的单位“1”就是一条公路的全长,已经知道这条公路的一部分,即单位“1”(一条公路的全长)的[45]是240千米,求单位“1”的量(这条公路的全长)。标准量与比较量之间关系的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判断,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的单位“1”常常在一些标示性的字词后面,比如在“是”“比”“占”“相当于”这些字词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标准量”,用来与之进行比较的那个量叫做“比较量”。如例2:东山乡去年植树造林面积为1.5公顷,今年植树造林的面积比去年多五分之二,今年植树造林多少公顷?这一题就是把去年植树造林的面积当作单位“1”即“标准量”,今年植树造林的面积当作“比较量”,本例就是已知标准量(单位“1”的量),求比较量。

其次,教师要画好线段图,标清各部分的数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图解法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最好方法,它能使学生看清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画图的时候要先画好单位“1”的量,即整体或标准量,然后画部分或比较量,并标好它们的对应分率。上文列举的例1、例2的線段图如下: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观察数量关系,总结出解决一般分数应用题的公式。教师在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出结果,依据解题过程进行公式推导。如根据例1的线段图可知这一题是求单位“1”的量,应使用除法计算,算式为:240÷[45],从而总结出:整体(单位“1”的量)=部分的量÷部分的量的对应分率,根据除法的关系又得出:部分的量=整体(单位“1”的量)×部分的量的对应分率。同样,可以从例2的线段图和算式得出公式:比较量=标准量(单位“1”的量)×比较量的对应分率,标准量(单位“1”的量)=比较量÷比较量的对应分率。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加深了对公式的识记,从而掌握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以上方法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分数应用题小学数学
如何使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
三种分数应用题的常用解答方法
攻克“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策略探微
从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浅析分数应用题解题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